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届中国古典文学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2015-04-10王广禄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东亚中华文化



“第一届中国古典文学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8月22日—23日,以“中国古典文学与东亚文明”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古典文学高端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30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学者与会,围绕中国古典文学及文化、域外汉籍与汉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与东亚文明的关系等话题展开探讨。

古典文学蕴含深厚人文思想

中国古典文学中多有“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以明道”等说法。与会学者表示,“文以载道”的核心思想是把“文”作为手段,“道”作为目的,将文学视作思想的载体。

“文学作品必然蕴含着思想意识和价值判断,广泛意义上的‘道’是指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则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手段。”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表示,如果没有“载道”这一目的,则“文”将没有存在意义。思想意识本是文学作品的精髓和灵魂,“文以载道”非但不会损害作品的文学价值,反而会使作品具备充实的内容和丰富的意义,会使作品具备感动人心的丰盈力量。

“这种‘道’,并非前人宇宙论图式下的‘自然之道’,而更多是伦理学意义上本体化的社会伦常与秩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广宏表示,在承载“道”的目的性层面上,以“文”或“辞”为代表的文学才更能明确位置、获得重视。

“中国古典诗歌在本质上都是个人抒情诗,凡是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直抒胸臆、毫无伪饰的。”莫砺锋以杜甫的诗为例表示,被称为“诗史”的杜诗是对历史的价值评判,诗中展示了崇高的人格境界,蕴含着充沛的精神力量,是“文以载道”之说具有积极意义的有力证明。

中华文化为古代东亚文明主题

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广泛传播,使中华文化成为古代东亚文明的主题,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戏曲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形式。“观察日本伎乐与汉魏乐府的关系,可以看出其中的中华文化因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考辨伎乐的表演内容以及“吴公”一曲中的假面形象等要素可以看出,伎乐虽然根源于印度文化并融入了西域文化元素,但也从中华文化中汲取了适合表演形式的素材。

“朝鲜王朝独尊儒家,卫道文人保持传统的文学观,对小说一向保持批评的态度。但16世纪以后,这种情况逐渐改变。”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教授崔溶澈表示,16世纪中期,朝廷大臣主动接受《三国志通俗演义》,并将其以金属活字印刷出版、广泛传播。至18世纪以后,中国小说的输入更加普遍,并被统治阶层接纳。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文学的发展,小说逐渐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大量进入朝鲜社会的明清小说,传播了外部广大世界的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意识的逐渐产生。

18世纪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开始西传法国以至整个西方世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钱林森表示,中国古典诗歌西传法国,得益于18世纪法国汉学的勃兴与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的译介。从《诗经》法译文本的流布看,马若瑟、白晋、钱德明、韩国英等神父进行了大量的译述与诠释工作,并在当时即引起了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的积极参与和回应。

以现代视野推进研究创新

学者认为,以现代视野对中国古典文学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既是中国文学研究长期和基础的工作,也是系统梳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探讨当代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

“研究中国文学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旧体诗歌的现代性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林宗正表示,中国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一直都是现代文学的研究重点,但多数研究集中在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这段时间,且集中于小说研究。实际上,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一直是主要的文学形式。旧体诗人,不论是唐宋元明或是晚清,都熟悉古典诗歌的传统,也都讲究创新。

“唐宋‘古文运动’虽然看上去还是在‘文章’的框架内提出复古的诉求,但实际上绝不仅仅是一场文体革命,而是深刻反映出文学认识上的一种结构性变化。”陈广宏表示,其所强调的“学”的维度,令“文章”在价值观上向“文学”延伸,文学概念的内涵在当时已经有了很大扩展。

论坛由南京大学“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台湾新地文学发展学会共同主办。

(据《中国社会科学报》王广禄)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东亚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更正说明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