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法律素养亟待提升
——以新媒体环境为背景

2015-04-10周丹萍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法律素养

周丹萍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政部,安徽合肥,231131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法律素养亟待提升
——以新媒体环境为背景

周丹萍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政部,安徽合肥,231131

在对新媒体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法律素养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合理使用信息与侵犯著作权、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与侵犯名誉权、传播信息的自由化与隐私权”三大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养的可行路径:一是更新观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二是专项培训,打造适应新媒体发展的专业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三是营造环境,全方位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新媒体;法律素养

新媒体(digital media,简称DM),是相对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四大传统媒介而言的,它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基础上,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 大致可分为网络媒体、网络电视和手机媒体三种类型[1]。具体而言,新媒体主要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微博、微信、电子邮箱、即时通讯、手机短信、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播的效度,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广度,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深度。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待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以适应新形势下新的教学要求。以下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例,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养的提升问题。

1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养的必要性

1.1 法律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与推广,高职院校数量与教师人数快速增加。根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截至2013年9月4日,全国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共1 297所,教师有40余万人[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整个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地位决定了他们应当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掌握教学所需的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其中,法律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之一。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培养具备法律素养的学生,首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法律素养,将法治理念与法律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1.2 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专业知识欠缺

1984年,教育部决定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0年间培养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近年来,进入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行列的新教师中,思想政治专业毕业的教师占很大比例,这有效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专业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对任课教师知识广泛性的要求较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一些非法律专业教师普遍感觉难以胜任,不能细致讲解,更不能全面分析,学生学习也感觉枯燥无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不擅长的法律教学部分一带而过,这直接破坏了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1.3 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1.3.1 新媒体环境对学生影响大,要求教师依法引导

高等学校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校园时代。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6.18亿,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随着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几乎所有的高职学生都是网络使用者。新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界限制,实现互动,即时交流,方便快捷,俨然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无法离开的工具[3]。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在接触、利用和传播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从道德和法律层面予以引导。

1.3.2 新媒体环境存在大量不良网络信息,要求教师依法把关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张扬,渴望接受新事物。新媒体的发展为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搜集大量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但是,由于新媒体自身具有开放性,教师的信息优势变得不再明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信息范围越来越多。为维持传统的师生关系,无法摆脱“对象性”教学思维的部分教师可能会传播一些非主流媒体发布的虚假信息。原本应成为新媒体信息把关者的教师反而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这与教师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有直接关系。

1.3.3 新媒体环境催生大量新的法律法规,要求教师加强学习

我国新媒体方面的相关立法起步较晚,法律体系尚不健全,近年来,为应对频繁出现的网络侵权与网络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在新媒体领域正加紧研究,制定相关法规。如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新法规的学习,不囿于《著作权法》《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常见法律,对一些专门立法,如《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也应及时涉猎。

2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需面对的法律问题

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强调知识与信息的更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接受、利用、传播相关信息提供了便利。但伴随着新媒体发展而产生的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多,为规避教师自身行为的法律风险,引导学生依法使用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需面对如下法律问题。

2.1 合理使用信息与侵犯著作权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多种媒介融合趋势下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信息共享[4]。作品形态的数字化使得作品传播方式发生很大改变,转载、下载、复制、分享等方式不仅速度快,而且成本低,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更新速度远远超越了人类的学习速度,接受信息时追求极端化必然导致著作权领域的侵权问题。《著作权法》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学校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条件利用他人作品的行为定位为合理使用,即无须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亦无须支付报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明确“合理使用”与“著作侵权”的界限,即便是合理使用,同样需要保证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与复制权等。

从学生的情况看,他们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动手能力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高,但普遍缺乏创新能力,难以完成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创新能力的欠缺滋长了学生在资料搜索中的偷懒心理。虽然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不构成对著作财产权的侵害,但面对学生通过网络复制完成的“新作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应告知学生法律对于作者著作人身权与网络信息传播权的保护,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著作权保护意识,避免其日后在作品发表、软件开发、文案创作及其他经济活动中出现著作权侵权纠纷。

2.2 追求效果最大化与侵犯名誉权问题

网上主体的虚拟性使得侵权主体具有隐蔽性,网上行为的开放性使得侵权行为具有普发性,网络立法的滞后性使得侵权对象维权难度大、维权成本高。鉴于上述原因,新媒体提供的信息本身就鱼目混珠,虚假信息、侵权信息大量存在,侵权信息中以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信息居多,以至侵害名誉权人的姓名权与肖像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利用新媒体信息时要注意鉴别,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要立足于主流媒体,讲解分析热点问题要实事求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利用信息时追求效果最大化而导致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新媒体信息的把关者,网络谣言的粉碎机,以身示范,将网络侵权行为的危害与维权知识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2.3 传播信息的自由化与隐私权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接受者与信息发布者极易实现角色互换,信息传播的频次十分惊人,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接触或使用新媒体的社会个体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为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渗透式思想政治教学思想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微博、微信(含公众平台)、QQ(含个人空间)、电子邮箱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传播信息的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时应注意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避免传播信息的过度自由化而导致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害。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准确把握隐私权的范畴与具体内容,关注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可能侵害当事人隐私权的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对于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不当做法导致的隐私权问题,如学校贴吧中的“人肉”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需要从网络道德与法律的角度予以引导。

3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养的路径

3.1 更新观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更新观念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养的前提。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已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但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内部存在一些误区。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包括法制教育。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及其他政治教育。德育教育主要解决学生“做什么”的问题,法制教育主要解决的则是学生“怎么做”的问题[5]。新媒体时代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回避社会对于法制教育的需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法制教育的意义、目的与任务。

3.2 专项培训,打造适应新媒体发展的专业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专项培训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养的主要手段。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养普遍不高的现状,在注意引进法律专业人才的同时,更应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培养。新媒体环境催生大量新的法律法规,这些立法专业性强,甚至涉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有必要建立专项培训机制,整合校内培训资源,成立由法学和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培训团队。定期培训与临时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立足于特定时间段内的法律知识更新,临时培训立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危机处理。专项培训可以以讲座、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或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

3.3 营造环境,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法律素养

营造环境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素养的重要保障。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法律专业,也没有成立独立的法律教学机构,法律教学大多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被忽视。学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法律教育应当有足够的重视,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校园论坛(贴吧)网络监管员、系部网络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法律顾问等岗位,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通过相互交流,全方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法律素养。

4 结束语

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反映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育传播方式[6]。新媒体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企望引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为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而努力。

但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如何顺应新媒体环境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新变化,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打造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等,将是各高校今后持续关注的问题。

[1]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EB/OL].[2014-08-0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99.html

[3]胡海情.论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中国报业,2012(10):185-186

[4]徐艺心.新媒体环境下著作权纠纷的新特点及原因[J].法制与社会,2008(12):360

[5]单洪涛.“基础”课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党史博采,2012(7):53-54

[6]蒋银健.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9-132

(责任编辑:刘小阳)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4.033

2014-11-25

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新媒时代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13szxm153);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改项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2013ZDJY168)。

周丹萍(1983-),女,安徽歙县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G641

A

1673-2006(2015)04-0115-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法律素养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