APP下载

情感教育,成就个性之美

2015-04-10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吕贻莉

师道(教研)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团情感活动

文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吕贻莉

情感教育,成就个性之美

文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吕贻莉

传统课程单一的、必修的模式给我们创造、开发课程留下广阔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如何建立富有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难题。我校在深刻理解与把握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情感”教育办学理念构建“情感式个性化活动课程”体系,建设适合儿童发展的个性化活动课程。即以情感教育为切入口,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出发,将“情感”的特性融入校本课程。

一、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课程情感目标

多元化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价值取向,强调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强调创造性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尤其强调情感陶冶的价值取向。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我们的活动课程目标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情感特质。“四点特质”即学校师生在意识形态、行为表现上应努力达到四种优良品质,它包括∶德、雅、健、美。“德”是德行,即内心平和,德行如一。“雅”是文化修养,即文雅多礼。“健”是健康,即身体灵动康健。“美”是境界,是艺术修为和高雅情操。我们试图培养学生的这四种人格特质,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很好地体现在学生发展的综合素质上。正是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多元性,才形成教学活动的丰富性。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不同的生命个体,适合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教育。基于这一理解,我校设置活动课程内容时有针对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尽可能地促进了学生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有益的发展。在借助于各学科课程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把蕴涵在学科知识技能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加以挖掘和提升,开辟了19个体现我校情感教育的特色课程,涵盖了阅读、数学、体育、艺术、科技等多个学科及领域。以规范社团建设为突破口,打造精品社团。我校活动课程内容多元化,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逸彩天地”为大本营,将所有社团课程分为以下三大门类。

1.美美阅读研究社——经典阅读模块课程

我校努力打造一系列经典阅读活动课程。通过一系列文学经典的阅读品味涵咏,让学生走进文学的审美空间。我们为学生选择的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诗文、童话、神话、中外小说、诗歌、历史著作等,学生阅读的内容囊括各类文学精粹,从国内文学到国外文学,从现代文学到古代文学,从诗歌到小说。《轻叩国学大门》课程以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经典诗文用先哲的风范、圣贤的智慧,陶治禀性淳良的学生,去塑造学生“德”、“雅”的优良品质。学生中高年级同学则引导他们阅读图文并茂、趣味性强、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小说、童话、寓言等经典著作。这些文学宝藏中所蕴涵的人性美德,如正直、善良、追求自由、勇于奉献,将会在儿童的心里烙上烙印,并牢牢构建一座真善美的精神堡垒。

2.动动体艺俱乐部——体艺模块课程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说∶“如果没有绘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就会失去一半。”艺术教育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感受美、发现美、了解美、创造美,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我校通过创建各艺术社团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高雅的情操,发展学生艺术特长;通过创建体育社团使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命,锻炼强壮的体魄,增强体质;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荣誉感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这些课程均由专职教师承担,教学中教师不光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努力唤醒主体意识,提升审美情趣,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3.乐乐素养阳光营——综合素养模块课程

我校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敏锐的资源察觉眼光和强烈的课程意识去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着眼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发现学校地处广州市中心地带,这里自然资源优厚,人文气息浓厚,于是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创新性开发出《童眼看广州》、《健康与环保》、《生存与逃生》等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童眼看广州》这个课程就是充分利用广州地方文化这个让个体生长、发育的摇篮,以引导学生认识广州文化,培育地方归属感为突破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广州的地理、风景、语言、饮食等,实现“乡情育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三、课程实施过程体现自主,促进个性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促进学生情感的、认知的、个性的和身体的健康发展。在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为让学生兴趣浓厚,情感真挚,容易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工作。

1.自主选择课程,促进个性发展

社团通过自主招生、学生选择申报、班主任推荐申报选择等多种形式确定社员,成立新的组织团体。学生通过参加心仪社团活动,让其深度的学习欲望得到更好满足,潜能和特长得以更好的发挥。为兼顾“满足需求”和“培养特长”,我校还设置了“草根式社团”和“精品型社团”。“草根式社团”以兴趣爱好组团,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精品型社团”激发学生潜能,让有特长的学生更优更特。在社团活动时间安排下,根据课程特点,有些课程天天活动,如管乐、手球等;有些课程每周一次;也有些社团是在特定时间临时组织并活动。

2.突显主体意识,强调情感体验

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运用有利于调节控制情意活动的教学手段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古诗诵读老师致力于在古诗与儿童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探索出领会诗境——读一读、感悟诗魂——想一想、吟诵诗歌——背一背等教学模式的版块设计,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文情感的基础上记忆背诵。阅读课程的教师们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如:有的老师带领孩子读《三国》、品《水浒》,演《西游》;有的小组欣赏名著,吟诵诗歌,创作童话,演历史剧……学生在老师精心为他们组织的文学课堂里,尽情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合唱艺术团的教师“以情激情”,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合唱技巧的基础上,引导领悟古诗作品内涵,陶醉于美的享受中。管乐社团通过各种器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器乐的情趣,并让学生把握音乐的乐感和旋律的起伏流动,表达音乐的情感性。武术社团的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提高学生力量、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更注重学生武德教育,提高学生尊师重道、讲理守信的道德修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校活动课程的课堂是情感的课堂,从兴趣入手,抓好基础、升华情感,处处盛开着情感之花。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生长,学生的情感得到生根发芽,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搭建展示平台,一展学子风采

我校每年举办“校园四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为每位有特长的同学提供张扬个性的舞台。舞台上学生们表演童话剧、吟诵经典美文、讲历史故事……那一字字、一声声饱含深情的童声,抑扬顿挫,入情入境。读书活动让学生领悟了美文的魅力,体验了心灵深处的激情。体育节中的拔河、接力赛跑、篮球赛、手球和武术等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在群体中共同付出,体验成功。艺术节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施展才艺的舞台。科技节让学生浸润在校园的科普文化中,耳濡目染,增强科学素养。校园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对学生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逸景童心飞扬,课程硕果累累

在不断地摸索中,我校的情感式个性化活动课程体系日趋完善。从最初的兴趣小组发展到社团活动,学校积累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正式成为心仪的社团成员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社团课程的多元化设置令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课程表。每当周二第四节课课间铃声一响,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间,走廊上尽是奔跑穿梭着去社团的身影:有带着合唱本边说边唱的,有带着篮球边走边拍的,有带着管乐满含憧憬的,有带着画笔边走边乐的……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活动课程成了孩子们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主动发展及个性化发展,成为我校目前课程建设的期待与追求。以“情感”理念引领课程走向和课程建设,促使学校的课程建设充盈着灵性、闪烁着理性、体现着感性、蕴含着善性,相信我校的“情感式个性化活动课程”会引领学生走进新课堂,成就新梦想。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基于情感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2012ZQJK01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社团情感活动
缤纷社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