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择编排的几个问题
——以人教版教材中李白、苏轼的诗词为例

2015-04-10付新营王玲毓王顺贵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中文系天津300387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上饶33400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首诗古诗古诗词

付新营,王玲毓,王顺贵(.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中文系,天津 300387;.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上饶33400)

论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择编排的几个问题
——以人教版教材中李白、苏轼的诗词为例

付新营1,王玲毓1,王顺贵2
(1.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中文系,天津 300387;
2.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

语文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其中所选内容对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选编古诗词教材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体现。古诗文中更多表现的诗人的情感,是一种审美活动,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要求较高。优化古诗词的选编更加有利于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文化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材选编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是文化积淀的精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诗教传统,历来都将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在咀嚼汉字的过程中品味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内涵 ,是传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1]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文化也相互融合,冲击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教育作为文化继承的重要途径,应当担起传承的重任。目前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都给予了古诗词一定的篇幅,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中共选入66首,每个年级都涉及到古诗词的学习。但是在教材选编过程中,编者的角度则值得商榷。文本的选择既要反映时代的需求,也要符合国民素养的基本要求,教材中所选入的古诗词是否适合小学生的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标准》对各学段的教学都提出了具体目标:1~2年级,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2](P5-9)有专家认为 ,古诗文在小学阶段应该只作为学习诵读的材料。因为古诗文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文言语感,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古诗文阅读教学,其要求除遵循一般文章教学的共同规律外,重点放在记诵积累和理解大意两个方面。[3](P148-160)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古诗词主要以唐宋时期为主,一至三年级主要学习古诗,四年级开始加入词的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古诗词学习的篇目逐渐增加,所选的学习内容难度也在增加。这符合教材选编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但是,目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尚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古诗词的选用仅仅是为了配合语文课程中的教学主题而设置的,无法正确引导小学生对整首诗的学习,对诗中的情感也不能很好地把握;部分名家经典的古诗词,在教材中编排的位置并不突出 ,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一些古诗词不具有时代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还有一些古诗词选用名家的小品,诗味不足,缺乏切实的教学意义。同时,长期以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教法陈旧),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古诗文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把古诗词作为教学主题的例文,是我们教材编选的一个常见的思路。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家喻户晓,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古诗之一,被选入在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而这首诗的选用主要是为了配合语文课程中识字教学而设置的,有的教师无法正确引导小学生对整首诗的学习,对古诗中的情感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生活的小学生而言,这首诗也许并不适合学习。众所周知,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诗人在异乡的月夜,触景伤情而抒发的思乡之情。夜空中的秋月分外明亮,在诗人看来又多了一丝清冷。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诗中的“疑是地上霜”一句,以霜色形容月光,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这是一种修辞手段,是叙述,而非摹形拟物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诗人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乍一望去,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再定睛一瞧,不是霜痕而是月色。这样的场景对于缺乏阅历的小学生而言,应该是极其陌生的。[4](P88-89)

同时,小学生大多数都没有离乡的经历,也很难体会到思乡的情感体验。诗人“举头”望月,想起故乡,想起家中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下去,陷入沉思。整首诗的内容是单纯的,却又是丰富的。诗人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世界认识不深,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少年不知愁滋味”,对这首千古传颂的《静夜思》真正理解的能有多少?他们能记住的大概也就只有简单的汉字了。这首诗具有古诗词十足的“经典性”但却毫无“儿童性”可言。作为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古诗 ,我们教材选择的作品应该能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那些读起来可以摇头晃脑的文字 ,喜欢这些节奏感强的诗歌,进而爱上中华文化。在浙江教育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静夜思》出现在第五册的教材中。三年级的小学生比一年级的小学生情感体验有所丰富,一般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离家外出(如走亲、旅游等),对这首诗的理解也会更深刻一些。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自悟、教师引导,学生也许可以朦朦胧胧地体会思乡的感受。

同样的问题多次凸显,比如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李白的《赠汪伦》一诗被选入。这首诗展现的是一幅离别画面。赞美的是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深呢?耐人寻味。整首诗简洁明了,前半叙事,后半抒情,容易理解。[4](P139-140)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又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根据诗句内容展开想象,理解当时的场景。而且,低学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阶段,他们对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特别珍惜和爱护,能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选择这样的一首诗在学生积累古诗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能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诗人良友颇多,他与孟浩然分别时写下的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是另一种味道。这首诗被选入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送好友从黄鹤楼去扬州,又逢烟花三月、春意盎然的时候,诗人看着孟浩然的船一点点消失在远方,他的心中也涌起了对扬州的向往,一边送别,一边心也跟着飞翔,认为孟浩然会有一个愉快的旅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4](P162-164)两首诗都是李白与友人分别时有感而发的抒情诗。但是表达的情感和作者当时的心境截然不同,二年级的小学生也许还能理解《赠汪伦》的友谊 ,但是四年级的学生对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感就很难完全理解,因为诗中的“孤帆”二字,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是一种哀伤的情绪。古诗虽好,但是因为编排得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就降低了古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名家经典的古诗词,在教材中编排的位置并不突出,没有考虑到实际教学中的情况,极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举例来说,苏轼既是优秀的诗人也是出色的词人 ,他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被选入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在这首词中,苏轼一反常识,提出了青春可再的看法。水往东流,归之大海,苏轼却说“流水尚能西”。水能回到源头 ,从头再来,那么人为什么不能“再少”呢,为什么还要唱“黄鸡”与“白发”呢?由自然美景引发出议论,以此抒发乐观的情怀,极富哲理意味,不同凡响,振奋人心。[5](P250-251)对于即将告别小学生涯 ,成为初中生的学生们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首诗在教材中与其他作家的9首古诗词一同编在教材的最后部分,古诗词的选编相对密集,极易造成学习的疲倦感和厌烦感。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教师也趋于麻木教学的不良状态,学生背诵记忆起来也比较集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积淀,与我们的现代生活大不相同,选编不具有时代性的古诗词,很难引起小学生对古诗词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词大部分都是用来描写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生活在新时代的小学生有许多外出旅游,一览祖国美景的机会,所以对写景诗的教学 ,应该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它被选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这首诗清新淡雅 ,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通俗易懂,“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也成为对西湖的定评。[5](P45-46)像这样的写景诗 ,小学生应该多加积累,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文学兴趣,更是为了日后“行千里路”时,看到这样的风景名胜,不会只是赞叹“太漂亮了”一类的话,而是也能发出数千年前诗人所发出的感叹。这种超越时代的作品,学生能够欣赏、共鸣,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这才是真正做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但是,有些作品则在编选过程中忽视了它们的时代性,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李白是一位游遍大山名川的诗人,笔下的写景诗更是数不胜数。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和《独坐敬亭山》分别选入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每首都有不同的韵味 ,介绍了不一样的风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活画出瀑布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显示出李白“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4](P206-208)“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赞叹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又传神地描绘出诗人乘风破浪欣睹胜景的情状。[4](P212-221)而《独坐敬亭山》的创作 ,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仅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更是将敬亭山“有情化”,人与山在一片寂静中相依相伴。[4](P238-239)这三首诗虽然都是写景的诗,但是背后都有各自的情感态度。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中它们统一贴上了“河山之美”的标签,学生在鉴赏这类诗歌时普遍都会套路地写上“热爱并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一来,学生体会不到诗中真正的情感价值,对古诗的审美过程就会僵化。他们会想:教材中有一首写景的古诗不也就足够了吗?这无疑会使古诗教学走上歧路,难以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6]

选用名家的小品,诗味不足,又因为在长期的古诗词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使古诗教学容易缺乏切实的教学意义。比如,苏轼的《赠刘景文》被选在了二年级上册教材中,这首诗在他创作的古诗中属于比较边缘的作品,这首诗浅语遥情,借景抒情 ,看似在描写秋日的景象,实则是在“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句,诗人借物喻人,赞扬刘季孙的品格。[5](P176-177)因为这首诗放在了学习秋日景象的一组单元中,诗中的内在涵义,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般的教师在教学中是不会涉及的。这样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学生就不会得知“橘”不仅仅是一种水果,它在古诗中是一种直欲与松柏比美的意象。

六年的小学时光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孩子们应该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教材对古诗词的编选对教师的古诗词教学会有一定的影响。不管是研究古诗词的专家还是一线教学的教师 ,都应该将古诗词中的笔墨香挥发出来,沁入学生的心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邀请学生真正去体验古诗词,并在体验的基础上,使用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鉴赏工具来帮助学生获得对诗词的理性认识 ,这才是古诗词教育的可行之路。让好的古诗词伴随学生的成长,不断受其熏陶,才会让学生体会真正的传统文化之美,真正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1]吴丽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材选编及教学研究的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2,(8):26-27.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温儒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马茂元.李白诗歌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5]孙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6]黄晓丹,武凤霞.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部分的三个编写缺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0):32-34.

[责任编辑 邱忠善]

On the Problems of the Ancient Poems'Choice and Arrangement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s——a case study of LI Bai's and SU Shi's poems in teaching materials of PEP

FU Xin-ying1,WANG Ling-yu1,WANG Shun-gui2
(1.School of Primary Education,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2.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Jiangxi 334001,China)

The language material is the chief gauge of teachers'teaching.What's chosen in the material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cultural values.Moreover,the choice of ancient poems in the materials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Ancient poems express the feelings of poets,which is an activity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requir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ntemplating ability of students.To optimize the choice and arrangement of ancient poems will benefit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ms,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correct cultural values and inherit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languag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s;ancient poems;the choice and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G623.202

A

1004-2237(2015)02-0105-03

10.3969/j.issn .1004-2237.2015.02.023

2015-03-08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69)

付新营(1971-),男,山东昌邑人,副教授,博士 ,从事古代文学研究。E-mail:Frankxin@163.com

猜你喜欢

首诗古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