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探究

2015-04-10高轶俊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自律道德教育道德

高轶俊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探究

高轶俊

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失范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建议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网络管理力度和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等对策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净化网络环境,减少以至杜绝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推动其道德自律,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大学生 网络 道德失范 对策

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中的支柱,在享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同时,他们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愈加严重,这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失范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我们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机制、加大网络管理力度和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等对策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净化网络环境,减少以致杜绝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推动其道德自律,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而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甚至走上网络违法犯罪的道路。“道德失范”的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他认为,出现道德失范的原因在于社会结构在较短时期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这种社会类型相适应的传统道德随之衰落,失去了它的权威性。根据涂尔干的理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道德失范在网络时代的反映和体现。[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1.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由于网络应用技术向纵深发展,我国原先颁布实施的网络法律法规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由于网络犯罪活动没有与之适应的法律规定,缺少社会舆论对网络行为的监督,技术上难以实施对网络信息的实时监控,造成某些违法犯罪分子随意践踏社会公德,频频实施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逃脱法律制裁。

2.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为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可能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隐蔽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可能。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道德价值观呈现出诸多负面因素,如“价值立场”与“道德信仰”迷失、“利己主义”与“享乐主义”盛行等。[3]而网络中普遍存在的负面“榜样”,为大学生提供了不良的榜样示范,恶化了网络环境,加剧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3.高校道德教育滞后

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的主力军,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使传统的道德教育已不能适应网络的新发展、新需要,网络道德教育明显滞后于网络的发展。即使设立了德育课程,其课时数也是少得可怜且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素质也不高。并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4.大学生自身道德自律意识薄弱

虚拟的空间使处于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更加追逐网络世界,对一些现实社会明确规定的不道德行为越发尝试,触碰道德底线,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是处于叛逆期中所谓的张扬个性。另外,网络世界各种虚假信息、道德失范行为的大量存在,对大学生的传统伦理和价值理念带来了重大挑战,忽视了现实社会的舆论监督,弱化了他们的网络行为自律意识,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的薄弱。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1.健全相关网络道德法律法规,建立网络监督机制

目前,世界各国都已开始重视网络立法工作,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对网络进行管理的法律与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对从事国际网络信息制作、查阅、复制与传播业务的行为作出了规定。[4]但是这些条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十分有效地适应现在的网络环境,网络立法工作仍然滞后,没有真正起到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法律法规,用来规范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首先,明确网络违法行为,细化网络违法内容,规定网络违法条例,增强网络违法监督,加大网络违法惩罚力度。其次要加强网络立法的力度,防止网络犯罪对大学生的侵害,确保其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人身安全不受威胁,保证网络道德失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除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外,还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建设,探索对网络控制的新方法,把技术本身作为控制技术的手段,以技术控制技术,应用技术手段来加强网络管理力度,并制订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防止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出现。加快校园网的建设,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构筑抵制不良信息冲击的“防火墙”,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删除网上垃圾,组织建立专门的校园网络监察员制度。同时,加大对网络道德建设的舆论监督,加强舆论监控,引导大学生做有道德的网络主人,推动其道德自律,提高道德素养。

2.建立网络道德教育新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机制,需要来自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整体建设。[5]第一,国家要成立关于网络道德建设的专门机构,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管理,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机制。第二,高校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增加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积极引导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辨别力,使其认识到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性。把遵守网络规则同日常行为规则结合起来加入其中,教育学生学习遵守校园网络文明规章制度,并将学生德育测评纳入期末学期审核之中,实行学生自我约束和师生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第三,父母要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网络常识,指导和教育孩子自律上网和文明上网。在全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完善发展。

3.加强自身道德自律,提升道德素质修养

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自我约束并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为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可能,使得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和道德约束机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遭到弱化,表现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操作性较差,缺乏网络道德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因此,我们在强调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的同时,又必须注重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明确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标准,提高自己对信息处理、鉴别、筛选和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不受各种享乐、拜金、功利、欺骗等不良思想的侵蚀,打好自律的基础,有效防止自己迷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次,加强慎独教育,激发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使之具备网络道德和责任意识,从自己内心认识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危害性。最后,大学生还要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兴趣爱好,增加课外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丰富精神生活。参与室外活动,愉悦身心,减少上网时间,正确使用网络,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对网络道德失范的认知,从而在自律的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修养。

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网络信息化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影响及对策。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需要全社会、学校与家庭齐心协力地进行有效管理,共同塑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环境,在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机制、加大网络管理力度和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等具体对策下,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 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 fzyj/ hlwxzbg/hlw tjbg/201407/P020140721507223212132.pdf.

[2]宋友,刘鹏超.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

[3]黄海.通识教育视野下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创新维度[J].现代教育管理,2013,(7).

[4]韩茂胜.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沧州师范学校学报,2008,(12).

[5]杨敏.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行为失范[J].教育与职业,2012,(33).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陕西宝鸡

猜你喜欢

自律道德教育道德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以他律促自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