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面临的困境及师德建设途径

2015-04-10李鹏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德教师队伍思政

李鹏鸽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基础部,河南 郑州 450046)

一、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和自身修养的提升,对于维持一个学校工作的良性运行和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建立教育活动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然选择

师德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显得更为重要。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既传授学生知识又教会学生做人,其言行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在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教学风气等多方面都要给学生树立榜样,真正做到学高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品质以及由学术成就所带来的思想深度和涵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深远。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教师师德不尽人意的现象,使人们对教师素质的优劣颇为忧虑: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小学教师性侵幼女事件、教师体罚学生事件、高校教师学术造假事件等,一时间教师的威信降至令人担忧的地步,个别突出事件抹杀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人们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一所高水平学校的需要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而一个大师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典范,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既体现了一个大师的道德素质,也彰显了一所高水平学校的素质,因此,教师的师德典范对于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尤为明显。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唐代的韩愈,在著述《师说》一文中,阐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夸美纽斯也强调说明了教师应该是一个模范道德形象,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为教师其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要为人师表。这些古今中外的文献都强有力地证明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不容忽视性。

(三)师德建设是推进学校教育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必然要求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师德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教育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公认。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

当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拔尖人才稀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科研水平明显不足,思政课被看作党和政府政治言论的“传话筒”,在高校他们面临着“鸡肋”似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这也直接导致了其在高校的地位和待遇都明显低于专业课教师。在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聘任门槛低,“拉郎配”现象时有发生,普遍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专业技能“含金量”不高,一些行政岗人员和辅导员也成为思政课队伍的主力军之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学历相对偏低,这些现象正是某些学校领导不重视思政课的结果,思政课教师摆脱不了被边缘化的处境和“二级公民”的感受。科研能力弱,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领导眼中他们无法为学科建设做贡献,有些专业课教师也认为思政课是讲“政治的”不应该占用太多课时,建议压缩乃至取消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被轻视以及所处的教学困境依然无法摆脱。“外在环境的压力,加之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思政课教师产生了无法自拔的自卑心理。他们自认低人一等,对自身角色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危机”[1]133-136。

(二)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且具有重复性,导致一部分思政课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情绪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共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专任思政课教师配备总体上不低于师生1∶350至400,可高校师生的现实比例却难以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一个思政课教师要身兼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年平均工作量在300课时以上。因此,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思政课教师围绕教学工作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无暇顾及充电学习,更谈不上高质量的科研工作。与此同时,高校的考核和职称评定是以科研为导向的,这又让思政课教师无法安心教学,导致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局限在盲目地以科研工作量的完成来满足评职称的需要,往往闭门造车,学术论文华而不实,这种缺乏实践可操作性的学术成果必然难以做到教学相长,从而使思政课教师陷于教学与科研的两难境地。

(三)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政课优良教学效果的不明显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政教育在学生对于学习边际收益的心理预期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市场趋利性和课堂道德性的现实差距使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接受性心理障碍”[2]27-29。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高校思政课仍然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和道德宣教式的教育特点使其在教学中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难以产生应有的实效。“目前,中央及上级部门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训和实践,并为其提供了相关批次的培训,但相对于庞大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而言,这种培训的实效性是非常有限的,导致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方式方法的创新进展十分缓慢,与形势要求存在较大差距”[3]123-124。由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实践教学无法真正有效开展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认为上课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四)体制机制发展不完善,使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缓慢

各高校应该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这也是教育部所要求的。但是,现实却是思政教育部门未独立,发展的空间有限,缺乏长远规划。由于缺乏经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难以系统化、长效化,思政课教师存在着对中国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及缺乏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导致在教学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继承与现实脱节。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2013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的紧迫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部署。这打破了仅以科研为导向的考核方式和评职称制度,并完善优化了师德考核机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是新时期对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教师本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使其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帮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思政课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因此其理论水平的高低对思政课教学实效必然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其影响而日趋多元化,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具备深厚广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才能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去锻造和提升其灵魂,进而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高校应通过有效机制独立设置思想政治教学部,并在经费、机构、人员配备及教师待遇方面给予保障

在机构上,使其具有独立性,剥离其与其他机构、院系以及其他专业的混合设置;在人员选拔上,应严格政治标准,选用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并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经费上,学校应给予保障,不低于生均经费20元的标准,把教师外出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支出作为常设性单列经费,并随着学校的发展,经费应该逐年增加;在教师待遇上,应强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关爱,确保思政课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者略高于本校相关专业院系教师的平均水平[3]123-124。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创新和开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师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影响。思政课教师必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的道德素质比人文素质更为重要,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感染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人才。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更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关注学生成长。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大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步伐,切实有效地改变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学校应建立统一的指导方针,联合校团委、各系部和思政课教学部共同建设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思政课“育人”的教学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发挥思政课的功效。

(四)学校应建立师德考评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应该打破仅以科研为导向的考核方式和评职称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依照教师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进行考评,可以有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督导评价相结合,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师德考评机制的积极导向作用。采取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应提出批评教育,严重的转岗学习;对于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应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公开表彰成为学习的典范。

[1]周 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肖松柏,李丽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边缘化困境及其现代化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3]王艳秋.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J].教育探索,2013(8).

猜你喜欢

师德教师队伍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