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2015-04-10吴一凡王清平
吴一凡,王清平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合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吴一凡,王清平*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为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其子女就学的权利,对目前合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定点学校基础设施较差,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动性大。针对此种情况,提出如下解决路径:政府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就学条件;加强定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师资力量;针对学生流动性较大问题制定解决措施;颁布相应的法规,监督和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
合肥市;定点学校;师资力量;法治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成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和所在地条件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日益突出[1],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1 合肥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举措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2]。2005年以来,合肥市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权利和改善就学条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创造了了良好的条件。2013年,合肥市规定:在合肥市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可以申请到市定点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并享受与合肥市户口学生同等待遇[3]。
1.1 加大了对定点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
为了切实保障零障碍入学和享受同城同等待遇,合肥市创办了定点学校,以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不断改善定点学校办学条件。自2005年以来,先后投入近1个亿的资金,对定点学校基本设施进行了修整和配备。2010年,合肥市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近3 000万元下发至城区各区教育主管部门,专项改善定点学校的办学条件。2011年和2012年,拨付5 000万元用于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2 完善了招生报名的服务平台
合肥市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落实相关要求,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创建并完善了招生报名的服务平台。例如,2013年瑶海区在全市首次设置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帮你办”窗口;同年,庐阳区推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一站式招生报名流程。
合肥市相关学校每年招生前多次采取座谈会、调研等形式交流经验和提出建议,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进行广泛摸底统计,对前来咨询的外来务工人员解释相关政策,延长报名时间,引导其办理入学手续等。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2 合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中遇到的问题
截至2014年9月,合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数量扩大到206所,在肥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达10.41万人,占全市城区在校生总数的37.2%[4]。根据调查,合肥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虽然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定点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较差
定点学校本身起步较晚,实力较弱。部分定点学校是原来学校搬迁后遗留的老校区,设施落后,教学配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校区的供电、供水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后果将极其严重。部分定点学校虽然有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这些教学设备已陈旧,且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保养措施。由于教学设备经常出现问题,很多需要借助多媒体上课的课程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类学校与公立学校相比,经费、校舍、环境等各项指标都很难达标,还存在安全隐患[5],严重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管理相对薄弱,如部分学校缺少心理咨询室和卫生室等辅助设施。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大多是推给家长,学校没有足够的能力及时解决问题,也没有条件去帮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教学环境。
地方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在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中理应发挥主体作用。但是,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定点学校的资金投入有限,仅限于保证务工人员子女能够就学。
2.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对其子女就学的学校都有一定的期望值,合肥市政府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好上学”的问题解决后,应该开始应对如何“上好学”的问题。从教育发展水平来看,学校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主要是师资力量的配置。部分学校办学实力有限,条件较差,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最主要的原因是定点学校的待遇没有非定点学校的待遇高,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定点学校就职。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影响到学校的课程安排。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急剧增加是导致其难进好学校的直接原因[6]。不断增加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接收学校带来很多现实压力,由于师资相对不足,这些学生受教育的质量明显受到影响。随着班级人数增多,学校不能保证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也没有足够的师资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
根据要求,小学班额一般为45~50人。虽然定点学校加大扩建力度,但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小班额”难以实现。由于没有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量的问题,将会在被动的状态下不断产生新问题[7]。
2.3 生源流动性大导致就学的不稳定
首先,由于合肥市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暂住证了解不足,办理暂住证意识不强,从而影响到子女就学。
其次,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不稳定。他们的工作一般技术含量不高,工资相对较少,经常“辞职”、更换工作单位、搬家,其子女不得不随搬家而转学。
最后,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城市里的诱惑较多,容易上当受骗,轻则被骗取财物,重则陷入非法组织,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其子女接受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足够资金为子女选择收费高、师资强的好学校。
3 合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解决路径
3.1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基础条件
地方政府应加大教育领域财政投入,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权利。合肥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投入,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学校间的差距,保证教育公平。同时,公安部门、财政部门、物价管理部门等应明确职责,密切联系,通力合作,保障这些学校的稳定发展[8]。尤其是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入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定点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他们的办学实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社会各界应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条件的改善提供各类援助,通过社会团体这个平台积极发挥社会力量,提升定点学校的办学条件。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社会互动,消除社会歧视,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强对城市教育的适应性[9]。首先,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了解这类问题,鼓励有能力的社会团体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其次,组织相关募捐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防止他们因为贫困而辍学。最后,社会各界应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学校共谋发展,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提出改善办学条件的建议,提议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
定点学校自身要重视硬件设备的维修,完善硬件设施,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提升办学水平。首先,学校领导部门要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重视程度。其次,学校在开学报名期间应简化入学手续,安排足够的人员办理手续,同时学校应设立档案管理机构,确保学生学籍的准确性。最后,学校应合理使用办学经费,合理利用财政资金购买教学用品,对陈旧的教学设施给予维修和更换,尤其注意用水用电,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安全。
3.2 加强定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合肥市政府部门应当出台关于保障教师福利待遇的政策。教育部门可以从“三支一扶”等政策中总结经验,出台关于定点学校师资力量增强和教师待遇提高的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定点学校支教,给予他们与公立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在住房等问题上实行优惠政策。
针对定点学校教职工编制较少的问题,学校可以集中向政府部门反映,只有解决教师编制问题,才能保障定点学校师资力量的稳定性。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一环。教师培训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促进教职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竞争上岗,从而不断增强师资力量。
3.3 为外来人员就业创造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
首先,外来务工人员是合肥市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合肥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找工作时不受户籍等条件限制,为外来人员就业创造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在自身实力增强后,能够自主创业。合肥市各级就业保障部门可以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前来咨询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经常举办与就业、创业有关的讲座,为该群体就业、创业提供积极的政策指导和技术知识。
最后,合肥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环境,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10]。可以以街道为单位成立“新市民学校”,学校主要服务对象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学校可以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实际需求安排课程,如法律常识、劳动保障知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强化这类群体依法送子女就学的意识。只有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住址稳定,他们才能有条件去满足孩子对受教育的需求,子女的就学才具有稳定性。
3.4 颁布相应的法规加强法治建设
合肥市政府立法部门应颁布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过程中的法治建设,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权利,进一步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认识。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合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现状,建议合肥市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创造优良的教育环境,保障教育公平。分析了定点学校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有效的解决路径:政府财政部门要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对定点学校的资金投入。引进高素质师资,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及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只有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相对稳定,其子女就学才具有稳定性。合肥市各级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的认识,明确职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合肥市立法部门要不断修正完善有关法规制度,使教育政策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设置专门监督机构,对于没有落实政策的定点学校或者地方政府机构要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督促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遇到的问题。
[1]张溢萍.对当前我国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反思[J].理论研究,2011(4):230-231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3)
[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合肥市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规定[EB/OL].[2015-06-02].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3/6/18/652032257681.html
[4]束芳.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享同城待遇[N].合肥日报,2014-12-24(A02)
[5]王光光,赵鹏程.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3(3):94-98
[6]袁奇君.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以长沙市A校为例[J].湘潮,2013(6):58-63
[7]杨颖秀.新生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政策需求及政策制定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3(1):53-57
[8]周徽先,程力岩.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3(2):105-108
[9]余芳,刘玮琦.城市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适应性及社会支持建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7-8
[10]李晓燕,董长文,岳经伦.农民工子女教育福利研究:基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实践[J].社会副利,2013(8):13-16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5.11.009
2015-07-08
吴一凡(1992-),安徽巢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527
A
1673-2006(2015)11-0037-03
*通讯作者:王清平(1965-),安徽怀宁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法制教育与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