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原则
——以江苏省徐州博物馆的解说词为例
2015-04-10张树敏邹惠玲
张树敏,邹惠玲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原则
——以江苏省徐州博物馆的解说词为例
张树敏,邹惠玲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不仅是翻译问题,而且体现了译者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为了更好地规范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以方便外国友人参观,以传播地区特色文化,对江苏省徐州博物馆的解说词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提出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三原则:准确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并以此为指导,通过对博物馆解说词的典型案例分析、重译证明了这三条原则的可行性,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
博物馆解说词;功能翻译理论;英译原则
1 问题的提出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机构,是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在对外交流宣传和展示中国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翻译协会、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以“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与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题的公示语翻译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的问题以及旅游景点解说翻译。博物馆解说词属于公示语的一种,但是目前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译者个人的翻译实践经验出发,探讨城市中常见公示语的翻译,而对于博物馆文本的翻译却鲜有探讨。在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地等语言环境中,公示语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成份之一。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解、误解、错译都会导致不良的“国际影响”[1]。
本文以徐州博物馆为例,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探究该类文本特有的翻译原则,从博物馆解说词自身特点出发,分析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解说词进行了分析和重译,试图总结出翻译此类文本可遵循的翻译策略。
2 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学者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该理论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2]。她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将文本划分为三大类型: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并提出这三种文本类型分别对应语言的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呼唤功能。赖斯认为,语言的三种功能并不是均衡地体现在每一种语言表达中。一个完整的文本不仅体现出一种功能,往往是多种功能的复合体[2]。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分类说,博物馆解说词以信息型文本为主,兼具呼唤型文本的功能。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强调信息的传达,又要实现其感召功能。随后,汉斯·弗米尔(Hans J.Vemeer)提出了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指出译文是由其目的决定的,译文必须与其自身内部和原文保持连贯。该理论重点强调原文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3]。功能翻译理论的提出,对于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特征,根据翻译活动的目的确定相应的翻译原则,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博物馆解说词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用文体,措词严谨,句式精炼,必须根据此文体的功能、特征提出可行的翻译原则,以指导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
针对公示语的英译原则,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从公示语的用语特点来看,王晓明总结出“宁简勿繁、宁易勿难、准确保真、讲究礼貌”的原则[4]。倪传斌、刘治提出“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讲求规范化和注意适度诙谐”的五项原则[5]。从公示语的交际效果来看,王银泉、陈新仁从公示语交际信息失真、译文刻板的英译失误进行剖析,提出“约定俗成”是公示语英译中不可忽视的翻译原则[6];从公示语的规范性来看,刘法公提出了“统一、简洁、易懂”三个原则[7];郦青强调文物英译应主要遵循“语法规范、译名统一”的原则[8]。这些原则的提出对公示语的英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以上学者主要从公示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和社会功能等维度进行了探讨,他们讨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公示语语言准确性的层面上,但对文本的功能关注不够。笔者认为上述“约定俗成原则”不够明晰化。根据彼特·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分类说,博物馆解说词以信息型文本为主,兼具呼唤型文本的功能。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强调信息的传达,又要实现感召功能,建议改为“目的性原则”。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场所,跨文化交际的原则可以为特定的文化意象英译提供指导。综上所述,尝试以功能目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提出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三原则:准确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跨文化交际原则,以期为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3 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原则
徐州博物馆是徐州市人民政府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行宫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国家4A级景区。馆内陈列着金缕玉衣、兵器文物、陶俑等艺术珍品,带有鲜明的艺术和时代特征,但是,走访发现馆内的解说词存在很多问题。现对博物馆部分双语解说词分类择要评点,并提出可行的翻译方法。
3.1 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准确性原则
彼特·纽马克指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实现了翻译的两大主要目标:第一,准确;第二,简洁[9]。根据翻译规范论观点,翻译是一种受规范制约的社会行为,必须传递等值的信息,首先要保证词汇正确,语法规范。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词汇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译文与原文在语言形式上不对等,导致理解偏差,影响了交际效果。
在词汇层面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单词拼写错误、生造词语、词义搭配不当等。试举以下实例分析:在“彭城王后墓”的介绍中,“推测墓主应为彭城考王刘道或孝王刘和的王后”一句中“推测”一词译为“peculate”,其本意为“盗用,挪用(公款)”,正确的翻译为“speculate”;“开山凿石”译为“dugged in the hole”,“dugged”一词在英文词典中并不存在,属于生造词语,正确形式为“dug”。“临时设施”源语文本译作“temporary installation”,根据语境,柱洞是由于建造墓穴时搭建设施留下的洞,“installation”是指安装好以供使用的装置、设备,无法突出临时使用的设施这一含义,不妨译为“facilities”,更贴近源语文本。
在句法层面上,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比较明显。例如“汉代徐州为显赫的刘氏封国”解说词上的翻译为“Xuzhou in Han dynasty was a eminent country of Liu”,冠词a应改为an。英语有时、体、态严密的语法系统,语法错误一定要避免。在乾隆皇帝的行宫里,悬挂着乾隆皇帝巡游徐州的图片,题名“四次徐州阅河”,原译是“Four Times Xuzhou Visit River”,这种逐字对译导致译文生涩难懂,无法传达出源语文本的信息。查阅历史可知,乾隆皇帝不仅是观赏河流,而是到徐州巡视。根据诺德的交际翻译策略,交际翻译的关键在于传递信息。建议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译为“Qianlong's Inspection Tour to Xuzhou”。译者要在理解源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语用意义,才能保证翻译的效果。
3.2 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目的性原则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的重要理论。根据功能目的论,通常情况下,译者需要根据翻译目的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权衡并作出选择[10]。博物馆解说词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受众提供相关的指示性、介绍性的信息,还具有巩固形象、加深理解的功能。译者要以传达信息和完成交际活动为目的,尽可能地使英译文本符合英语国家人士的思维表达方式。
彼特·纽马克指出表达型文本应侧重语义翻译,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应侧重于以读者为中心的交际翻译[11]。徐州博物馆收藏了汉代以来的很多珍品,解说词与朝代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历史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可能是陌生的。因此,译者要认识到中西方历史的差异,尽量采用直译加注或意译的翻译方法,力求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如“清式家具”译为“Qing-style Furniture”,如果按照诺德的语义翻译来解释,这个翻译本身没有错误,但是没有根据目的论的原则传达出解说词要传达的信息,可能会给游客造成理解障碍。为了尊重目标语读者的感受,达到交际目的,可采用意译加注释的方法,译为“Classical Furniture of Qing Dynasty(1616-1911)”。
徐州博物馆陈列的很多展品都标注了朝代和简介,如“汉代长生大寿银盒(附铭文)”译文是“Han Dynasty Silver Box with Characters of Changshengdashou”。原译本采用了直译法,保持了原文的内容,却无法传达出文物代表的传统中国文化内涵。首先,“汉代”是一个专有名词,翻译时要特指,而且鉴于中西方历史差异,有必要对朝代进行注解;此外,“长生大寿”在此处直接用汉语拼音翻译是不恰当的。“长生大寿”是一个汉语文化词,意味着“活得长久”,在英文中可以找到一个意义对等的词语来翻译,可以译为:“the Han Dynasty(202BC-220AD)Silver Box with Characters of Changshengdashou, Which Means Immortality”。
博物馆解说词具有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其首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详实、易懂的信息;其次,英译文本要尽量与原文保持语义和风格对等,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如:乾隆行宫一幅画的题字是:“乾隆咏徐州”,译文为“Qianlong Wing Xuzhou”,对比分析可知,“wing”词义是“翅膀,羽翼”,与原文语义毫不对等。为了有效地传达图片信息,改译为“Qianlong's Chanting Xuzhou”,可以贴切传神的表达原文信息。另一例如:“驮篮山楚王(王后)墓规模宏大,墓内浴室和厕间设计巧妙,制作精细,室内四壁、顶部均涂有多层红色的澄泥”,原译:“the prince and princess tomb in Tuolan hill is a horizontal cave tomb in which a bathroom and a lavatory. Both of them are well designed and carefully built with the walls, ceilings and floors painted with layers of red cheng clay”。源语文本对楚王墓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按照目的论的观点,译文要尽可能地传达原文作者的信息和意图。从源语文本的信息功能来看,“楚王墓”可以译为“tomb of the king of Chu state(475-221BC)”。原译中的“the prince and princess tomb”一般指“国王或王后”,而在中国都尊称“帝王”,因此采用异化的方法更恰当。文中的“澄泥”在中国古代指澄洗过的细泥,原译文翻译成“red cheng clay”,汉英夹杂,语句不通,不妨意译为“a special red clay”。从呼唤功能来看,“设计巧妙,制作精细”属于汉语的四字格,可以很好地传达美感,笔者试译为“skillfully designed and carefully built”以期传达出楚王墓的独特之处。综上所述,原文可以改译为“the tomb of the king of Chu state(475-221BC) is magnificent which includes a bathroom and a lavatory. Both of them are skillfully designed and carefully built with the walls, ceilings and floors painted with layers of special red clay ”。
以上分析旨在说明目的性原则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中的可行性。博物馆解说词区别于其他公共标识语最大的特点是它兼具信息型和号召型文本的功能,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突出这两种功能作为翻译的目的,以有效地避免信息缺失和模糊,使译文更加准确。
3.3 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跨文化交际原则
霍尔兹·曼塔利提出的“翻译行为理论”,关注翻译的过程,把翻译过程看成是文化信息传递的综合体。她指出:翻译并不是简单的翻译字句或是文本,而是引导潜在的合作,跨越文化障碍,促进功能性的交际[3]。根据功能目的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的前提是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参照功能翻译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提出了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跨文化交际原则,译者不仅要解读源语语言符号,还要了解汉英文化的差异,译出其文化内涵。
徐州博物馆陈列的很多展品都是中国特有的文物,如果不增加一些概念解释或背景知识,外国游客很难理解。翻译时应考虑译入语的可接受性。如“‘食官监’玉枕”译作“Jade Headrest of Shiguanjian”,在中国文化里,“食官监”是一个官职,主要负责主人的膳食。但是,在西方文化里却没有这个意象。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具有意义[15]。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可以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将源语文本译为“Jade Headrest of Shiguanjian-an official taking charge of meals”。这样既表达了文物名称,又很好地向国外游客传递了中国的文化。
另外,汉英对于不同的意象存在认知差异。例如“龙”在中国是褒义词,象征着吉祥和尊严,但是在西方,却是恶魔的象征。在翻译这类意象时要特别注意。如博物馆里收藏的玉器:“S形玉龙佩”译为“Jade Dragon Ornament”,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参观者看到可能会感到不解,而且这个译文没有实现凯瑟琳娜·赖斯所说的“概念性对等”,可以将其译为“S-shape Jade Pedant”,既描述了玉器的形状,又避免了文化的冲突,较好地实现了跨文化交际功能。
此外,随着国际间交流频繁,有些约定俗成的公共标识语已经在国际上形成统一的标准,使用国际惯用的表达法,更能让外国的参观者接受。如汉代陶俑旁写着“禁止使用闪光灯”原译为“Don't you photo flash lamp”,这属于限制性标志语,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要求,语言应该直截了当,达到制止公众的目的,不妨译为“No Flash Lamp”。再如提示性标志语,如“ 非开放区,游客止步” 翻译成“ Nonopen area. No visitors allowed”,原译文采用了直译法,nonopen属于仿造词,在英语里找不到这个单词,无法保证信息对应,这种表达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非常生硬,难以起到提示的目的。“游客止步”在英语国家通用的说法是“Staff Only”,可以直接借用。类似的表达还有员工专用——Staff Only;贵宾专用——VIP Only;专用停车位——Authorized Car Only等[7]。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把这类公示语统一到国际惯例,借鉴和模仿国际上通用的译名,以方便国外游客理解。
总之,博物馆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场所,其解说词除了要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之外,还必须遵循跨文化交际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尽可能地提供背景知识,促进国家间的文化融合,努力跨越文化鸿沟。
4 结束语
博物馆承载着一个地域,甚至一个国家厚重的文化底蕴,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尝试以准确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跨文化交际原则为指导,通过对徐州博物馆解说词的部分典型译例进行分析和改译,论证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坚持以译语准确为基础,以交际功能实现为目的,以文化传播为导向,使解说词真正发挥公示和交流信息的作用。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对博物馆解说词英译问题的重视,进一步统一和规范解说词,更优质地完成翻译工作。
[1]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21-35
[2]Reiss,Katharinna.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4
[3]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77-81
[4]王晓明,周之南.汉英公共标示语翻译研究与规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136-144
[5]倪传斌,刘治.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1998(2):18-20
[6]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2):81-82
[7]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47-50
[8]郦青,胡雪英.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研究: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1(3):46-49
[9]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 and London:Prentice-Hall,1988:44
[10]梅晓娟.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的选择[J].外语学刊,2008(2):127-130
[11]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翻译交际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57-59
[12]顾春美.基于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公示语的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2014(2):109-111
(责任编辑: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4.022
2014-12-01
张树敏(1992-),山东章丘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H315.9
A
1673-2006(2015)04-00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