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起点研究的新视野——评石云涛《丝绸之路的起源》

2015-04-10韩中华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徐福起源丝路

韩中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北京 100089)

丝路起点研究的新视野——评石云涛《丝绸之路的起源》

韩中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北京 100089)

石云涛《丝绸之路的起源》是丝绸之路研究的新成果,把中外交流的历史追溯至远古时代。与以往把丝绸之路局限在中西交通方面不同,作者把丝绸之路起源的认识扩大到与东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不同方向的中外交通和交流的研究,草原丝路、海上丝路、南方丝路以及与古代朝鲜半岛、日本等的早期交通和交流都进入丝路起源研究的视野,认为汉武帝时代的开拓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起源;中外交流

追溯源头是历史学家的兴趣所在,正像石云涛先生所说:“历史研究有一个‘源头崇拜’,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历史学家总想探讨或揭示最早期的状况。”[1]前言,8石先生的《丝绸之路的起源》一书就是试图揭示丝绸之路最早期的状况。这本书被列入余太山先生主编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丛书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兰州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本书要说明的就是“丝绸之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到成规模的过程”[1]前言,11。丝绸之路研究是近年来热点问题,石先生是当代丝绸之路研究的知名学者,多年来致力于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这本新作是他的又一成果。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和空间起点

丝绸之路起源于何时?“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但丝绸之路的历史却要早得多。从字面上讲,丝绸之路的开始就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最早传至域外的时间,名之曰“路”首先是交通的创辟。但在人们的认识中“丝绸之路”的含义早已超越了这个概念本身狭隘的意义,它成了中外交通、交往、交流和古代不同地区、民族间文明对话的代名词。于是对丝绸之路的起源学研究便产生了不同层次的认识,即狭义方面的丝绸的产生和传播的早期历史,广义方面的中外交通、交往和交流的早期历史。《丝绸之路的起源》从不同层次上对“丝绸之路”的起源问题进行了阐释。作者首先纠正一个常识性的判断,即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即便从丝绸传播的角度,张骞的时代也不是最早的开始,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丝绸已经传至西方。这是学术界已有的认识,但丝绸早期传播的历史并没有系统的探讨。如果从中外交通的创辟和文化交流的开展,则更要早到远古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对此学术界也缺乏深入的探讨。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直不断深入,多年来新的考古资料需要总结、疏理和利用。这些构成了本书的写作缘由。与以往把丝绸之路局限在中西交通和交流方面不同,作者把丝绸之路起源的认识扩大到与东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不同方向的中外交通和交流的研究,于是草原丝路、海上丝路、南方丝路以及与古代朝鲜半岛、日本等的早期交通和交流都进入丝路起源研究的视野。这是丝绸之路起源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乎逻辑的扩展,显示着对丝绸之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汉代以前丝绸之路的开辟,下编讲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形成,整体上来看是依照时间发展为纵,文化交流为横构建出丝绸之路起源的历史时空。顾名思义,丝绸之路起源学要探究中外交通和交流的早期历史。按照本书作者的观点,人类早期文化交流与人类文化起源一样早,因为文化本身具有扩散的功能。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中外交流已经产生,说明问题的是考古资料中的迹象和古代神话中的信息。《丝绸之路的起源》在涉及古代神话传说和人类早期的考古资料上着力甚深。作者认为:“丝绸之路的起源具有自发性、长期性和多元性,经历了从远古开始的漫长时期,汉武帝时代的开拓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形成。”[1]前言.11在汉武帝时代的开拓方面,作者强调这一时代丝绸之路的开拓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张骞出使西域不过是众多标志性事件之一。汉武帝时代灭卫氏朝鲜、平南越、交通西域和通西南夷等重大事件在丝绸之路创辟和开拓的历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这就为张骞出使西域在丝绸之路史上给出了一个恰当的定位,这是丝绸之路开辟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认识。按照作者的观点,文化具有传播的功能,因此文化交流的发生便有必然性。文化自身的传播功能便是文化交流发生的必然性之因缘,本书论述了这种交流发展的必然性。古代中外交通交往的道路被冠名“丝绸”,为什么是丝绸?丝绸在古代贸易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她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居然被全世界公认为古代国际贸易中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成为沟通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认知的媒介?本书的论述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二、利用神话传说进行研究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利用神话传说揭示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是本书特色之一。在没有文字产生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已经产生,因此,把神话传说与考古资料相结合,互相印证,说明丝绸之路的早期历史是必要的途径。作者认为:“神话传说经过数千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不断被加工和改造,不能作为信史来凭依,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人类早年历史的某些痕迹,或者说明古人乃至原始人对人类历史的某些看法,对认识史前人类的历史活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第一章.34我们需要的是对貌似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加以合乎逻辑和阐释,从中透视人类早期交流的某种真相。本书既充分利用现有文献与考古资料,又深入探索神话传说提供的信息,从而揭示出丝绸之路早期扑朔迷离的面目。比如古代传说中也有关于西域和其人来华的记载,舜时有关中西交通的传说,穆王西征故事等等,本书作者围绕丝绸之路的起源这个主题,去伪存真,论证这些神话传说在研究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上具有的重要价值。又如关于徐福求仙的传说,作者指出,“虽然徐福东渡很难成为信史,但传说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历史。我们应该将徐福东渡的传说,放置在秦民东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去考察”[1]147,“徐福东渡日本可以视作这股难民东渡潮中的一个象征性的事例”[1]147。“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其内容的真实性并不是最重要的。也许徐福没有真的到达日本,也许日本的徐福墓、徐福祠都不是真实的,更有可能徐福只是日本的中国移民传说的一个缩影。”[1]147

三、利用考古资料进行研究是本书的另一特色

商代以后的历史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但与人类早期的交流活动相比,历史文献的记载非常简略,考古资料的发现大大弥补了有关商代以后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注重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的互相印证是本书研究方法上的又一特色,众所周知,这种方法已被史学界定义为“二重证据法”。本书作者说过:“丝绸之路的研究,除了传世文献和已发现的文物方面的史料值得继续发掘和探讨之外,考古学材料层出不穷,为包括中西交通史在内的历史研究不断提供新的材料和信息。”[2]后记497在关于丝绸之路起源的研究中作者利用了大量的考古学成果。事实上国内外有非常丰富的有关丝绸之路的考古学资料,在丝绸之路的研究中多所关注,但仍然没有充分利用。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比如在书中上编第一章“渺茫远古——史前文化互传的信息和迹象”,远古时期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揭示人类早期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考古资料。书中指出,旧石器时代文化传播的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西南、缅甸和印度东北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保持着文化的密切联系,中国山东、辽宁一带与朝鲜半岛同为环黄海、渤海文化区,属东夷文化区,远古时便有文化上的联系,环南中国海早期文化的统一性等,都是广泛借鉴各方面考古资料加以论证的。下编分章论述古代中国与西域、南越、朝鲜、西南夷、罗马、印度的交通和交流的开展,都通过文献的解读和考古资料的分析说明问题。当然限于各种条件,比如了解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考古成果需要多种语言能力,考古发现中也有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不少新的成果还不能及时发表,我们所了解到的一些有关丝路考古的工作还在进行中。因此,利用考古资料研究丝绸之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需要不断跟踪和深入的研究课题。

四、多学科结合是本书研究的新视野

丝绸之路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厚成果,有关丝绸之路的早期历史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考古资料十分丰富,名家众多,硕果累累。本书系统疏理和充分利用了前辈学人的成果。有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本书的论述中有所反映。如果把丝绸之路比做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的根系十分发达,它的成长取决于多种因素。正如《丝绸之路的起源》后记中所说:“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内涵极其丰富的国际性课题,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科学技术等学术领域。”[1]465本书作者具有综合的学术视野,在说明丝绸之路的创辟和发展方面利用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材料。他认为研究中外交通和交流,归根结底是要说明人类的历史,说明人类文明是怎样通过交流实现跃升和共同进步的,因此,他说交通与交流都是“人”的活动和“人”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各民族都做出了贡献。本书在论述丝绸之路的创辟和开拓的过程中始终把它与“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描述路线和叙述器物产品的传播。季羡林先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序中说:“写文化交流史,能够以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人类的互相依存,说明人类的相辅相成,说明人类文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不必空讲大而空的道理,而读者自然就能油然产生友谊与感情,团结与安定从而出现”。[3]序.2《丝绸之路的起源》正是这样做的,它没有讲空洞的大道理,而是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具体的事例说明中外交通和交流是怎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怎样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互传、互动和互惠,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蕴含其间。

五、结语

丝绸之路研究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国家提出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提出了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同东盟国家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们的丝绸之路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古代丝绸之路的研究可以为我们当前和经济战略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料和历史借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丝绸之路的起源》的出版确实适逢其时。

[1] 石云涛.丝绸之路的起源[M].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2] 石云涛.三至六世纪丝绸之路的变迁[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 王镛主编.中外美术交流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熊 伟]

The New Vision of the Starting Point Study of the Silk Road——The Comment ofthe Origin of the Silk Road Written by Shi Yuntao

HAN Zhong-hua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

The Origin of the Silk Road is a new achievement on the Silk Road study.Professor Shi Yuntao,the author of the book,makes a research and finds out the history between ancient China and foreign world should be dated back to high antiquity.Distinctive from previous study which stays within the boundary of eastern-western communication,the author expand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of the Silk Road to a more diversified scope,such as China’s communication with Northeast Asia,East Asia,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in ancient times.What’s more,Grassland Silk Road,Maritime Silk Road and South Silk Road,as well as China’s early communication with the ancient Korean Peninsula and Japan,are also included to further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the Silk Road.Therefore,the autho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the exploration in the era of Emperor Wu in Han Dynasty marks the formation of the Silk Road.

The Silk Road;Origin;Communication between Ancient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K20

A

2095-770X(2015)06-098-03

2015-06-29

韩中华,男,河南太康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

猜你喜欢

徐福起源丝路
徐福山绘画作品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圣诞节的起源
徐福,中韩间两千年不衰的传说
奥运会的起源
当国歌响起
清明节的起源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