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4-10徐祖迎淮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徐祖迎(淮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徐祖迎
(淮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须要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提升公共管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公共管理案例的选择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目前我国的公共管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只有从老师、学生和案例三个方面着手 ,加强公共管理案例教师的培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案例的编写和搜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学生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而案例教学就是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提高公共管理类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迫切需要加强案例教学法。
一、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标准
公共管理的案例教学就是对特定的问题从实证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以脚本等形式实现对事件的“还原”和“再现”,并供读者进行评判。一个好的公共管理案例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 ,并且让学生思考:“如果面对案例中描述的环境,我该怎么办?”因此,案例的选择对于案例教学成效尤为重要,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一)案例的答案不是唯一和绝对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日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反映在案例教学中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 ,如自由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对于市场的认识就截然不同。由于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类行政管理人员思维”能力,而公共管理活动涉及各阶层以及不同阶层的个人,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往往是冲突的,因此,“类行政管理人员思维”缺乏合法的严密性与精确性,是一种试验性、直觉性的推理过程。案例教学应该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二)案例要能引起争论
公共管理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是在认真思考和相互辩论中得到加强的。在案例教学中,虽然教师掌握的知识更多 ,但是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权威性的,学生期望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创性见解,因此,教学案例应该能够引起争论,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害怕这种争论会引起学生思想的混乱,影响教师的权威,故而压制争论,这极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从这个角度看,案例要能够引起“冲突”,引发不同的思考和争论。
(三)案例必须是真实的
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的“还原”或者高度概括,因此这些事件本身就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案例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案例的真实性保证了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和融合,既增加了学生的经验积累,又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首先是一个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成为案例。真实性是案例的生命力所在,保证案例的真实性也是教师最基本良知的体现。
(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创新型管理人才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围绕教学案例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改变传统的由老师高度控制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有可能提出与老师完全相反的观点,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借此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这种批判性思维目的是激发学生提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决策或者行动方案,给学生一定程度的压力,使他们的智力和思维都得到更好的锻炼,而这就要求案例不能过于简单。
(五)案例要明确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的主角
“案例需要一个戏剧性的焦点,一个特定的、可以辨认的人物,一个让学生辨认的优势地位”[1](P127),在缺乏一个可被确认的决策者的情况下,案例作者的分析会模糊不清和过分理想化,这会使得学生避开现实世界中控制某些行动的特定压力。
(六)案例具有能够进行深入分析的信息
案例的争论以及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培养都需要从案例中提取大量的信息,学生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如果信息不全,学生的分析和推理也就失去了依据,或者形成“不知所云”的局面,因而学生只能得出肤浅的、反应式的和模糊的思考。
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讲授式教学唱主角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利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看,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依然唱主角,这其中既有教师观念的因素,也有教师能力的因素。
首先在观念上,很多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手段的知识单向流动,认为教学活动就是要对学生加以严格地控制和监督,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和练习技能。这种观念上的落后使得教师认识不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甚至设置各种障碍逃避案例教学。
其次,教师能力的不足也使得案例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目前,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的教师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案例教学训练,部分教师把案例教学视为“举例子”,这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简单化理解,没有认识到案例教学的深刻变革。实际上,案例教学和事例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案例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展开互动,教师并不简单地评定学生答案的正确或错误,仅仅是对判断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论,这也是案例教学与事例教学的主要区别所在。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中心,而在事例教学中,事例仅仅是支撑教师观点的一种辅助手段 ,教师往往是通过一定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这实质上仍然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的绝对化和片面化
案例教学和授课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活动中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部分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片面强调案例教学,盲目地压低甚至排斥授课教学,唯“案例”是从,这就造成了案例教学的绝对化和片面化。实际上,案例教学并不排斥授课教学,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都有其各自适用的情境。讲授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基本理论知识的生产,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以讲授教学效果较好,而案例教学往往是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只有学生在掌握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案例教学的绝对化和片面化也表现为不分教学对象盲目地采用案例教学。相对于研究生来说,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基础知识,应以授课教学为宜,适当地施以案例教学,“对本科生采用案例教学的课时应保持在10%至15%,最多不超过20%;对研究生,由于通常已具备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的分量可以重一些;至于以管理实践为主要目的MBA教学中,更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国外的MBA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比重已占到70%至80%”[2],因此,不同教学对象采用案例教学的比重也是不同。在案例教学阶段,不能唯“案例”是从,盲目地排斥授课教学以及降低授课教学的比重。
(三)案例质量不高
目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三多三少”主要是指“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3]。首先,公共管理案例陈旧。从目前教学案例的编写来看,很多案例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案例,案例陈旧,缺乏生活气息和可读性。其次,公共管理案例照搬其他学科案例现象严重。公共管理的很多教学案例往往都是直接从工商管理和企业管理案例直接搬运过来,但是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和企业管理具有明显不同的学科特点,这种案例很难满足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需要。再次,公共管理案例的本土化严重不足。由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起步较晚,往往采取引进西方国家案例的方式来弥补本土化案例的不足。但是,由于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这些引进的案例往往“水土不服”,不能有效地解释中国现象,脱离了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这种外来案例的适用性较差。
三、提高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教师、学生和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引导者、案例是手段,因此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公共管理案例的教学效果 。
(一)加强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
这种培训首先要使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教师明确案例教学的地位,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公共管理是典型的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的学科 ,因此,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对于达到教学目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案例教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利器”。教师要明确案例教学意味着知识的流动、教学的中心以及学习的责任承担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手段的知识单向流动过程,学生往往处于消极和受支配的地位,而案例教学意味着理念的更新,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双向流动过程,允许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知识和思想能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从主角转变为配角,理顺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同时,案例教学并不排斥授课教学,它和授课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只有明确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地位 ,才能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这种培训还要着重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技能。师资是教学案例的关键环节,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效。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的自由讨论和沟通,貌似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恰恰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经过精心的准备以及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经过良好的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严格的案例教学训练,会使理论和实践形成‘两张皮',要么陷入狭隘经验主义,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要么牵强附会成为理论注释,只不过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必然会影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4]对教师案例教学技能的培训既可以考虑引进案例教学的上岗制度,凡是从事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老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准从事案例教学,也可以考虑建立案例教学教师的交流制度,通过不同学校案例教师的交流和观摩 ,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教学才能取得成效。案例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撰写案例报告三个环节,这都要求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进行参与。案例教学不仅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要首先进行预习,了解和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 ,反复阅读教师提供的案例,并查阅相关的资料。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要求学生能够广泛地参与并自由地开展讨论,而不能只听不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案例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不足,部分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讲授教学,而不愿意进行课堂讨论,或者怕错误的发言会引起同学的嘲笑,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同学的课堂讨论 ,让他们明白案例教学的核心就是同学之间的平等互动,案例的答案也不是唯一和绝对的,以此打消同学们不愿参与讨论的各种顾虑。在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总结和思考,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通过评分制度对其进行激励,但是这种评分制度只是外在激励的一种,更主要的激励手段是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发地、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三)强化案例的搜集、编写和整理
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是案例,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手段。因此,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就要强化案例的搜集、编写和整理工作,建立案例教学的数据库。针对我国案例教学中的“三多三少”现象,首先要注重案例编写和搜集的时效性 ,即案例的编写和搜集要与时代同步,这种案例的取材要基于公共管理的实践,能反映最新的公共管理成果;其次要加大编写第一手案例资料的力度 ,这种案例的选择可以采用微型案例的方式,既降低了案例编写的成本,又拉近了学生和案例的亲近感,增强了案例的生命力;最后要慎重选择国外案例,虽然在我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初期,国外案例的引进对于推动我国公共管理教学的发展意义非凡,但是当今中国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时光,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迫在眉睫。因此,今后案例的编写、搜集和整理工作要加强案例的本土化,编写能够反映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和中国文化背景的案例,提高本土化案例在案例教学中的比重 ,充实和丰富公共管理的案例库。
[1]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郄少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文 .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39-41.
[3]麻宝斌,郝彦辉.转换教学思维,改善教学效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3):29-33.
[4]王世卿.案例教学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02-104.
[责任编辑 许婴]
On the Problems with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ase Teaching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U Zu-ying
(School of Management,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Anhui 235000,China)
The training metho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ersonnel has dictated that its teaching mod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ase teaching,for cas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cas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re not chosen at random.Actually its choice has to follow some certain standards.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China's teaching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us,it's necessary to begin with such aspects as teachers,students and cases,to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ers of case teaching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o generate students'participation,and to intensify the collecting and compiling of cases,so as to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case teaching effec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public administration;case study;teaching mode
G642.0
A
1004-2237(2015)02-0101-04
10.3969/j.issn .1004-2237.2015.02.002
2014-10-25
徐祖迎(1983-),男 ,安徽宿州人 ,讲师 ,博士 ,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和社会治理研究。E-mail:xuzy10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