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道德现实主义小说之关系——浅析莱昂内尔·特里林的《风俗、道德与小说》

2015-04-10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特里风俗现实主义

易 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 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610072)

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 Trilling,1905-1975),20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生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纽约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成员。他继承阿诺德、利维斯以来的批评传统,自始至终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以独到的道德视角以及大量富有说服力的批评著述,侧重从社会历史、道德心理的角度评论文学和文化,坚信文学就是“人生的批评”,被誉为20世纪美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代言人”,是中期美国年青一代的思想导师,对当代批评影响深远。其论文集《知性乃道德责任》一书中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涉及道德问题——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哲学。而《风俗、道德与小说》一文正是整本论文集的代表之作。

《风俗、道德与小说》一文是特里林1947年9月在肯庸大学(Kenyon College)举行的英语国家人民的遗产和责任研讨会上的发言。他在文中强调了他的道德批评的观点:“体现这方面内容(道德现实主义)的小说影响了众多的现实利益,让很多人意识到了潜在的情感,使他们不容易变得麻木或漠然,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氛围,使得不公正的现象难以生存下来。”[1]118特里林在文章中首先指出,他所理解的风俗/世态(manners)并不是人们交往中的礼仪规矩,①也不是民俗和习俗,“那么,我所理解的风俗,其实就是由一种文化蕴涵的各种含义所构成的喧嚣场面。我指的是整个转瞬即逝的语境,其中孕育着明确的阐释。”[1]107也就是说,特里林所指的文化并不是指艺术、宗教、道德或政治,但又与这些高度程式化的文化分支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在这部分文化中,主观思想主宰着一切,其势力远远超过了人们的理智。同时他还指出,要了解风俗/世态与文化的关系,正确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收集这方面的细节,因为任何一种复杂的文化,蕴涵在它之中的风俗/世态也是复杂的,存在着多种相冲突的风俗/世态;只有注重细节,我们才能全面地了解风俗/世态,也才能全面地理解文化的主要职能就是调解这些冲突,使这些冲突和平相处。

接着,特里林以英国小说为例,阐明了风俗/世态与小说的关系。他认为在《俄狄浦斯王》的结尾之处,俄狄浦斯终于看清了自己以前一直未曾认清的事实真相和所处的现实。特里林认为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中,孕育着的风俗/世态也是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众多的文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就是二元对立,即现实与表象、事实真相与表面假象之间的关系。风俗/世态小说实际就是现实小说的一种,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正如俄国社会批评的奠基者别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文学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现实的含义,特里林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为蓝本,分析了塞万提斯的作品中涵盖了两种截然不同且相互对立的现实观。一种是“此时此刻的现实性,它包含所有强烈而紧迫的需要:如果人们忍受饥饿、寒冷、痛苦,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过去和未来,以及所有思想,都失去了重要性。”[1]108另一种则是特里林所赞同的现实观。他很庆幸塞万提斯中途改变了想法,并将塞万提斯与柏拉图相比——犹如所有的哲学是为柏拉图思想提供的注释一样,所有的小说都是以《堂吉诃德》的主题为变体的。因为塞万提斯所阐释的主题正是表象和现实的问题——“社会阶层的变动和冲突变成了知识问题的领域,涉及到我们如何认知”。[1]109而在这部小说里已经暗示金钱作为一种社会要素早已存在了;并且金钱作为一种媒介,虽然不能构成一个平等的社会,但是构成了一个阶级不断变化的社会。在这个频繁变化的社会里,表象就成了人们强调的重点,人们通过外表来显示地位,通过夸大其词的表象来展示自己。

而“小说的典型作用就在于记录势力行为所发出的幻想,并试图洞察隐藏在所有虚伪表象之下的事实”。[1]110特里林指出:伟大的作家都知道,风俗/世态所涵盖的是人类灵魂中伟大而又渺小的意旨,并且总是在弄清楚这些模糊而又含蓄的暗示所代表的真实意义。因此,小说便不断地追求现实,它所涉及的领域是这个由社会构成的纷繁复杂的世界,而它所展示的素材正是充分显示人类灵魂的风俗。正如D.H.劳伦斯所说:“小说是唯一能够反映生活的辉煌之书”。[1]112但是,与英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相比,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缺乏悠久的历史和浑厚的历史底蕴,因此,没有足够的方式来展示各种风俗/世态,社会的表象也缺乏复杂性,小说家也就没有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机会来探索社会的现实。所以事实上,美国小说家的作品是无法表现出他们所处的现实社会的。爱伦·坡和梅尔维尔是明显脱离社会现实的;霍桑也认为自己的作品只能算是浪漫故事,因为他早已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所缺乏的正是小说的精髓——社会要素;“只有亨利· 詹姆斯一个人明白,如果想要衡量出小说中道德与美学高度,小说家就必须使用社会评论这架‘梯子’”。[1]112也就是说,道德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依附于社会这个载体之中,那么对道德的评判和分析也就因此有了具体的对象,同时对于小说评价也就有了衡量标准。

帕灵顿曾经认为:长期以来,“美国人相信现实和思想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关系,而且人们必须加入现实的阵营”。[2]因此,“现实”是如何正确理解当今这个社会的关键词。而“现实的最大优点便是其艰难性、基础性及其具体的特质”,也就是说,现实是抽象的,那么我们在现实中探寻的内容就是抽象本身。也就是说,在小说中,风俗/世态造就了人。特里林在分析《最长的旅程》和《卡萨玛西玛公主》时指出:这两部小说都通过设置两种截然对立的阶层之间的矛盾来展现现实的本质以及审视风俗/世态的差异。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十分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并且都认为向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作斗争是崇高正确的;但这样做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道德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道德问题。因此,特里林郑重地提出用“道德现实主义”来解决这些问题。事实上,历来的批评家大多都对文学持有“教化”的诉求,即要求它遵循提升人类精神品格的准则来实现其存在的意义。托尔斯泰在论述莫泊桑的小说时也谈到: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除了才华之外还有三个必备条件:“1)作者对待事物正确的、合乎道德的态度,2)叙述的晓畅或形式美,这是一回事,3)真诚,即艺术家对他所描写的事物的爱憎分明的真挚的情感。”[3]特里林所提出的道德现实主义与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教化不同,特里林所认为的道德现实主义是指我们思想中的动机,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优雅情感,而是对道德生活的矛盾、悖论以及危险所产生的意识;特里林认为,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动机。例如,许多读者在阅读约翰·戴什那些关于纳粹屠杀的小说时,兴趣绝不是小说中穿插的爱情故事,而是隐藏在读者道德政治背景后由凶残场面所带来的愉悦之情。因此,特里林认为,道德现实主义就是指简单的社会实际,即简单的社会事实与道德现实主义有着简单的实际关系。“文学不能不是某一种思想倾向的体现者。这是一种它的本性中所包含的使命,——这是一种它即使要想摆脱也没有力量摆脱的使命。”[4]而小说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读者引入道德生活中去,“只有当他嵌入一个更大的社会整体之中,才可能是一个适当的道德行动者。”[1]导言9而体现道德现实主义的小说影响着人们,唤醒人们潜在的情感,使得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难以生存。虽然小说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文学形式,但它教会人们认识人类风俗/世态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以及这种复杂性和多样化所创造的价值,这是其他文学体裁无法超越的。

同样,特里林在他的《惰性的道德》一文中提醒我们:沉闷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惰性的道德,人们之所以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是因为它们是所谓的职责。正如《伊登·弗洛姆》中的主人公,当面临着道德危机时,“他不太可能按照文学和道德哲学所规定的高尚方式,用理性和选择行为来处理眼前的两难境地。……他只能选择死亡。”[5]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惰性道德涉及到大量的无须思考的职责,随之产生着大量的不道德属性。比如那些善良的普通人会对自己的家庭家人尽职尽忠,但对集中营的事实却漠不关心。“换句话说,个人主义的黑暗面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们的生活既平庸又狭窄,使我们的生活更贫于意义和更少地关心他人及社会。”[6]因为人们更多地顾及和关心个人的生活而缺乏广阔的视野;对此,特里林在谈论道德时,大声地呼吁:我们要认清惰性道德,崇尚真正的道德现实主义。

注释:

① 本文作者以为,manners一词译为“世态”较符合原文。

[1](美)莱昂内尔·特里林.风俗、道德与小说[C]//知性乃道德职责.严志军,张 沫,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美)莱昂内尔·特里林.美国的现实[C]//知性乃道德职责.严志军,张 沫,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77.

[3]托尔斯泰.《莫泊桑文集》序[C]//托尔斯泰读书随笔.王志耕,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30.

[4]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上卷[C]//俄国文学界戈里时期概观.辛未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543.

[5](美)莱昂内尔·特里林.惰性的道德[C]//知性乃道德职责.严志军,张 沫,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39.

[6]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M].程 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5.

猜你喜欢

特里风俗现实主义
太平风俗美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完美的挣钱计划
托尼·特里韦索诺的梦想
新法律现实主义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
“红”到没朋友的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