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剩客”是些什么样的人

2015-04-10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旅社阿里巴巴高校教师

◎ 李 晔



“毕剩客”是些什么样的人

◎ 李 晔

厦门理工学院施红梅同学:随着社会日益多元化,各种“新族群”开始遍地开花,如“蚁族”“考碗族”等,如今又冒出了一个“毕剩客”。请问——

答:“毕剩客”并不是那家美国披萨店换了新名字,而是特指一毕业就失业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毕业很久都没有工作的人。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2015更是达到创纪录的749万。与之相对应,“毕剩客”数量也必不会少。实事求是地讲,全国2548所高等院校中,二本、三本以及大专占96%,这96%的院校产生“毕剩客”的机率更高一些。“毕剩客”群体散布于国内各大城市,一些提供廉价住宿的旅社,成了“毕剩客”的集散地。仅杭州的一家旨在帮助“毕剩客”抱团取暖的携职旅社,创办7年来就已收留“毕剩客”3万余人次,帮助近8000人找到工作。其创办者温少波做过调查,“毕剩客”大军日益壮大,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社会需求反应较慢,学生同样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也就是说,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人素质都有缺陷。

当然,高校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在校生来说,更需要搞清楚“毕剩客”是怎么被“剩”下的。

温少波的调查显示,这些“毕剩客”,有些是主动“剩”下的,也有些是被“剩”下的。主动“剩”下,是为了进入梦寐以求的企业,找到肯出高薪、“懂得我的价值”的老板;被“剩”下的,或者由于四处求职却四处碰壁,或者由于考研失败,或者由于毕业院校起点低、简历连“海选”都通不过。他们每天都带着憧憬出发,却常常失望而归,只能在屡战屡败过程中咬着牙坚持。

仔细观察“毕剩客”群体,“剩”只是一个表象化的群体特征,“剩”的背后,是这个群体高度同构的思维、行为倾向。第一,他们普遍缺乏明确而成熟的职业规划,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却总幻想一步登天,找到肯聘请自己做经理的人才算是碰上了解自己价值的好老板,整日感慨“伯乐不常有”却不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千里马”。第二,一些非一流高校的毕业生,眼高手低,求职定位和相应的心理预期都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偏差,高不能成,低不愿就,一边拒绝月薪两千元的工作,一边因“英语太差”或“没有考过会计师证”而被月薪五千元的工作拒绝。第三,心浮气躁,不懂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因“升职空间小”“加薪太慢”“工作内容一成不变”而频繁跳槽,甚至是惯性跳槽,做事无长性。第四,不注重修炼“内功”,也不积极主动。如温少波曾邀请杭州市人事局领导来旅社给“毕剩客”开讲座,却没有几个人来听,还得温少波挨房间敲门把他们请出来。更有甚者,有的人放弃面试的理由千奇百怪,下雨不去,打雷不去,公交车要转好几辆的不去,还有更“奇葩”的答案是:要追剧。

求职不易,如何从“毕剩”到“毕胜”?温少波这位7年时间全身心服务于“毕剩客”的“70后”断言:尽管每年大学生毕业数越来越吓人,但岗位数永远多于人才数,要走出“毕剩”困局,需要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事实上,许多学校已意识到问题。2015年,当得知阿里巴巴大量需要跨境电商人才时,华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等50余家大专院校纷纷主动示好,并派出学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的教师,由阿里巴巴认定的讲师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这些高校教师获得阿里巴巴出具的证书后,再回校培训学生,以解决学生适销对路问题。

归根结底,“毕剩客”之所以毕业就剩下,主要责任还在于自身。越来越多的“毕剩客”对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的准毕业生是一个提醒,如果你不想当下一个“毕剩客”,那么从现在起你就要开始准备了。对你而言,大学生活绝不应该是睡四年觉、逃四年课、打四年游戏、谈四年恋爱。若不提前做好个人技能和心理准备,毕业时要什么没什么,则注定会被“剩”下。

(作者为《解放日报》记者)

猜你喜欢

旅社阿里巴巴高校教师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精灵旅社3
精灵旅社3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精灵旅社2》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