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要实现三个突破

2015-04-10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界限工学校企

余 静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工学结合要实现三个突破

余 静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因其理论缺陷、条件制约、认识偏狭,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当务之急是要突破理论界限、校企界限、工学界限等三个界限,从而创新工学结合理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全过程多环节的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界限;突破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比较有影响的要数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学习”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以及我国的“半工半读”模式。这些模式的探索、总结、形成,及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施,均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由于理论的缺陷、条件的制约、认识的偏狭,工学结合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要充分发挥工学结合的作用,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笔者经研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实现三个突破:突破理论界限,创新工学结合理论;突破校企界限,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突破工学界限:做字当头学在其中。

1 突破理论界限:创新工学结合理论

现有的工学结合理论是对国内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总结形成的,一般将其表述为: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上述工学结合理论存在如下缺陷:

一是重形式轻内容。工学结合概念的形成,完全是基于其外在表现归纳总结而成,没有深入挖掘其实质内容。按照这一概念的理解,似乎工学结合是“工在企业”,“学在校园”;“学在此时”,“工在彼时”,工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只能分离,不能结合。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其结果极易导致“工学分离”,“学此工彼”,“工学两张皮”。

二是重分工轻合作。按工学结合概念来理解,学校只负责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由企业负责培养。校企之间缺乏基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相结合的深度思考,其结果必然导致工学分离,教学效果不佳。

三是重结果轻过程。将工学结合作为一种结果来描述,其理论是直奔结果的。对于学生在校的学习如何结合工作需要进行,在学理论的同时如何学到相应的技能;而在校外工(实习)的过程中,在习得技能的同时,怎样学到新的知识,尤其是经验性知识,并将“工”与“学”所得到的知识系统化,都没有提及。在这种工学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其教学实践是只要有“工”有“学”就行,很少去考虑精心设计“学”和“工”的过程,也就难以顾及“学”和“工”的效果。

基于现有工学结合理论的缺陷,非常有必要对其研究探索,形成科学的工学结合理论。这一理论既要描述形式,更要揭示内容;既要强调校企分工,更要重视校企合作;既要注重结果,更要强调过程。考虑这些要素后,工学结合的概念可以表述如下: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将校内专业教学与校外职业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校内教学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学习,实现教学做合一。校外直接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具有教学功能(职业导师指导)的职业工作。实现“工”中有“学”,“学”中有“工”,“工”“学”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 突破校企界限: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工学结合不单是学校的事情,必须有企业的参与,没有企业参与的工学结合是不完整的。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工学结合是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学校为了推行工学结合,通常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总体上考察,基于工学结合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大都处于一般关系,学校出于解决学生实习的问题,需要企业的参与;企业出于解决用工问题,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种校企关系以学生实习为纽带,校企之间各自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没有深度合作。在这一校企关系基础上的工学结合,表现出如下不足:

一是学生在企业实习,学习的功能很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只是为了解决用工问题,不愿意负培养之责。有些企业完全靠实习生来解决用工问题,这一拨实习生实习结束,下一拨实习生顶上去。在学生实习期间,只关注工作业绩,不关注学习效果。学生的实习表现为为工而工,难得有为学而工的条件和机遇。因此,在实习期间,有工无学,强工弱学,工学不对等,工学无结合。

二是学校的教学缺乏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的设计,教材的开发,教学的组织,全无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或者参与度极低。因此,工学结合未能深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中去,致使校内教学难以实现工学结合。

三是学校缺乏充足的双师素质教师,校内实训条件不足,仿真度不高,制约了在校内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模式,难以实现工学结合。

在工学结合培养职业人才方面,目前的现状是学校负责学,企业负责工,分工明确,界限清楚。这种界限阻碍了工学结合的顺利推行,其结果是工非所学,学非所工,学在校园,工在企业,工学无结合,工学两张皮。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突破校企界限,加强校企全面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首先,打通校企通道,实现校企一体。学校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帮助企业解决有关技术难题。了解企业所需人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全过程,帮助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教材,将企业的前沿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渗透到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

其次,突破职业界限,实现员工互聘。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从事职业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教师。企业师傅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将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打通教师到师傅和师傅到教师的成长通道。

最后,突破身份界限,校企职位互通。学校校长要通过企业挂职,成为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经理;学校教师要通过企业挂职,成为企业某一职业领域的专家。企业经理要通过学校挂职,成为善管理、会办学的学校校长;企业专家要通过学校挂职,成为职业教育的专家。

总之,要突破校企界限,学校要把企业的事当作学校的事;企业要把学校的事当作企业的事,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 突破工学界限:做字当头学在其中

从各国的情况看,工与学的界限都非常清楚,这不利于工学结合的深度实施。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学习”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以及我国的“半工半读”模式,几乎都是学在校园,工在企业。这种“工”“学”界限的划分,其实是“工”“学”分离,不是工学结合。不突破现有的工学界限,工学便难以做到有效结合。

突破工学界限,就是要突破工学的时间界限和工学的空间界限。突破工学结合的时间界限,就是要解决此时学彼时工的问题,使工学结合实现全程化。突破工学结合的空间界限,就是要解决校园学企业工的问题,使工学结合不受空间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工学结合。

突破工学界限,应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无论是学生在校园的学,还是在企业的工,都要实行工学结合。学生在校园的学要实现工学结合,主要是拿什么“工”的问题,即做什么的问题。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在《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一书中指出,要让学生从行动中学习,行动就是学习。[1]如何让学生通过行动(工)来学习呢?

首先,人才培养方案要基于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坚持以做(工)为中心,结合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来制订。

其次,课程设计要源于职业岗作工作,坚持行动导向,以做为中心,基于职业分析构建教学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做情境,基于行动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做内容。[2]

再次,教材开发要有利于工学结合。具体包括:基于课程设计,构建教材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安排做的事项;基于行动导向,编排教材内容。使教材具有三大特色:教材内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体系工作任务过程化;教材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3]

第四,探索和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如五步教学法(任务下达、知识导学、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点评归纳)、分岗实操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探索和运用,实现做字当头,学在其中。[4]

第五,基于职业岗位要求创建专业实训室,力求实训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实训岗位与工作岗位一致,实训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实训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以便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实现在做中学知识、练技能、明是非、悟道理,升素质。

学生在企业的工要实现工学结合,主要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如何在工的环节实现工学结合呢?

首先,学校和企业要尽量安排学生在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工作岗位上,并根椐工的特点和内容提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其次,工(实习)的企业必须具有教学功能,要采用一定的形式,企业安排专家、学校安排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共同指导和考核,保证学生在工的同时学到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考核检验工学效果。

总之,要实行工学结合,必须突破学工界限,在任何教学环节,在各种教学环境,都要坚持教学做合一,以做求学,以学促工,充分发挥工学结合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余浩,余静.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36-39.

[3]余浩.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材开发[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3-27.

[4]余浩,陈年友.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方法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2-45.

Three Breakthroughs in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YU Jing
(Huanggang Polytechnical College,Huanggang Hubei 438002)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But because of its theoretical defects,constraints,lack of recognition,its functions have not been fully exerted.The first concer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are to break through three boundaries,such as boundaries of theoretical applicability,of school- enterprises cooperation and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and to innovate the theory,which can facilitate the deeper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implementing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work-integrated learning;work-study program;boundaries;breakthrough.

G712

A

1672-6332(2015)02-0078-04

【责任编辑:羊玲】

2015-05-20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445)

余静(1981-),女(汉),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E-mail:21759833@qq.com

猜你喜欢

界限工学校企
界限
盐工学人
间隙
盐工学人
——沈 妉
破次元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承诺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恒久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