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备忘录 (2015年2月26日-8月10日)
2015-04-10
大事备忘录(2015年2月26日-8月10日)
☆ 国 内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 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欧盟前外长哈维尔·索拉纳:“一带一路”所打造的将不仅仅是一条线路,而且会是一个促进欧亚大陆间商品和思想流动的网络。
——《环球时报》:将“一带一路”同“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不但有悖历史事实,更是对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抹黑。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获表决通过 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自10月1日起实施。其中提出的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为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修改的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突出预防,二是要全程监管,三是要加大处罚,四是社会共治。修改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突出预防,二是要全程监管,三是要加大处罚,四是社会共治。
——财新网:从田间到餐桌,从企业到行业协会,从媒体监督到消费者举报,每个人其实都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人”。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 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意见》最突出的亮点两个方面:一个是通篇贯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另一个是通篇体现了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者的理念。
——韩国前驻华大使权宁世:中国以生态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影响全世界。
《中国制造2025》发布 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
——《中国经济周刊》:它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战略和战术的一个总体行动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发布 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人民日报》:国家安全法在合理借鉴别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毫不动摇地立足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是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治本之策。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国家安全法的出台,对于应对我国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安全环境,是个根本的法律保障。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
——《环球时报》:西方舆论同中国政府经常在描述中国经济时发生分歧,但回顾这些年的情况,不能不说,西方舆论看错、误读中国经济形势的情况占了绝大多数。
——中评社:即使未来仍需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但就目前来说,经济增速好于预期也将有效提振各方面的信心,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也将成为世界上首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双奥运”的城市。
——韩联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崛起,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行,则意味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将距离中国人更近。
——德国全球新闻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申办冬奥会是实力的象征。到2022年,北京可以向世界证明,今天的选择是正确的。
☆ 国 际
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 5月7日至12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外交部部长王毅:习主席此次欧亚之旅的主要成果,一是共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伟大胜利;二是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三是共同夯实人民相知相交的友好基础。
——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习近平主席此次莫斯科之行是一次维护和平、共创未来的访问,也是全方位推进中俄关系的访问。
李克强总理出访欧洲 6月28日至7月2日,李克强赴布鲁塞尔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顺访比利时,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访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
——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中欧致力于深化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有利于中欧各自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此访将为中欧各自发展增添新动力,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更多新内涵。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 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协定》为成立亚投行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迈出了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步。
——路透社:如此多的国家签约,意味着亚投行的管理工作将相当复杂。但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次巨大的外交和战略胜利。
金砖国家峰会和上合组织峰会在俄罗斯乌法举行 7月8日至10日,金砖国家峰会和上合组织峰会在俄罗斯乌法市举行。金砖国家峰会发表了《乌法宣言》及其行动计划、《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等重要文件;上合组织峰会批准了《上合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正式启动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
——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赢战略不仅让每一个参与国从经济上受益,而且是唯一能够超越地缘政治思考的方式。
——美国彭博社:对于一直为本国和金砖国家寻求更多影响力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而言,这次(乌法)会议是为中国在世界舞台发挥更大作用争取支持的契机。
欧元区领导人峰会就希腊债务问题达成协议 当地时间7月13日,经过17个小时谈判,欧元区领导人峰会就希腊债务问题达成协议。希腊“退欧”风险得以避免。
——德国社民党副主席托斯腾·舍费尔-君贝尔:这是欧洲一体化克服阻碍继续前进的体现,尽管还有很多困难,但至少大家都向前迈出了一步。
——《华夏时报》编委徐立凡:6年来希腊债务危机的解决过程,既凸显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结构性弊端,自身也留下了许多后遗症,一纸协议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伊朗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 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标志着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问题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天”。
——外交部部长王毅:全面协议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坚持政治解决方向,不管多么困难的问题,多么复杂的情况,政治解决是唯一现实可行的途径。
——《环球时报》:伊核危机期间,不断有传闻称美国或以色列可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中国是谈判解决伊核危机的坚决主张者。事实证明这一主张是对的。
美国和古巴互设大使馆 7月20日,美国与古巴双方在华盛顿和哈瓦那重开使馆,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中国前驻古巴大使徐贻聪:美国与古巴断交半个多世纪,复交对于美古关系是一个转折性的巨大变化。虽然美古之间存在很多矛盾,但两国关系应该正常化,这是积极的,美古复交受到各方面欢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孙成昊:美古恢复外交关系固然是美古关系中的一大进步,标志着两国关系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但是两国关系仍处在正常化进程中,且未来步速很有可能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