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发展困境与出路
2015-04-10王晋伟张凤彪
王晋伟,张凤彪
(1.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盘锦124221)
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发展困境与出路
王晋伟1,张凤彪2
(1.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盘锦124221)
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对民俗体育的影响,揭示了民俗体育存在发展战略困境,城镇化进程中市民生活方式变更对民俗体育带来冲击,以及民俗体育存在文化危机和传承人危机.最后,在国家、地方政府、社会、自身组织和学校等5个层面对民俗体育的发展出路给出建议.
城镇化;民俗体育;困境;出路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乡愁”一词带有社会、文化因素要融入城镇规划的意思.同时指出,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要做到以人为本.中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新问题,新的挑战下,国家也提出新要求.城镇化蓝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民俗体育是重要环节.还俗于民,以民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选择,让百姓居住有其地、健身有其所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生活世界是民俗的世界,因为民俗构筑了人的日常活动,构成了人的基本生活和群体的基本文化[1].可以说,民俗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要灭一民族,先灭其文化”,可见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经济的辉煌可以是短暂的,但文化是持久和永恒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水一般的特质,柔中带刚、韧劲十足.民俗在民间具有“礼”的文化内涵,在民间具有调节人际关系和维系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民俗体育是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2],不同时期,民俗体育的发展形态有所不同.因此,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当今社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和城镇化发展的互动过程,研究其相互制约规律,为民俗体育在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城镇化进程及民俗体育特点
1.1 中国城镇化特点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城镇化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的强势推动.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优势是形式上规划比较合理,效率较高.缺陷是政府存在对有些民意了解不深,土地上的城镇化不代表人的城镇化.让几亿农民真正融入城镇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政府意愿和农民意愿存在差距,导致深层次矛盾出现.比如拆迁问题,经常是民间矛盾的导火索.同时,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往往带有政府官员政绩展示的影子.这就存在城镇设施规划上,表面光鲜而不实用,或者是一时实用而无法持续重复利用.
城镇化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涉及产业的转型和新产业的支撑,城乡社会结构的全面调整和转型.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环境对它的支撑以及大量的立法、管理、网民素质提高等众多方面,必然是长期积累与长期发展的渐进过程,城镇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必须充分认识[3].
1.2 民俗体育的特点
中国民俗体育往往具备以下特点:1)很多民俗体育项目带有传统宗教色彩.民俗体育植根于民俗的土壤下,而依附于民俗的体育活动一开始都是娱神、娱人为目的.2)以追求一定的社会声望为归旨.很多民间民俗团体,出去表演体现的是这个团体的凝聚力和实力.3)民俗体育和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民俗体育的价值取向与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相契合,就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反之则难以生存.4)具备相当的时空跨度,具备一定的传统性.5)民俗体育参与者必须遵守内部的规范要求,参与者必须维护和自觉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6)民俗体育的参与者主要源于某种信仰和自身激情.
2 城镇化进程对民俗体育的影响
2.1 活动地点和方式改变的影响
城镇化打破了原有的村落散居形式,农民的居住地开始集中,居住环境的相对集中导致了民俗体育活动地点的变化.以前民俗体育常常选择在村落空旷的村口或者打谷场等,现在往往集中于住宅小区的街边花园、小区广场等地域.民俗体育活动方式也有所改变.以前较为传统的活动方式,比如荡秋千、踩高跷等由于受到场地限制,往往被木兰扇、太极拳等取代.
2.2 城镇居民示范效应的影响
农村人口转变成城镇人口后,原有城镇居民的生活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转入人口,农村人口对城镇人口生活习俗逐渐认同,一定程度上会感觉民俗体育跟不上时代要求.民俗体育毕竟根植于民间风俗.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一部分民俗经过一段时间可能被居民所接受而逐渐成为城镇中的新民俗;一部分民俗由于无法改良,或者不适合场地、生活方式等现实要求而逐渐消亡.一些不适合城镇居民的民俗项目,难以完全保留其传统全貌,如果政府和社会团体不刻意加以保护,难有生存和发展空间.
2.3 传统节庆减少的影响
民俗体育曾经赖以发展的平台是传统节庆活动,而城镇化带来传统节庆活动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俗体育的发展.民俗体育具有依托民俗活动和民俗生活而存在的特点,随着城镇化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体育活动时间上的传承性将会受到抑制.因此,传统节庆的减少将会影响到民俗体育的生存.
3 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困境
3.1 民俗体育的发展战略困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今年城镇化的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对体育的投入也是水涨船高,但是国家始终没有改变重竞技体育而轻大众体育,重西方体育而轻民俗体育的现实.比如,中国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最为突出的情况是大部分公共体育资源投向竞技体育领域.统计表明,在全部体育事业费中,训练竞赛经费至少占64.9%,群众体育经费占全部经费的l0%-l5%,或者更低[4].
各地政府对于本土民俗体育发展规划的政策缺失.民俗体育的发展顶多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无法出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规划中,导致中国民俗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3.2 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民俗体育发展带来困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以前聚族而居的村落生活方式被改变了,新型娱乐方式的嵌入,使得年轻人对民俗体育缺乏兴趣.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介入,导致部分居民沉迷于虚拟网络体育而对真正的户外民俗体育失去兴趣.人们开始变得缺乏交往,有的闭门不出,使得具有历史沉淀的民俗体育缺乏人际关系的凝聚力.城镇化后的居民职业的改变也对民俗体育带来冲击.本来民俗体育成长于农耕文化的土壤,现在居民忙碌于单位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紧张的工作使得人们无法投入到闲情逸致的民俗体育中去.
3.3 民俗体育的文化危机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市民化.改革开放30多年,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国人尤其是城镇居民对西方文化的学习,甚至到了比较极端的地步,体育活动也是照搬西方体育模式.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文明,历来崇尚竞技型体育,富于冒险精神,而中国传统体育根植于农耕文明,以养生为主要目的,崇尚和谐和自我修为.因此,国人对西方体育的崇尚和对民俗体育的传承在深层次上存在一定冲突.
3.4 城镇化进程中的传承人危机
民俗体育的传承历来主要靠家庭传承为主,也就是常说的子承父业的形式.根据对不选择继承父辈民俗活动人群的调查显示,没时间从事活动的占首位.因为当今社会受经济大潮影响,曾经依靠杂耍卖艺都可以糊口的营生现在不存在了,人民主要靠正常上班维持生计,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限制了他们传承民俗体育的精力;其次是从小缺少熏陶,对祖辈的事业不感兴趣,更倾向于西方的体育活动方式,结果导致他们不愿意继承父辈的民俗体育活动.因此,在传承上导致继承者水平技艺下降,民俗体育中重要内容逐渐丧失,对民俗体育精神实质认同感下降,发展缺少原动力.
4 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出路
4.1 国家层面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民俗体育项目保护和发展措施,形成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机制.政府机构要深度挖掘优秀民俗体育项目,注入资金进行追加保护和发展.对于挖掘罗列的项目,进行等级评估,分门别类给予激励机制.对于保护和传承较好的项目,可以向非物质文化遗产靠拢,纳入非遗保护的背景下,无形中会大大提升项目地位;对于发展保护不利的民俗项目,给予少量资助,并要求限期整改后再给予激励.
4.2 地方政府层面
可以将民俗体育活动融入到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去,当地政府可以利用节庆日,开展民俗体育表演和民俗体育竞赛活动;地方政府为民俗体育活动提供活动场馆,公费购买活动服装用具,为带有危险性的项目从事者购买保险;依托当地特色,成立半公半私的民俗体育表演团队,进行外出义演、商业表演和平时有规律的训练,举行规律性的比赛;和当地企业文化相结合,外出商业表演可以为商业做宣传,同时可以鼓励商企为民俗体育注资参与民俗体育项目建设.
4.3 社会层面
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优秀品质需要继承和发扬,比如“爱国、孝悌、仁爱、谦虚、信义、勤俭、气节、和平、情操、修养”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文明所独有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民俗体育中很多项目可以体现中国优秀文化品质.传承民俗体育要上升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舆论平台,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宣介,不但可以弘扬民俗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全民健身观念.
4.4 自身组织层面
建立民俗体育相关组织.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导向的同时,做到还俗于民,充分利用和发挥民间自身组织的动力机制.根据民俗特点和项目特色,构建不同类型的民俗体育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做到领导成员分工明确化、训练时间制度化、外出表演专业化、传承发展系统化;加强外出学习和同行沟通交流,刻苦练习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艺,增强自身组织影响力;理清传承关系,重视维护家庭传承的同时,师傅要做到广纳弟子,对有兴趣致力于民俗体育传播的青年才俊要加强培养,规范传统礼仪,对民俗传统礼节规矩加以保护,充分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搜集整理传统民俗资料和物件,建立自身组织的档案管理机制,把各种荣誉资料妥善保管.建立自身特色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型媒介形式,对自身组织的发展进行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其认知水平,谋求更高层次发展.民俗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失去了本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更需要主观上的努力,在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和合理化的组织管理下,走时代性与传统性的革新之路,才能得到健康持续地发展[5].
4.5 学校层面
高校可以选取部分适合学校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纳入学生体育选修课程体系.传统武术课程纳入高校体育已经为我们做了一个正面示范.培养民俗体育教师,可以把民间民俗体育组织骨干特聘进高校兼职体育课程,学校多途径开发民俗体育设备,改变当今体育课形式单调的局面,把西方体育项目浓重的体育课堂融入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编制民俗体育教材和史料,在学校实践课的同时,给学生讲解民俗体育文化,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高校可以成立民俗体育研究机构,研究整理民俗体育的来龙去脉,研发传统民俗和当地经济的深度融合,构建“教育—民俗—经济”的良性互动机制,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是高校科研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J].民俗研究,2010,(1):5-8.
[2]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陆大道.地理学关于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框架[J].地理科学,2013,(8):897-901.
[4]荆俊昌,冯欣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2):11-13.
[5]丁世勇.城镇化对广州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番禺区大石镇(街)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05-607.
(责任编辑 钮效鹍)
Folk Sports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Dilemma and Innovation
WANG Jin-wei1,ZHANG Feng-biao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Law,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Panjin,Liaoning 124221,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n folk sports,this paper aims at revealing the pligh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impact brought to folk sports by the change in citizen lif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and cultural and inheritor’s crisis in folk sports.Finally,it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utlets of folk sports in terms of country,local government,society,its own organization and school.
urbanization;folk sports;predicament;outlet
G80
:A
:1673-1972(2015)06-0120-04
2015-09-03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一般项目(ASS201320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TY013)
:王晋伟(1980-),男,山东临沂人,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