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产生的德育教育功能

2015-04-10缪红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校园

缪红娟

(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安徽·淮南232052)

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产生的德育教育功能

缪红娟

(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安徽·淮南232052)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有意无意地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校园文化建设还会把学校德育教育的思想、理念、意图以一种的独特的形式溶入文化氛围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 德育教育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是学校风貌和个性的总和,是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学校的反映。校园文化体现着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必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有学校的物理空间、物质设施构成的物质文化建设;有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方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的精神文化建设;有学校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的制度文化建设。因此,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就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方面建设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将会使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形成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成为学校德育教育不可估量的教育资源。

一、建设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凸显环境育人功能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基于这些,我校多年来不断改善校园硬件基础设施,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充实校园文化内容。如:新建实训大楼和学生宿舍、修建花坛、铺设草坪、增设雕塑景观、整修足球场、田径跑道、设置宣传栏、阅报栏、温馨小提示、悬挂伟人画像等以美化校园。不断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校园道路,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等,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着师生性情,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校园人的优秀品质,促进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身心健康发展。这种育人功能是无声的,但又是强大而永恒的。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凸显氛围育人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一)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建设对于我们中职学校来说尤为重要,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观念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校园人产生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校园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可以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学校可以通过确定并铭记校训、编写并齐唱校歌、制作并佩戴校徽或胸卡、悬挂校旗等形式来展现自己学校的校风,从而体现出一个学校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因而,教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一面旗帜,必须高高飘扬。

(三)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都有重要意义。在中职学校建设优良的学风比任何学校都重要并且艰难,是需要动脑筋、想办法,花大力气去做的事。因为我们毕竟面对的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更没有好的行为习惯。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我们这些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而且具备细心与耐心的工作作风显得尤其重要。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文体活动,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举止文明等促进发展的优良品质。建设良好的学风是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也是每一位学生共同的期盼,是学校是否具有向心力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对学风建设抱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工作态度,努力建设为学生满意的良好学风。

(四)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会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广大师生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重的是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校园人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优化人际环境的过程。

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建设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凸显制度育人功能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有可能接受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

四、校园文化建设期待创新

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在校中职生主要呈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文化课基础差;家庭教育缺乏、畸型或无科学性;道德素质偏低。这些实际情况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而紧迫的问题:用什么样的德育教育内涵去丰富他们?用什么样的创新教育方法去引导他们?我想,我们首先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我们都有责任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尽力,为学校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德育大课堂尽力,为此,我们还需要用新的理念为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而努力。

(一)建设以发展、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当这些学生走上社会,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道德,使他们成为新时期生产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二)建设新型的校园文化。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各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实践活动的开展,做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建设新型网络校园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需要加强研究,但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那就是努力构建健康文明的、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建设健全的校园文化政策,突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突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就是要注重“四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五)建设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应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素质,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可以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团支部团日活动、团员意识教育、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文化素质培养方面,可以以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竞赛等重要活动为载体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身心健康素质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校园体育节、心理关爱月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及生理健康,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职业发展素质提高方面,通过对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持续的发展和竞争能力。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急功近利,要循环渐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互相促进,才能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⑴张彩萍.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国校长研修网, 2010.6

⑵李明亮.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3)

⑶王伟.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全17册).南海出版社.

G711

A

1009-8534(2015)02-0107-02

2015-2-14

吕红军(1974.12-),男,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