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新团队的实践和启示

2015-04-10王嘉蔚贾延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学术大学

王嘉蔚,贾延江

(1. 中山大学 中山眼科中心,广东 广州 510060;2. 中山大学 招投标管理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世界大学实验室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新团队的实践和启示

王嘉蔚1,贾延江2

(1. 中山大学 中山眼科中心,广东 广州 510060;2. 中山大学 招投标管理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高校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对其自身开展学科研究、助推学科发展,最终为引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和研究相关中外文献,分析了影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创新团队发展的优秀领导人、物质及组织机构保障和学术氛围等关键因素,论述了其创新团队迅速崛起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经验,最后提出我国高校创新团队健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可采取的措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校创新团队;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2013年3月中山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了以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为目标,进行临床研究方面的系统建设、人才培训和合作研究等活动。笔者2009—2011年任职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期间,作为中山大学此次与JHU合作项目协调员,全程参与了和JHU项目小组JHU方负责人David Freeman教授及该校医学部国际项目主管Sandy Wu先生为代表的多次协调会。通过与JHU相关教授、团队、科研管理人员的洽谈、调研等,深入学习和了解该校创新团队建设实践成果和经验,并做总结,以期对我国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起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简介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 创建于1876年,是美国第一所以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为重心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截止至2011年,共有超过150名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就职于霍普金斯大学,共有8位科研人员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位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另外,JHU的校友、教师和研究人员中先后有36人获得诺贝尔奖。

JHU拥有强大的科研创新团队,在原创性知识的创造、创新人才的提供、创新基础设施的利用、与产业部门应用研究的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JHU在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文从杰出的校长领导、充裕的物质保障及其完善的组织机构及自由、开放、交流、创新的学术氛围等JHU的内部因素方面,来探讨其创新团队迅速崛起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优势的原因。

文内所指的创新团队,是指依托高校建设的、存在于高校内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的科研实体团队,他们以优秀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以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为内容,拥有人数不多、技能互补、结构合理的梯队。他们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科研信息与方法,以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为目标,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和地方的需要[2]。

2 杰出的校长领导是JHU创新团队崛起的关键因素

杰出的校长和卓越的领军人物是JHU创新团队崛起的关键。首任校长吉尔曼抓住机会,适时地提出新的办学方向,勇于创新,具有高超的管理才能,知人善任,使JHU作为全美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及其后来的创新团队得到不断的发展。他有句名言,“将JHU的钱用于人,而不是砖块和灰浆”。早期的JHU没有宏伟的建筑,但它拥有一批科学精英。该校组成了一个杰出的科学团体,其中包括著名的数学家西维斯特、物理学家罗兰、化学家雷姆森、生物学家马丁、古典学家吉尔德斯利夫等。

JHU历任校长坚持要聘用世界一流的学者来校任教和担当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这些世界级大师为其创新团队各具特色的研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他们的声望与影响还使众多有志之士趋之。正是由于JHU坚持在师资上利用丰厚的条件持续地吸引和聘请世界各国的优秀师资队伍,才会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生源和胸怀伟大抱负、致力于发展科学的青年学者前来求学或从事研究,才能培养出创新团队源源不断的新力军,促进新生学科成长,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使创新团队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攻克重大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

3 充裕的物质保障及其完善的组织机构

3.1 充裕的物质保障是JHU创新团队崛起的首要条件

据统计,在2011年JHU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DOD)获得超过18亿美元的科研经费。至此JHU连续33年成为全美年科研经费最高的大学。先进的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大型和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图书馆、充足的科研经费是JHU创新团队崛起、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的前提保障。只有拥有充足的经费,才能更新必要的研究设备和其他相关的物质基础,聘请尖端科研人才,从而为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3]。

3.2 丰富的资金筹集渠道

JHU创新团队的科研经费资金筹集渠道主要有联邦政府、企业界、非营利机构、州及地方政府和大学本身等5个。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学生学费、社会捐赠、服务收入、科研成果转让收入等,其中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是JHU创新团队开展创新研究的最主要经费来源。以JHU医学院创新团队为例,2010年获资助的基金总额为6.2亿美元,其中联邦资助占77%,私人和非盈利性机构资助占11%。JHU创新团队紧紧依靠市场经济,把科研工作和商业运作紧密结合,用先进的转化成果来提升自身的信誉和魅力。雄厚的科研基金保证了一流研究的顺利开展,而其突出的科研成果也吸引来自于校友、产业界等提供的丰厚基金[4]。

3.3 高度成熟的组织研发及与创新的互动网络

(shotname , extension) = os.path.splitext(tempfilename)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国家创新系统,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在其拥有高度成熟的组织研发及创新的互动网络。

首先,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大学前100强排名中,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要占到一半以上,这是美国科技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其次,美国拥有健全的科技立法体系,尽可能地为企业和个人营造创新的政策环境;再次,美国拥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和研发互动机制[5]。如JHU设有专门的从事有关技术转移工作的单位——技术转移办公室(OTT)和技术授权办公室(OTL),以法律、商务和科技专业人才为主体,附属于学校的行政系统,由主管学术研究的副校长分管,鼓励和帮助创新团队将科研成果投入使用。JHU的创新团队不仅担负着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还承担了全美最主要的基础研究任务,其密切与业界合作,共同服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创新、大学研究、政府资助、独立研究机构等互为补充、密切互动,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4 自由、开放、交流、创新的学术氛围浓厚

4.1 重视交流,提倡广泛开展科研合作

JHU每个实验室每周都开展学术报告和项目组例会等形式的研讨活动,以医学院为例,都会每周开展学术报告会和讲座,讲者均是世界范围里的学术名人。师生近距离地聆听大师的讲座,和他们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此外JHU还举行内部学术报告会,导师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参加本领域的学术会议,宣读自己的论文成果。实验室成员在投稿之前,先在实验室做个报告,听取大家的意见。实验室PI们的思维十分活跃,不拘泥于自己的临床或基础专业,各实验室招募的博士后研究背景也十分不同,有临床医生、医学院教师、综合性大学生物系毕业博士、化学和药学系毕业博士,不同的研究背景使大家的科研思路和想法变得十分活跃。

每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传统促进了研究成果的迅速扩散。由于从探索到最终商业应用之间过程的复杂、长期和不可预测性的本质,对于基础研究的成果来讲,发布和广泛地传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公开出版、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等形式,以大学为依托的创新团队的学术成果可以迅速成功地扩散出去,并产生新的观点或理念[6]。

4.2 自由的学术氛围

学术自由是创新团队崛起的必要条件,是其创新的内在要求[7]。首先,在JHU,创新团队在一个自由的没有偏见的和商业需求的大学环境中工作,他们的学术思想自由,探索自由,而这种学术氛围并不是任何大学都能提供的,这也正是JHU创新团队迅速崛起的原因。其次,人员的自由流动使JHU创新团队充满学术活力。在JHU的创新团队里,人员的流动性极强,成员一生中或许在数个创新团队里工作过。优秀的成员由于受新岗位的学术声誉和待遇的吸引而相互流动,成员对所在创新团队的忠诚性主要表现在学术上的奉献,而不是人事上的固守。

2007年,JHU科研人员获得61个授权商业执照、282个发明,提交326项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授权43个。重大的科学计划离不开研究型大学的参与,美国研究型大学是推动美国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骨干力量。JHU在国家创新系统中逐渐突显的另一个作用则是其创新团队与产业部门合作的全面繁荣。

经过长期的发展,JHU创新团队科研产出的成果并非仅仅停留于学校或实验室,其产出多,转化率高,社会贡献率高。转化的四大途径主要包括建立大学科技工业园,如大学-企业合作研究、大学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器、转让专利成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等。JHU极其重视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积极主动地促进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高效的转化途径和完善的转化体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8]。科研成果转化被认为是JHU创新团队科研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是衡量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5 启示

我国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中心和转化的辐射器,必然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在我国创新系统中担当创新主体的中坚力量[9]。中山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领头羊,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大量成果的转化。中山大学以建设国内一流、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构建了一批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创新团队。如何在保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汲取JHU创新团队的成功经验,是本文的目的。

5.1 选择合适的创新团队领导者,是创新团队能否取得高绩效成果的决定性因素

在创新科研团队建设中,团队领军人物是团队创新科研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创新科研团队的核心,肩负着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促进科研工作发展等重要任务[10]。创新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不仅应有深厚的业务基础、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相关科学领域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开阔、洞察力强、具有把握学术方向的能力、对国家发展的需求要有战略眼光、能凝练出重大课题并围绕其开展研究工作,进而取得重大创新科研成果,而且在管理方面要有坚强的领导能力、极强的亲和力和组织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及沟通技巧和能力[11]。

中山大学在近年来已经引进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及领军人物,今后将继续充分利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2008年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等,加大创新团队的培植力度,从而带动创新团队科研实力的提高。

5.2 开拓多元化的集资渠道和合作创新机制

中山大学创新团队所掌握的大量智力资源所具有的集聚效应更能吸引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重大研究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的成果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12]。今后,中山大学的创新团队,还应该通过各种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发明及其技术转移和专利许可,与产业界开展更多的合作。其次,创新与业界合作的机制,继续加强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除了从对个体的研究资助到大型的联合研究项目外,还要鼓励高校的产业部门的研究人员之间合作研究并共同发表科研成果,鼓励学科领域的交叉与渗透,加速科研成果的技术转让,主要形式包括成立大学-产业部门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科学园,这样,不仅为创新团队带来充沛的资金和科研项目、为创新团队的快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为创新团队提供实践的场所,使创新团队的发明和创造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5.3 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创新团队所依托的研究型大学应设立由法律、商业和技术专门人才组成的办公室,为创新团队提供以下服务:

(1) 专利营销。以专利营销促进专利保护,通过签订协议,保护教师的发明权。

(2) 中介服务。不仅联系知识产权公司或事务所解决法律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而且还依靠法律、技术和经济管理背景,对科研成果转化全过程提供咨询服务,参与专利营销和专利许可等方面的谈判。

(3) 合理分成,依法运行。在分配专利技术转让所得收入时,照顾各方面利益和积极性。

(4) 建立支持转化的配套制度。为促进成果迅速转化,在收取一定的生产许可费用中,按一定比例提成给教师。

在研究型大学内部设立专门的转化办公室,可以减少部分科研人员不擅长转化所带来的麻烦,在照顾各方面利益的情况下,提高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促进这些团队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与我国相比,JHU创新团队的成员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从事其他的合作研究活动更为便利,也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保障。鉴于创新过程的复杂性,研究型大学与产业部门之间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不仅需要法律、政策、市场需求的驱动,更重要的是为之配套一个完整的创新机制,这就包含了大学-企业间合作平台的建立、大学组织结构的变革、大学创新文化的培育等[13]。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国际竞争的加剧,高校的创新团队与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创新势必成为我国培育区域创新集群、促进区域经济技术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整体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措施[14]。

6 结束语

综观JHU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及其创新团队的发展历程,其所拥有的创新团队代表着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拥有大批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可见,今天的以大学为依托的创新科研团队,若没有很强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想成为一流创新团队是不可想象的。我国高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学习JHU的经验,重视科学研究,重点进行知识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努力促成研究成果的转化,从而跻身到一流创新团队的行列中去。

References)

[1] Johns Hopkins Economic Impact in Maryland[EB/OL].http://www.jhu.edu/new info/reports/impact/report.

[2] 聂秀平.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4(3):62-63.

[3] 李超任,王润桃.协同创新助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34-36.

[4] 王峥,王永梅.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选拔中评价中心技术应用初探:以科研项目负责人为例[J].科研管理研究,2012(1):122-125.

[5] 石立特,胡灵.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影响力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232.

[6] 危怀安,王炎坤.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104-107.

[7] 沈羽翯,彭敏俊.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9(11):38-40.

[8] 陈巧巧,卢永嘉.浅析PI制的含义及发展[J].学理论,2011(14):93-94.

[9] 张美冬,袁德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实验室国际地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147-149.

[10] 任飏,黄昌利.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影响力初探:从国际交流与合作视角[J].中国软科学,2003(12):95-99.

[11] 程勉中.论高等学校的创新团队建设[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6):116-123.

[12] 马忠丽,刘宏达,王晓迪,等.论构建“协同创新”大学生创新平台体系的必要性[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35-36.

[13] 冯海燕.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水平与团队创新能力关联度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203-205.

[14] 潘海涵.浙江省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9-11.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innovative teams at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USA

Wang Jiawei1, Jia Yanjiang2

(1.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60,China;2. Bidding Management Center,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The launch,implementation,and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teams based o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his in turn will ultimately lead to social,economic and cultural advancement. Through analysis of some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search teams at John Hopkins University,such as the excellent team-leadership,the material and logistical support,the infrastructure,the academic culture and the university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states that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innovative teams at John Hopkins University,they hoped to be able to provide a “Guide to Good Practice” for the research-teams based on the universities in China.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university innovation team; management mod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2014- 06- 12 修改日期:2014- 06- 17

中山大学高校管理研究重点项目(2013A030483)

王嘉蔚(1972—),女,广东广州,硕士,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管理.

E-mail:wangjw@mail.sysu.edu.cn

G51

B

1002-4956(2015)1- 0218- 04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学术大学
科研成果转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