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性困惑、定位与策略探析

2015-04-10赖明谷上饶师范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江西上饶400上饶师范学院高教研究所江西上饶400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西上饶400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师师范师范生

周 鹏,赖明谷,张 霞(.上饶师范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江西 上饶 400;.上饶师范学院高教研究所,江西 上饶 400;.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上饶400)

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性困惑、定位与策略探析

周 鹏1,赖明谷2,张 霞3
(1.上饶师范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江西 上饶 334001;
2.上饶师范学院高教研究所,江西 上饶 334001;
3.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

地方高师院校在面对自身发展过程中师范性与综合性的权衡、大学理论教学与基础教育的适切的“双困惑”时,应厘清发展定位“双区分”,既分清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间的同级类差 ,也分清与高职院校间的同类级差,进一步明确发展策略,通过加强师范生职业根本性与从业基本功培养的“双驱动”,凸显自身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领域改革;师范教育;困惑;定位;策略

“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1],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我国未来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的总体规划与战略部署,同时《纲要》还提出“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2014年,来自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及178所高等学校达成的极具改革探索与实践意义的“驻马店共识”,明确了普通本科高校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之路。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已成为弦上之箭,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地方高师如何从原来相对闭塞的教学体系向开放互动的教学合作体系转化,如何由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向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转化,已是避不了、躲不开的重要和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地方高师作为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力量,既要顺势而为,更要凸显特色与优势,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制订和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策略,突出重围,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双困惑”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师教育综合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师正在经历重要的转型期,而在这个时期,在如何权衡师范性与综合性、大学理论教学与基础教育的关系等问题上地方高师存在着不少困惑。

(一)坚守抑或边缘化——师范性与综合性关系的权衡

教师培养现在已不再局限于师范院校,综合性院校同样可参与;师范院校也可开设非师范专业,这是国家对以往师范教育单一化办学模式的政策转变,也是为举办开放式、混合型、多元化师范教育,为师范教育融入不同的办学理念 ,从而增强师范教育的竞争性与适应力,提升师范教育品质的重要举措。目前来看,对地方高师的办学影响与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师范院校与综合性院校在师资培养、招生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与矛盾。二是师范院校为了谋求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向综合性高校看齐 ,在教师教育专业之外开设一些非师范的专业和学科 ,师范不再惟“师”。[2]作为由原来师专升格而来的地方高师,其传统的师范性优势正在日益受着非师范的挤压和冲击,不少地方高师的专业已经有一半以上不是师范类的,这不仅表现在部属师范大学想脱离“师范”的束缚,地方高师也想朝着多科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3]这些院校在学科建设上追求大而全,在权衡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发展上出现发展定位、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的矛盾。三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在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质量的考评机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产生了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老化、师范生职业技能弱化、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训)功能退化等问题,师范特色明显被削弱。

教师教育在地方高师的综合化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被弱化的现象值得教育管理者去进行深入的思考。师范性办学特色是地方高师的生存之本,而在目前教师教育日趋多元化、开放化和专业化背景下,地方高师要实现规模化发展、突破发展瓶颈,综合性办学方向又是其必然之选。如何既拓宽办学之路,又保持原有的师范性优势,已成为地方高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互动抑或松散——大学理论教学与基础教育实际的适切性

为基础教育提供专业人才是地方高师的一个重要职能,立足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是地方高师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但就目前来看,地方高师与基础教育之间在适切性上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高师与基础教育联系不紧密,甚至有脱节、梗阻的现象,对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改革趋势缺乏基本了解及深入研究。师范类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实际联系很少,教材教法教师教学过于理论化,深入基础教育教学教研一线机会过少,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训练中缺乏有效的理论契合与实践对接,高师院校的理论研究由于不接基础教育改革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气”,从而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教师教育理论指导和引领作用;高师院校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机会过少 ,时间很短且管理不善;从具体操作上来看,教育见习和实习流于形式,且没有足够的见(实)习基地,师范生的见(实)习往往是“分散”进行,“放羊式”管理,效果不理想。二是大部分地方高师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手段与形式落后的问题 ,过于强调学科专业的培养,从而使得教师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单薄,无法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教育优势,主要还是靠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以及教育实习等传统课程来维持其所谓的“独有”的师范特色。三是地方高师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化,分科教学模式盛行,各学科教学之间的区分泾渭分明,缺少课程的整合教学模式,以致于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学科定势根深蒂固,学生的综合知识与素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与不平衡,偏科现象严重,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这也造成了“未来从事素质教育的人自身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因此,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前显得茫然无措,表现得综合素养底蕴浅、学科涉及面窄、知识资源统合能力弱、教学方法运用灵活性差,从而难以有效应对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也就造成刚毕业的师范生在走向讲台时依然不知如何备课、上课和评课,基本职业素养与技能严重缺失,出现“缓苗”现象,从师能力不强,从教适应期延长。因此,进一步强化与地方基础教育的良好互动交流机制,是关系到师范生培养质量,也是影响到地方高师持续性、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发展定位上应厘清“双区分”

地方高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实质上就是其在发展定位上不准、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的具体表现。近十年来,办学定位的偏差成了地方高师在图改革谋发展促转型过程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盲目地追高、求大、图名、逐利,从而陷入同质化过重、无专业特色、无学科优势的办学倾向与发展误区。要消除这些不良倾向和误区,地方高师就应该从本校实际出发,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注意分清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之间的办学定位差异。

(一)同级类差——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的区分

地方高师以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为己任,它为地方基础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师资,是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垫脚石”,占据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半壁江山。地方高师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地方性”,地方财政负担学校的主要财政开支,地方政府在其办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所以,地方高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其办学指导思想就是以服务获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在办学定位上,二者虽同为培养本科级别人才,老牌本科院校多定位为研究型高校 ,培养目标多为高层次、拔尖型领军(袖)人才,而地方高师定位多偏向于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 ,培养目标多为基础型、应用类人才,二者之间存在着学术类与应用类的“类差”;另外,地方高师相对老牌本科院校而言,在办学的资源条件上明显处于劣势,在办学规模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专业设置也更趋向于市场化,二者差异颇多。

(二)同类级差——与高职院校的区分

地方高师以培养符合地方基础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为主要目标,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己任,同时,它也有着培育和引领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使命,是地方科技文化的高地与中心,其办学传统和性质决定了它与地方政府关系将越来越紧密,联系的纽带便是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它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而高职院校一改传统大学重视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转向更为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它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4](P147)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 ,更需要具备的是包括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内的具体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不十分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完整体系的全面掌握。因此,地方高师与高职院校同为培养应用类人才,但却体现了本、专科之间的“级差”。

三、发展策略上要增强“双驱动”

目前,地方高师普遍奉行“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科研创新能力,但也存在教师素养不足、教学实践能力不够等问题,这与教师教育体系的基本任务,即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优质的师资力量是不相符的。近年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进与深化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成为必然。而且随着教师教育逐步地开放化,国家给予师范院校的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少,地方高师也在逐步失去原有的优势,而老牌本科院校借助于自身的办学实力、学科优势、区域中心地位等明显优势,吸引了不少优质生源,其中也包括优质师范生生源。因此,地方高师必须在平衡好师范与非师范两类专业关系的同时 ,面向基础教育,适应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现状,加强教师从业基本功的训练 ,实施大学与中小学紧密合作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使师范生能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 ,通过自我反思获得专业成长,从而实现“应用教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

(一)内塑品质——加强师范生职业根本性的培养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它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不仅要懂得教学知识,还需要懂得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生教育管理知识 ,这就决定了教师素质的复合性。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还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教学行为。这些条件的具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专业理念引导。所以,在师范生的职前教育阶段,明确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和实现的目标是地方高师进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如何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教师专业素养则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与难点所在。为了顺应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规范和引导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就明确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三大基本理念 ,确定了涵盖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的三维目标体系。[5]所以,地方高师应进一步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根本性的培养 ,使师范生具备专门性职业教师的执著、自豪和一体感,这是有别于先天性素质的后天形成的素养,[6]是职业理想信念与职业价值观、职业意志品格、职业情感及职业素养的综合体。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体力行,以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感染学生,向学生输送职业精神“正能量”;二是要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示范效应,通过开展“杰出校友进校园”等活动,激发师范生的职业向往与自豪感;三是在必修课程模块中,既要将体现师范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纳入必修课范围 ,同时也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融入其中,比如数学教育专业可以尝试将数学学习心理的内容纳入到《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将职业情感需求与日常教学紧密相连;四是在选修课程模块中,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加强与基础教育课程联系紧密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

(二)外练技能——加强师范生从业基本功的培养

教师从业基本功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基础部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规定师范职业技能分为“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这就从师范生未来从师任教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组织开展教学能力、组织管理班级能力等方面对教师教育提出了要求 ,其中,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是基础与前提 ,教学工作技能是核心与重点,班主任工作是拓展与提升。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可通过“三字一话”的训练来实现;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设计和批改作业的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及教学研究的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培养则可通过模拟课堂、仿真班会及到中小学实战训练来实现。

此外,为加强师范生从业基本功培养,地方高师对师范生的训练不应仅仅局限于“三笔字”、普通话和计算机等技能的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其整体素养的训练拓展,完善其训练与达标考核制度。例如,可以开设一门“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分段模拟与实践强化课”,以教学技能训练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一对一”“组对组”的竞争性学习实践活动,将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如口头表达、规范教态、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板书设计、内容讲解、课堂组织、课程总结等进行逐一分解,通过单项分解训练,有针对性地逐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基本素质。

在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面,地方高师应建立教师职业技能的综合考评制度,建立师范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等校内考核指标体系,实行期末考评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单项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定质考核与量化考核相结合、分段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颁发相应的考核等级证书,切实提升师范生各项教学职业技能 ,增强师范生市场竞争力与职业适应力。

除此之外,地方高师要加强与地方优秀中小学的教学教研联系与互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实现高师院校理论教学、技能培训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1).

[2]黎琼锋.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全程实践——基于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3,(4):24-27.

[3]万华 .对地方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的再认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73-74.

[4]万碧波,丁钢,杨国祥,等.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5]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36/ 201110/125722.html.

[6]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3):46-59.

[责任编辑 许婴]

On the Teaching-training Character,Puzzles,Orientation and Strategies of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in the Transitional Stage

ZHOU Peng1,LAI Ming-gu2,ZHANG Xia3
(1.Party Committee Office,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Jiangxi 334001,China;
2.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iton,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Jiangxi 334001,China;
3.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Jiangxi 334001,China;)

Facing the balance between teacher-training character and comprehensiveness in the course of self-development,and the “double puzzles”in the matching of the teaching of university theories and the basic education,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are supposed to clarify“double differentiation”of development and orientation,that'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and other universities of the same level,and also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mselv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and,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double drives”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vocational essentiality and their training of basic professional skills,it is also expected to make clear their development strategies,to highligh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and eventually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form in education;normal education;puzzles;orientation;strategies

G647

A

1004-2237(2015)02-0097-04

10.3969/j.issn .1004-2237.2015.02.021

2015-01-20

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2-211-PY);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1085103)

周鹏(1972-),男 ,江西上饶人 ,副教授 ,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E-mail:13576337633@163.com

猜你喜欢

高师师范师范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师范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