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库尔特·勒温“群体动力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2015-04-10白娟
白娟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浅议库尔特·勒温“群体动力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白娟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作为“现代性”的产儿,社会科学自诞生时起就欲图将自己打造成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实证科学,但事实上人类行为的主管能动性特征始终使其无法彻底摆脱人文主义的纠缠,成为一门纯粹的实证科学。与此同时,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对科学主义倾向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随着现代科学的日趋进步,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社会课题和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加强。本文通过对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研究过程及其研究成果的分析,发掘其科学主义倾向及其实证研究方法对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影响及借鉴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 群体动力学 拓扑学 科学主义倾向
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流派众多,提出了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诠释学的研究方法、人本主义的研究方法、就够主义的研究方法等,总体表现为两种基本倾向,即科学主义(又名实证主义)的倾向和人文主义的倾向。前者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规范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后者主张运用解释学的方法来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否认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
对于“科学主义”这一概念的分析,有不同的认识方法。总体来说,科学主义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科学主义有时在两个方面亦被用作略带贬义的解释,认为其表示不恰当的使用科学或者在不适当的地方运用科学主张,或者表示自然科学的方法以及自然科学所认证的范畴分类和事物,是任何哲学和任何研究的唯一恰当的元素新年,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将它引入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才能摒弃它们的非科学形态。
如果说人文学科是以人类的精神产品为研究对象的话,那么社会科学则是以人类群体及其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作为“现代性”的产儿,社会科学自诞生时起就欲图将自己打造成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实证科学,但事实上人类行为的主管能动性特征始终使其无法彻底摆脱人文主义的纠缠,成为一门纯粹的实证科学。
与此同时,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对科学主义倾向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随着现代科学的日趋进步,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社会课题和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加强。
二、库尔特·勒温重要成就及群体动力学
作为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科·勒温也是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运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程的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因为他研究的人类行为场理论和群体动力学,既属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范畴,也涉及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亦称“团体动力学”,是试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它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重要贡献。
勒温对群体动力学即“场论”的研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展开的,他在1917年发表的《战争的形式》一文中首次提到“场论”这一概念。“场论”来源于物理学,物理学中把某个物理量在空间的一个区域内的分布称为场,如温度场、密度场、引力场、电场、磁场等。如果形成场的物理量只随空间位置变化,不随时间变化,这样的场称为定常场;如果不仅随空间位置变化,而且还随时间变化,这样的场称为不定常场。
勒温用拓扑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场、力、区域、边界、向量等)描述人在周围环境中的行为。他认为拓扑学有助于了解个体在某个特定空间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向量分析可以表明个体在某种情境里可能作出的各种行为有哪些将会成为现实。他虽然借用拓扑学和物理学的概念,但赋予这些概念以新的心理学含义。
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是勒温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自然基础。
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在探讨学习的问题时,认为学习者″渴望达到某些目的″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他们关注的是通过知觉重组达到目的的途径;而勒温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渴望″和″目的″本身上,并把它们与个性联系起来研究。
三、群体动力学及其延伸研究中的科学主义表现
历来心理学家对行为进行解释时,有的将行为决定于外在原因,有的将行为决定于内在原因,勒温采用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勒温城个人在某时间所处的空间为场,在同一场内的各部分元素彼此影响;当某部分元素变动,所有其他部分的元素都会受到影响。他用场论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并用公式表示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
B=f(PE)
B:Behavior行为;P:Person个人;
E:Environment环境;f:function函数
此公式的含义为: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如图1)
另外,勒温也将“场论”运动到学习理论的探讨过程之中,他认为在学习理论研究中要使用构成法而不是用分类法或分析法,要用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几个构成来探讨学习的问题,这些基本构成就是生活空间,心理环境、诱发力和约束力;要对行为作动态分析,把行为变化看作是各种心理力量的结果;要从心理的角度分析;要从整体情境分析入手,而不能只是从刺激情境中抽取一两个孤立的要素;行为是行为发生时场的函数;同时要用数学的方式来表述心理情境,几何是所有科学的一种工具,而作为非度量几何学的拓扑学,是表述心理情境结构的一种最有用的工具。
四、当代者对“群体动力学”研究的科学主义传承
群体动力学致力于研究群体性质、发展规律及其与个体和其他群体的相互关系。具体研究对象包括群体归属、决策、群体社会化、群际关系、规范、角色、群体结构和功能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包括组织中的团队建设、团队发展、组织管理和领导、生产效率和组织压力,甚至包括群体心理疗法中的自助群体、家庭动力学等等。在其发展历程中,从密歇根学派(Michigan school)对群体影响个体的研究,哈弗学派(Harvard school)探索群体如何影响人类互动,到伊利诺伊学派(Illinois school)研究群体在完成任务中的功能,乃至后来把群体作为动态的适应性系统从整体上加上研究(McGrath,1997),群体动力学主要是在客观层面上分析群内过程(intragroup processes)和群际过程(intergroup processes)。
后来,由Marques、Abrams等人提出的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subjective group dynamics,SGD)聚焦于群体规范,探讨了个体在群际和群内两个水平的主观评价间的关系,即群际态度和人际态度的关系,探索了人们对群体忠诚的认知如何影响他们对群体和成员的态度与行为。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的启发在于,个体行为不仅受客观存在的群体动力机制的调节,更是受到他对这种机制的认知的调控。比如,小学生对纪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在理解到其约束背后的意义时才更会自觉服从纪律。可以说,SGD模型开启了研究“大脑中”的群体功能(group function)的窗口。
圈内和圈外的历史关系、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赞许性都会影响到SGD机制的运作。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规范越加敏感,文化成了修饰SGD效应的重要因素。Abrams等人(2003)发现,英国儿童对德国球迷的群际偏见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但对法国球迷的群际偏见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这种不同的年龄趋势可能反映了英国与德国和法国不同的历史关系。
此外,个人主义群体比集体主义群体对偏离规范行为更加容忍,对规范者和偏常者的分化评价明显减弱(Hornsey,Jetten,McAuliVe,&Hogg,2006)。最后个体还会受社会赞许性影响而考虑表达偏见是否合适(Cohen,Jussim,Harber,&Bhasin,2009)。
五、库尔特·勒温及其群体动力学研究中科学主义倾向对传播学研究的借鉴
对群体动力学的研究后来发展成为组织管理学、行为管理学等;对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和心理的研究发展为控制论、暗示、说服等。他的实证研究给传播学中的效果研究带来一个重要启示: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主义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
与此同时,对待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我们应该坚持批判和开放相结合的态度,首先,对待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其次,以平等的心态积极地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都以开放的胸襟予以接纳。
[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若干问题,[J]周晓红,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六期;
[2]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述评,[J]王明忠、范翠英、周宗奎,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十八卷第十一期;
[3]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E·M·罗杰斯,尹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4]科学主义的多态性及其本质,[D]候彪锋,河南大学,2012年5月.
C06
A
1009-8534(2015)02-0044-02
2014-12-11
白娟(1989),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现为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