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策略

2015-04-10以黑龙江省为例

关键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黑龙江省

——以黑龙江省为例

曹剑丽

(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yyy化152061)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策略

——以黑龙江省为例

曹剑丽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绥yyy化152061)

摘要:基于黑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政府职责、区域差别、校际差别引发的择校、农村学校的发展滞缓、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及民办教育等方面,探讨了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义务教育今后发展要开创优质、均衡、公平发展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亦提出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可见,义务教育公平问题不容忽视.对于黑龙江省而言,长期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约束,黑龙江省的教育政策和全国一样,表现出鲜明的城市偏向,如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入学政策和教师政策等;这些政策使大量的公共教育资源流向城市,造成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机会分配的严重失衡,这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1].由于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区别和区域差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两个主要表现.“后普九”阶段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而义务教育政策面临这一新形势和新问题明显滞后,使现行政策难以有效发挥促进公平的作用[2].那么,基于黑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值得探讨.

1明确政府职责

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助力.这里强调两点:一是义务教育政策要与时俱进,二是建立各级政府共同参与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黑龙江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居多.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目前的政策在应对这一问题时表现得很无力.同时,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还导致了很多农村小学生源骤减.因此,义务教育的政策一定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及时调整,以保证义务教育顺应形势正向发展.

关于义务教育投资的问题,当前义务教育的投资依赖于地方政府,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在我国的财政投入分配中,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大部分财政比例,县乡一级的基层政府仅获得较少部分收入.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是很有限的,县乡一级政府比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着更多的义务教育负担.目前,义务教育发展出现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投资.各个不同的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不能保证对义务教育进行同等投入.另外,由于人口流动造成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也是由于输入地政府财力应接不暇造成的.义务教育是公益事业,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体适龄儿童,义务教育不是地方政府单方的责任.面对现在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情况,针对义务教育经费投资体制,中央、省、地市和县级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现状,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比例,以保证适龄儿童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够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3].

2以点带面,缩小区域差距

黑龙江省的中南部哈尔滨市、西部大庆市、西北部齐齐哈尔市,以及东北部的佳木斯市和东南部的牡丹江市,这几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优于省内其他地域,义务教育发展也优于其他地域,教学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而其他地区则不同程度地落后于这些城市的义务教育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推动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牡丹江市为中心点,辐射到周围一定地域,带动周边发展.这些中心城市可以帮助周边城市更新教育理念,输送教学管理经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教师队伍,以帮助其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省级政府予以协调,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同时承担相应责任.在省级范围内,建设标准化学校,无论从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方面要达到国家标准,需要省级政府下大力气承担义务教育发展的责任.区域内的协调发展,仅靠地方政府是无法完成的.

3认可择校,激活学校发展活力

“择校”现象现在颇为显著,而且呈越演越烈之势.黑龙江省内高中颇受青睐的几所学校有:大庆实验中学、大庆铁人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佳木斯第一中学、牡丹江一中等.排名最前的几所学校,其学生高考成绩几乎90%以上超过600分.这对学生以及家长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要破解“择校”问题,都指出“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这是否可以理解成不鼓励“择校”.但是,就像上述这些学校,没有了“重点校、重点班”的称呼,就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了吗?学生和家长仅仅是在意“重点校、重点班”的称呼吗?不是的,他们在乎的是其背后优秀的教学质量,一个能够给学生带来锦绣前程的教育资源!所以即便没有了“重点校、重点班”的称呼,这些学校也一样趋之若鹜.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择校”实质上是教育领域里的一种市场竞争,是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在长期的发展中,学校也出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局面.“按学区入学”在保证“有学上”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和家长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还要求“上好学”.这种要求不合理吗?可以被扼杀吗?我们一贯执行的“按学区入学”是教育领域里的“计划教育”,它在为学生提供上学机会的同时,也为学校送去了固定的生源.那么学校在有了固定生源的保障后,有一些学校就失去了进取心,放松了教学管理,犹如撞钟的和尚一样,日复一日.这也是学校最终出现优胜劣汰的根本原因.在这场角逐中胜出的学校,成为学生和家长所向往的学校,是学校多年的拼搏努力换来的;而门庭冷落的学校,无疑在社会的进程中出现懈怠而被学生和家长放弃.我们能为了维护表面的公平,不让学生“择校”,坚持“按学区入学”,为那些濒临被淘汰的学校继续送去生源吗?这样的表面公平是对优秀学校的不公平.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也是校际差距的根本体现.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认可择校,尊重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选择;就如同高考一样,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按学区升入大学,要尊重学生个人意愿.认可择校,让学生和家长择校,通过“择校”来调配生源,以及生源背后的财政投入等一系列后续政策.没有生源就失去了一切.这样可以为学校注入竞争活力,激发自身发展动力.失去了拐杖后,薄弱学校也许能够真正走出“薄弱”.市场经济下,由市场来调配生产要素;教育领域,由“择校”来调配生源,这也是竞争在教育领域的有效价值.

4统筹城乡,扶持农村学校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统筹城乡,建立城乡一体制”已经提出多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可见,城乡一体制是必然趋势,剩下的只是时间概念.农村学校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就是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有部分子女随迁入城就读,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同时由于学生和家长对优秀教育资源的追求,致使村里的孩子去乡里上学、乡里的孩子去镇里读书、镇里的孩子去县里读书.生源逐渐减少,致使处于最低端的村学校出现空校情况,其他的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出现生源减少的现象.所以推动农村学校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重新审视农村学校布局,大胆撤点并校,集中教育资源,大力推动这些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教学管理、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方面都比较薄弱.建设标准化学校,要在以上几方面都达到标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财政支付、教师待遇及教育政策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支持.此外,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城市学校的支持.可以采取城市校长和骨干教师轮换制,为农村学校提供优秀经验.同时,也可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直接为农村学校输送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高.派遣教师进修的同时,可以与师范院校联合,推行师范生支教活动,为农村学校输送教师资源,也为师范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师范生尽快熟悉教学岗位[4].

2007年8月下旬,绥化学院的首批顶岗支教生奔赴兰西、庆安、望奎和北林4个县区的32所农村中小学.到目前为止,学院已经派出13批顶岗支教生到绥化市及黑河、伊春地区的12个市县区的近千所农村中小学校顶岗支教.学院制定了顶岗支教规划,计划每年至少选派300名学生开展顶岗支教工作.通过支教学生顶岗,学院免费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业务培训.目前,学院已开设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英语和俄语等9个科目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先后有247名农村教师进入绥化学院进修.同时,从2008年开始,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还开展送培训到农村活动,如,外国语系于连顺主任前往庆安县培训小学英语教师,黄海老师到明水崇德中学为全校教师培训课件制作.绥化学院的顶岗式实习支教活动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项活动获得了教育部的教学成果奖.顶岗式实习支教是一个双赢的活动,既有利于师范生的尽快成材,也有助于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5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机会

义务教育户籍管学籍的制度,使得随父母随迁入城的流动儿童无法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这一现象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等几个中心城市较为明显.苦于户籍的原因,很多儿童无法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而面对大量涌来的流动儿童,输入地义务教育资源不足以及输入地政府财政能力有限,难以应对如此众多的流动儿童.但是对于输入地政府而言,在财政分配中没有收到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经费,支付起来难度很大.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省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予以支持,保证为随迁子女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 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也就是说,当下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孩子被动地与父母暌隔,日日在亲情的饥渴中黯然生活着.黑龙江省农民工输出量较经济发展状况好的省份要多,所以黑龙江省的留守儿童数量要高于全国的基本水平.黑龙江省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容忽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教育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生活中缺失父母的关爱,致使较多的留守儿童出现异常心理问题.这种异常心理有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因此,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其心理、品德能够健康成长,是留守儿童教育不可缺失的方面.因此,为农村留守儿童建设标准化寄宿学校,一方面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寄宿学校中的生活教师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起到了“临时父母”的作用[5].生活教师全面负责学生的日常起居,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使他们在寄宿环境下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6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黑龙江省的民办教育在几座中心城市发展状况相对较好,办学形式多集中在培训机构方面,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相对较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民办义务教育,增加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可以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就读机会.但是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监管.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表述了国家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黑龙江省已经出台了民办教育管理条例,加强地方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和监督.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民办学校要克服随意性、人为性,要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到教师聘用及其职责、学生成绩考核、成绩管理、教材及教学资料的管理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因为优质的教学,要靠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来保障.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也是义务教育的一种资源供给形式,不能违背义务教育初衷.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力量的潜力,规范民办教育,使其发展成为义务教育重要臂膀,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鲍传友.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政策取向[J].教育科学,2007,23(5):1-4.

[2]鲍传友.“后普九”阶段义务教育公平的主要矛盾与政府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2008(3):6-10.

[3]司晓宏,毛建青.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30-33.

[4]杨银付.缩小城乡教师资源差距凝聚理想的探索和创新[J].特别关注,2009(4):8-12.

[5]杨兆山,姚姿如.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2(6):112-114.

(责任编辑邓颖)

On Strategies for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 Illustrative Analysi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Cao Jianl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Suihua College,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Ground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namely, the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choices of schools caused by the discrepancies in educational resources between regions and schools, slowdown of schools in rural areas,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population and non-government funded education. It is hoped that all these strategies help bring about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e;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5)10-0101-04

doi:10.16169/j.issn.1008-293x.k.2015.10.22

*收稿日期:2015-11-1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资助项目“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12E111);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绥化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研究”(12534113);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十二五规划资助项目“绥化市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的途径及策略研究”(JJD1211015)

作者简介:曹剑丽(1979-),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外语教学与义务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