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城晚报》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15-04-10刘影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彭城晚报徐州

刘影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彭城晚报》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刘影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彭城晚报》是徐州地域性报纸,坚持报道主流社会、为主流读者服务的精神,在传承徐州地域文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同时徐州属于楚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为了在新时期进一步传承和建构这种文化就需要《彭城晚报》这样的主流媒体来辅助。本文主要通过视觉传达设计角度来分析《彭城晚报》对徐州楚汉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建构,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彭城晚报》 楚汉文化 视觉传达

一、《彭城晚报》的发展历程

(一)从无意识到打造报纸品牌

《彭城晚报》是徐州地区区域性报纸,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发行了20年,也见证了徐州20年来的发展,逐渐成为徐州人民的文化伴侣。随着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出现,《彭城晚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彭城晚报》树立了针对主流社会、锁定主流人群、吸引主流读者的品牌意识,并且在近几年的报纸中吸引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立足于徐州楚汉文化的特色,报道更为市民喜闻乐见的信息,取得了很大竞争优势。

(二)打造报纸品牌与文化建设保持一致

徐州是彭城故里、楚国旧都,文化中既有北方的豪迈,又有南方的俊秀,可谓南秀北雄,再加上历史造就的楚风汉韵,所以徐州具有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文化要通过一定媒介来传播,《彭城晚报》在树立自己报纸品牌的同时一直坚持着传播徐州文化,并且徐州文化的建设也包括《彭城晚报》的不断革故鼎新,所以《彭城晚报》品牌打造和徐州文化建设是保持一致、齐头并进的。

二、徐州楚汉文化对《彭城晚报》的影响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楚汉文化

徐州隶属江苏省,也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培养了独特的楚汉文化。徐州属于华北平原,平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0%以上,所以徐州的地理环境比较优越,为徐州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比较有利的地理舞台,勤劳的徐州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楚汉文化。徐州也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陇海两大干线铁路交汇于此,京杭大运河也从徐州经过,同时徐州还有观音国际机场,所以徐州与其他城市的交往比较方面,在文化上多有碰触,这样就造就了徐州的楚汉文化并不是闭门自封的文化,而是博取众长、取其精华的新锐文化。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徐州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交通便利共同塑造了楚汉文化。徐州是楚人的起源和归宿,初始于江汉地区,同时又糅合了荆蛮文化,经过历史的发展已经成为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代名词,这主要得益于楚人对内追求不断创新、对外海纳百川的精神。汉文化主要是因为汉高祖刘邦发家于徐州,并且现在的徐州拥有龟山汉墓、戏马台等包含汉文化的名胜古迹,徐州的日常饮食、住行、爱好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汉文化对徐州地域文化有着很大影响。

(二)楚汉文化对《彭城晚报》的影响

2.1 报纸语言

《彭城晚报》属于纸质媒介,所以语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彭城晚报》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徐州地域文化对《彭城晚报》的影响。方言是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也是维系人们对本地保持感情的重要工具,所以尽管《彭城晚报》树立为主流群体服务的理念,但是也离不开徐州方言对报纸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报纸的语言习惯。

2.1.1 “直播彭城”栏目

直播彭城属于《彭城晚报》的最重要内容,主要是对徐州近期发生的大事进行报道,并通常以专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语言风格自然离不开徐州方言的影响。直播彭城中有“热线”子栏目,主要是起到曝光台的作用,对目前徐州工程、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报道反映,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解决,这些报道都来自群众的反应,所以报道中自然带有群众的言论,徐州方言溢于言表。

2.1.2 “资讯”栏目

“资讯”栏目与“直播彭城”相比,和普通老百姓的关系更近,更容易受徐州方言的影响。比如“资源”栏目中有“活动”、“闲情”、“养生”等子栏目,这些栏目都是针对徐州市民精心打造的,都是一些关于饮食、穿着、旅游方面的信息,适合徐州地区的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有些题材都直接来自普通市民的推荐,所以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徐州方言的气息。

2.1.3 “成长周刊”子栏目

“成长周刊”的所有作品都来自徐州本地小学生的作品,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徐州人,从小受到徐州方言的熏陶,所以文章用词风格永远离不开徐州方言的影响。比如张爱玲是上海人,所以她的作品有着很浓的上海小资味道,徐州小学生写的文章也有徐州地域文化的特色。

2.2 报纸风格

每个报纸的风格都离不开当地文化的影响,如果报纸没有自己的风格,它也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读者,所以具有一定的风格也是报纸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报纸能够获得稳定读者群的基础[1]。

我国的地域文化有很多,每个地域都有不一样的地理面貌,这种地理上的积淀自然会影响本地的报纸,比如以齐鲁文化而闻名的山东拥有《齐鲁晚报》,以岭南文化闻名的广州有《羊城晚报》等,徐州的《彭城晚报》风格自然也受到徐州文化的影响。

徐州的楚汉文化是有情有义、敢作敢为,所以《彭城晚报》也是“有啥说啥”,从来不做遮遮掩掩的事情。比如在“直播彭城”栏目中,《彭城晚报》就直接对徐州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报道,直接质问有关部门,起到了很好的政府镜鉴、群众喉舌的作用,这也提高了《彭城晚报》在群众中的威信。

经过20年的发展,《彭城晚报》已经形成了具有浓郁徐州特色的品牌,由很多喜闻乐见的栏目组成,但是在当今信息泛滥的传媒时代,紧紧依靠报道社会新闻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为了满足徐州市民这一愿望,《彭城晚报》除了对这些重点建设工程进行报道外,他们还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评论,坚持徐州人敢作敢为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彭城晚报》这一风格的形成自然离不开徐州楚汉文化中敢作敢为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从选题的角度来分析,“直播彭城”中“重点”子栏目都是选择那种与市民息息相关的重点建设工程,比如目前徐州正在建设新城区,所以“重点”子栏目主要关注这些城建重点工程,为市民购房、投资等提供便利。

最后从原创性角度来分析,《彭城晚报》一直坚持着原创编辑的原则,保证自己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坚持自身特色,践行徐州精神中敢作敢为的的作风,这项风格在“红尘”栏目中有很深的体现。“红尘”栏目中的故事都来自普通市民的真实故事,并没有从各大小说上摘录,虽然故事没有那么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但是都属于真实的故事,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透露着徐州人“有情有义”的精神。

三、《彭城晚报》对徐州楚汉文化的传承与建构

(一)《彭城晚报》的视觉传达设计特色

1.1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指通过视觉来传达一定的信息,对于报纸来说,主要通过文字、插图、标志等因素来实现,这三个要素也是设计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传输给接受者的主要桥梁[2]。视觉传达设计有着很高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扩大,逐渐与其他视觉媒介形成了很好的协作[3]。

报纸是目前主要的印刷物视觉传达设计,也是未来设计的主要趋向,视觉传达设计因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人们心中产生着很大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生活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4]。

1.2 《彭城晚报》的视觉传达设计分析

本文主要从《彭城晚报》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等方面来分析其特色。

1.2.1 文字设计

《彭城晚报》的文字设计主要以宋体为主,显得比较大气、豪迈,也体现了徐州人的性格。在头版中,《彭城晚报》利用“绿底白字”展示报纸的名字,比较醒目,有很强的吸引力,展示了绿色徐州的现状;对头版新闻的介绍总是使用大号的加黑宋体,而其他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只是用小一些的加黑宋体,这些都现实出《彭城晚报》通过文字大小来控制对新闻的把握,让读者有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在介绍各个专题时,《彭城晚报》也是使用大号加粗宋体来现实文章的题目,并且位于文章最上方,这样很有层次感;对于统一版面的新闻,《彭城晚报》对新闻重要性的把握也是通过控制文章题目字体大小来实现,这样有助于读者首先扑捉到最重要、最关心的新闻。

1.2.2 插图设计

插图设计是《彭城晚报》的主要特色,在每一个新闻中都有相关插图设计,并且插图的大小也是根据新闻的重要程度来控制,对于那些头版新闻的插图则选用比较大的图片,而相对关注度低的新闻则选用比较小的图片。

《彭城晚报》在头版中通常使用一张反映本期头条新闻的图片来装饰,这张图片几乎占用了头版2/3的版面,但是显得特别醒目,有种开门见山的感觉。

在其他版面中,《彭城晚报》还会使用漫画等各种图片,比如在“红尘”栏目中,《彭城晚报》通常会选用比较伤感的女子漫画,这样可以显示徐州人除了拥有豪情万丈的精神外,还具有容情似水的内涵,充分显示了多元的徐州精神。

1.2.3 编排设计

如前所述,《彭城晚报》主要包括三个板块,“直播彭城”、“资讯”、“成长周刊”,这样的编排设计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对于“直播彭城”来说,主要是为了报道徐州近期的重大新闻和国内外重大事件,这是通常主流报纸的必备内容;对于“资讯”来说,主要是关注民生,与徐州市民保持很好的互动,关注老百姓平常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困难;对于“成长周刊”来说,主要是为了关注下一代的成长,这样不仅有助于新一代的徐州人快乐成长,还会促进对徐州楚汉文化的传承。

从细节方面来分析,从头版编排设计上,《彭城晚报》就首先介绍了本期报纸的主要内容,起到目录的作用;每版的内容也是按照重要程度来划分具体的版面,对于比较重要的新闻往往占到比较醒目的版面上,而对于次重要的新闻可以安排在其他地方[5]。

(二)《彭城晚报》对徐州楚汉文化的现代建构

《彭城晚报》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有着自己的独特定位——报道主流社会、为主流读者服务,这种独特性促使《彭城晚报》成为传承和建构徐州楚汉文化的重要媒介。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入侵,徐州人要保持自己独特楚汉文化的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时就需要像《彭城晚报》这样的媒介来发挥媒介的作用[6]。

2.1 建构怎样的现代徐州楚汉文化

徐州虽然隶属于江苏省,但是徐州还是一个北方城市,受到山东“齐鲁文化”的熏陶比较大,所以具有“有情有义、敢作敢为”的精神[7]。新时期的徐州树立了南秀北雄的建设目标,“雄”在徐州人骨子里已经有了很深的表现,而“秀”却乏善可陈,所以以后徐州文化的建构应该以“秀”为主。

笔者所理解的“秀”就是指江浙文化、岭南文化等南方文化,徐州应该学习南方人勤劳、智慧、海纳百川的精神,前几年涌动的“学温州”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8]。

2.2 怎样建构现代徐州楚汉文化

笔者主要从《彭城晚报》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建构现代徐州楚汉文化的路径。

第一,从文字设计来分析,《彭城晚报》可以借鉴《扬子晚报》这样的南方报纸,采用比较多元化的字体,而不是一贯地使用宋体。字体选用的多元化也代表了文化的多元性,这样有助于塑造徐州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精神[9]。

第二,从插图设计来分析,《彭城晚报》的图片选择比较单一,并且色彩也比较单一,所以《彭城晚报》可以使用比较多元的色彩,在大量使用彩色图片的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黑白图片,这样既能保持复古感,又可以体现严谨的精神。

第三,从编排设计来分析,《彭城晚报》在坚持“直播彭城”、“资讯”、“成长周刊”主要板块的同时还可以使用其他更为鲜活的板块,比如报道一些体育文娱新闻、国内外新闻等,这样在吸引固定读者的同时还可以吸引其他人的眼球[10]。

四、《彭城晚报》发展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彭城晚报》作为主流媒体,在传承和构建现代徐州楚汉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徐州精神要想处于不败之地,除了坚守楚汉文化之外,还要广泛吸收其他地域的优秀文化,所以就需要《彭城晚报》加大自身视觉传达设计的革故鼎新,保证从视觉传达设计上实现对徐州文化的传承和构建,从而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1]杨兴魁.媒介地理学视角下地方传媒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构建[D].西南大学,2013.

[2]王新华.地方传媒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

[3]魏思思.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传媒特色研究[D].山西大学,2010.

[4]李晓培.地方传媒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建构——以中原溱洧文化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9:19-20.

[5]单霁翔.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J].南方文物,2007,02:2-28.

[6]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04:63-66.

[7]陈丹.从媒介地理学角度看都市类报纸的地方化生存[J].今传媒,2014,01:65-66.

[8]葛鸿雁.视觉传达设计[M]杭州:中国关术学院出版社、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G216.2

A

1009-8534(2015)02-0039-03

2014-12-21

2014年江苏省社科联项目《媒介地理学视角下地方传媒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构建——以“彭城晚报”为例》项目编号:14SWB-079

刘影(1981年4月-)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彭城晚报徐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祝贺彭城女子诗社成立(新韵)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老缸调
600初中校长齐聚彭城共议“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课程建设”
晚报如何做到“主流、好看、有用”——以《江南晚报》为例
爱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