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

2015-04-10燕,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价值体系师范生

牛 燕,唐 勇

(西华师范大学 学生处,四川 南充,637009)

师范生的职业目标是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这不仅要求其承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任务,而且也要求其身担培养各领域建设适用人才的使命。师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师范技能,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师院校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从理论基础、实践育人和传统文化方面着手,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教育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一、高师院校师范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

高师院校师范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储备主力,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和尊重影响其教书育人的成效。然而,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动机多样、信仰缺失和知行脱节等问题,现状堪忧。

(一)动机多元,缺乏理想情怀

从事师范教育的动机是高师院校师范生在就业目标的指引下激发和维持其活动和行为的内在心理过程。对当前师范生而言,他们需要对师范教育有正确的认知。积极向上的从业动机对其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人民教师极其重要,一方面可以促使其端正学习动机,提升专业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生从事师范教育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一是“服从型”,这些学生就读师范专业主要是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自身对于教师职业缺乏足够的认知;二是“就业型”,基于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的现实环境,教师职业既相对“稳定”,也相对好就业;三是“明确型”,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理想有着明确而清晰的认识,他们热爱教师职业,并对其充满兴趣。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动机的整体形势而言,大多数高师院校学生报考师范专业主要是基于对现实就业需求和利益的考量,而真正基于内在需要和对教师职业认同的较少。

(二)信仰缺失,没有明确目标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是其对教师应具备的思想、信念的认可和遵从,并将其作为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精神需求和行为指导。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在心理层面表现为对教师职业向往和尊敬的内在追求,在行为层面表现为在崇高精神支配下在实践中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行动。[1]教师是饱含崇高信仰的职业,有信仰才能在教育事业中甘于付出和奉献,才能把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动并贯彻始终。因此,崇高理想信仰的培养是高师院校师范生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一环,关系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师范生的信仰状况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职业信仰多元化,呈现出“一元”主导下的“多元”特征。在政治信仰方面,师范生的信仰除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外,还以传统政治文化、西方资本主义为对象;在人生信仰方面,他们对信仰的追求呈现个性化的倾向。二是信仰缺失现象明显。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信仰不重要,甚至从未有过信仰;第二方面部分有信仰的学生在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时对原有的信仰产生怀疑和动摇,而新的信仰体系又尚未建立。三是信仰呈现盲目性和非理性。师范生的信仰发展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信仰取向受多元思想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需要进行正确引导。[2]

(三)知行脱节,缺少奉献精神

知和行是辩证统一的,知是行的基础。高师院校师范生信仰缺失,其行动具有盲目性,造成知行脱节。一方面,目前高师院校师范生主要是“80后”和“90后”,他们成长和教育环境优越,其思想受多元文化和社会风气影响,存在自我意识强、以个人利益为主的心理诉求,缺乏理想信仰和到艰苦地区任教的勇气,缺少敬业奉献精神;另一方面,部分师范生存在明显的功利和工具价值取向,注重实现与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具体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文和精神价值需要,与优良师德所具有的热爱事业、勇于担当、正直守信和敬业奉献相背离。师范生对知和行的掌握难以达到平衡的状态,他们能够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却很少注意培养自己的师修师德,难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在面临就业选择时,他们很少乐意到基层、西部接受锻炼,缺少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师院校管理者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客观准确分析师范生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原因,关键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和蕴含精神对师范生开展分层分类的理想信念教育。“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范生个体行为制定的规约,对高师院校开展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有益内容和明确的目标指引。

(一)提供充分的指导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全面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的最新核心成果,是培育当前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灵魂。当前,在高师院校师范生的理想信念培育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能为师范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释当前国家发展形势,明辨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文化和异质文化提供理论基础,进而帮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确自身职业认同感和效能感。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师范生,才能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明辨是非,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培养和造就道德修养良好、文化基础扎实、理想目标明确的专业师资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和确立,为其实现由“小我”突破为“大我”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

(二)提供丰富的有益内容

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引导他们认清社会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表象和本质,引领他们正确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目标取向。首先,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提供基本的规范。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的凝练,它突出表现在为当前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提出了具体的职业理想要求。其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提供精神寄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养成制定了特定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坚持理想信念,抓住师范生思想观念形成关键期这一总开关,着力铸牢师范生的精神支柱。[3]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主要表现为“团结”、“和平”、“统一”、“勤劳”、“勇敢”、“自强”等精神,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与日俱增,主要表现“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等精神,它的核心是改革创新。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信心,需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代入师范生的职业动机,以此激励和感召师范生,进而培育他们的爱岗敬业素养,调动他们开展自我专业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提供价值评判,帮助他们成为校园乃至社会良好风气的执行者和建设者。

(三)提供正确的引导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理念和实践方面的科学化和成效性,一定程度上是由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师范生在理想信念的自我塑造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和量所决定的。“高师院校在校内深入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有效厘清了师范生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模糊和虚无认识,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4]注重对师范生开展全面而多样的理论教育、宣传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师范生坚定职业理想信念、正确衡量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才能帮助他们明确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国家与民族的振兴之间的关系,把个人理想的实现和中国梦的实现融合为一体。

三、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有效途径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落实到公民行动中,是当前理论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5]高师院校理应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师范生科学的职业观和道德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立德树人”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从理论、实践和文化三方面育人提出了有效路径。高师院校培育师范生的有效途径在于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对师范生开展全方位的立体教育,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一)夯实理论基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培育师范生理想信念的主阵地、主渠道。高师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主要是根据时代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师范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增强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成果与社会问题、师范生思想实际、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形势与政策理论课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高师院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注重与时俱进,引入先进文化,建立师范生教育资源库,定期邀请行政机关和地方党政工作人员就当前社会形势为师范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从而让广大免费师范生零距离接触党和国家的政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思考国家、社会、个人等师范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高师院校在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知识,践行“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增强师范生的师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重视职业理想教育。高师院校要将职业理想教育贯穿师范生教育的始终,坚定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引导师范生通过投身教育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二)突出实践育人,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洗礼、增长才干

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它不仅是培育师范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其实践能力、修正其教育失范成效必不可少的环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一方面,高师院校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高师院校要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校园活动、社区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是立德树人,培养师范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阵地。高师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的基础上开展的,培养了师范生的自主精神,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师范精神

“坚定信念”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师范生培育理想信念提供了最为深厚的精神指引。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系统阐释了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师范精神是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一种关注师范生健康成长与成才,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价值目标的教育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师范教育中的内在价值体现。一方面,高师院校要秉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凝练,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和师范精神,着力完善师范生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高师院校要创新现代师范精神。创新现代师范精神要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领会“全面发展”的要旨。建立合作、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之一,现代师生关系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师范生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主体性,传承老师们所具有的优良道德品质,对其未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1]许征帆.马克思主义辞典[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962-963.

[2]毛阳芳,朱桂林.当代师范生信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34-36.

[3]刘晓朋.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4-11-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118674689.htm.

[4]阎静萍,李和平,吴祖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N].光明日报,2009-06-16(09).

[5]刘 玲.社会工作职业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4(5):25-28.

[6]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31.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价值体系师范生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