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练习曲》中的音乐表“情”分析
2015-04-10黄乐为
黄乐为
拉赫玛尼诺夫《练习曲》中的音乐表“情”分析
黄乐为
拉赫玛尼诺夫的《练习曲》作为一首无词艺术歌曲,是艺术歌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无词艺术歌曲与一般的艺术歌曲不同,往往通过纯音乐向人们展示本身的情感,发挥着淡化艺术歌曲达“意”的作用。这种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有词歌曲所取得的成就,并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一般艺术歌曲音乐情感表达的列举,和对特殊形式的艺术歌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练习曲》中音乐表“情”和音乐独立性的分析,以对比的形式来对无词艺术歌曲《练习曲》中的独立音乐表“情”进行论证。
无词艺术 有词艺术 音乐独立性
《练声曲》是一部无词声乐曲,是拉赫玛尼诺夫赠予俄罗斯声乐代表人物、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和音乐会演唱家涅日单诺娃的作品。《练声曲》被收录在拉氏Op.34中。该曲不仅以独特的音乐表“情”方式在一般的艺术歌曲中独树一帜,更以自身的独立音乐性将作曲家赋予乐曲的情感表达得透彻淋漓。下面我们先来看一般艺术歌曲中的音乐情感表达,再对拉赫玛尼诺夫《练习曲》中的音乐表“情”和独立性进行分析、对比说明该曲在音乐表“情”方面的独特与创新。
一般艺术歌曲中的音乐情感表达
在一般的艺术歌曲中,通常音乐负责表“情”的主要功能,而语言则负责表“意”的辅助功能。由于音乐与情感有着天然的联系,且人们创作与发明音乐之初就是为了表达情感,因此,“情感论”一直被理论家们视为研究与论证的热点。19世纪,音乐得以快速地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欧洲,音乐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此后,许多理论家对于音乐与情感的认识基本都是类似的观点。戴里克认为,音乐是我们表达情感的语言,虽然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也无法替代语言,但却是人类内心进行情感宣泄的重要媒介。法国著名音乐与美学家杜夫嗨纳指出,语言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传递信息的代码,通过语言人类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换与传达,可以清楚地表达主观存在的事物。语言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被我们广泛接受的抽象的意指符号,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十分轻松地接受并理解语言表达的信息,这一点是音乐无法实现的。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远远超越语言。它是一种不确定代码,通过特殊形式向人们表达一种需要被接受者感知的,只能用音乐这种形式去表达的特殊情感与意向。
虽然艺术歌曲实现了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但在艺术歌曲中音乐与语言之间依旧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春潮》便是一个有效例证,这首艺术歌曲的词作者是俄国著名诗人丘特切,他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该曲谱写了动人的歌词。《春潮》的音乐十分唯美,其抑扬顿挫的格律、交错有致的音节和欢快流畅的节奏给人以无比流畅的感觉。创作者在对其进行配音和后期处理的过程中,不仅考虑了语言的选择,还考虑了语言音调与旋律音符之间的相互结合,因此对其音节进行了音律性设计,设计为八个音节,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歌词的节奏感,还使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有了完美的结合,提高了歌曲的艺术造诣。
艺术歌曲的创作者在对音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协调,借助语言文字的韵律和内容,结合音乐的音律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设定。无论是乐句划分还是和声技法都要进行合理的设定,使艺术歌曲的各个部分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艺术歌曲的内在情感。《春潮》正是在其具体的表现过程中综合应用了变化音、三连音、和弦等方式向我们展现出了“春潮”的形象。《春潮》原本是一首诗,被作曲家加入了音乐创作出了这首艺术歌曲。也就是说,语言本身是可以直接向读者表“意”的。
无词艺术歌曲《练习曲》中的表“情”分析
笔者在前文已经论述过,音乐在艺术歌曲中的主要作用是表“情”,至于表“意”则主要是由歌词来完成的。表“意”只是音乐的辅助功能或者说是副功能,这种副功能在音乐的形成阶段是不可忽视的,且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陈规受到了挑战。
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悄然而至,并走进艺术歌曲的行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本没有歌词,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但是与此同时也使我们对其无语言音乐描写的实现和该曲的核心产生了不尽的疑惑。
《练声曲》中最为核心的两个因素是对位与线条,这也是成就《练声曲》的主要因素。《练声曲》的创作中应用了大量对位化织体艺术进行表情达意,而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一生中唯一一首使用这种方式创作的艺术歌曲。
首先,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音乐具有鲜明的线条性,这一点在旋律处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练声曲》因包含着丰富的织体形式与旋律变幻而经常作为声乐练习被使用。其次,《练声曲》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位,这其中包含了模仿与对比两个方面。对比主要表现在伴奏与旋律两个声部的相互对比,而模仿则几乎贯穿所有的声部。正是由于这样的设定才使整个作品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实现了音乐中情感的彰显。
标题性与内容性是所有艺术歌曲所共有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艺术歌曲比一般的标题音乐更加符合“标题”这一名称。柴科夫斯基曾提出,音乐创作者的灵感来源主要有两种:客观与主观。而主观主要有两种:一是作曲家内心的情感表现与技法运用,在这种情况下标题明显是不需要的;二是作曲家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发或者感染,之后应用音乐的形式对这种情感进行表达,这时标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总之这两者之间有着平等的存在权利。
无词艺术歌曲《练习曲》的音乐独立性分析
下面我们针对《练声曲》出现的偶然与必然,以及这种标题音乐范畴中的非标题音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练声曲》的实质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
《春潮》这类既有音乐旋律又有歌词的艺术歌曲,通过语言和音乐的有效结合,实现了作曲家对于“情”与“意”的双重表达。此类作品的特点是将作品、歌词、标题融为一体,使人们在赏析时无法忽略其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即使在演奏中抽掉歌词,人们也无法忽略其歌词在表“意”方面的价值存在。而对于《练声曲》这种天生就没有歌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从音乐出发的,并没有受到诗词的激发,这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形式,却通过单纯的音乐向我们表述了作曲家的真实情意。《练声曲》要表达的是音乐本身的独立,所以,我们不必过多地追求其音乐动机的来源,因为这才是《练声曲》艺术独立性的真实再现。
《练声曲》通过单纯的音乐向我们表达了作曲家的情意,这一点远远超越了应用音乐与功能音乐。这种建立在以纯音乐手段表达声乐的作品基础上的方式,对艺术歌曲的“标题性”来讲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种在应用音乐体系中创作的独立音乐再度成就了《练声曲》质的飞跃。拉赫玛尼诺夫将《练声曲》归于Op.34,帮助我们理解了《练声曲》的真正本质。也许我们对这种没有歌词的歌曲怀有质疑,不知可否将其归入歌曲的范畴,但是当我们理解了它的独立音乐时,所有的质疑便烟消云散了。
综上所述,音乐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情感的表达,而语言向我们展示的是语意。歌曲的首要因素是音乐,主要功能是表达情感,歌词的存在与否都无法影响其歌曲范畴的划分。对于艺术歌曲而言,传统观念中喜欢以诗歌作为歌词,但是勃拉姆斯却放弃使用诗词而选择了民歌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拉赫玛尼诺夫只是在勃拉姆斯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步,便成就了无声歌曲,赢得了一片喝彩。这显然不是偶然,而是独立音乐在表“情”层面的成功应用,这种方式让音乐变成了作曲家的情感,并使情感与音乐艺术产生了融合,不仅远远超越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还向我们展示了独立音乐的真正力量与伟大。
结语
《练声曲》是典型的无词艺术歌曲,它完美地展现了艺术歌曲表“情”的主要功能,淡化了在表“意”方面的副功能,将无词艺术歌曲的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音乐独立性成就了《练声曲》,不仅让我们明白了音乐的魅力所在,还让我们见识到了音乐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与情感进行有效融合之后,所产生的超越语言的力量,正是《练声曲》的魅力所在。
[1]朱峰玉.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J].艺术教育,2006,(1).
[2]张霞.谈艺术歌曲5教我如何不想他6的艺术性和思想性[J].艺术教育,2006,(8).
[3]童忠良著基本乐理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4]叔本华,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60.
[5]埃格布雷特著,刘经树译.西方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593-594.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