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及原因
2015-04-10马月秋杨蕴文
马月秋, 杨蕴文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美国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及原因
马月秋, 杨蕴文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传媒话语是研究国家形象的重要资源。美国媒体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肯定中国的综合实力以及中国在外交事务上的影响力,也不乏对中国政府行为的歪曲解读。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服务于其国家根本利益。
美国媒体; 中国国家形象; 报道; 原因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国家软实力的标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它关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未来发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崛起极为关注,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大量报道。本文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入手,分析和解读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家形象的方式与原因。对西方媒体的报道进行客观分析,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其对中国报道的叙述框架,有助于塑造自身形象,走和平发展之路。
一、国家形象概念分析
国内学者对国家形象概念已展开讨论,并给出多种解释。杨伟芬认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1]。刘继南提出,国家形象是在物质本源基础之上,经由各种媒介,对某一国家产生的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总体感知[2]。刘明则给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国家形象是国家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社会、科技、文化、自然等领域里,现实与历史的客观存在,在认识主体(包括政府、政党、社会集团、组织机构、大众等)中所形成的模式化的总体印象和群体观念[3]。简言之,国家形象是一国的国内公众和国外公众对该国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的总体评价,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从构成要素的角度看,国家形象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形象、经济形象、军事形象、外交形象、社会形象、文化形象、人民形象和地理形象等。在国家形象的诸要素中,政治形象、经济形象和军事形象是最重要的,它们构成了国家形象的支柱。从评价者的角度看,国家形象可以分为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国内形象即国内公众对本国形象的确认;国际形象是国外公众对该国的评价。由于国内公众和国外公众在国家身份认同、获取信息渠道、生活经验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一个国家的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会有不同,甚或差别较大。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之间的差距以及公众对自己国家的国际形象“不公平”的感觉,除源于上述差异外,意识形态、国家中心主义、冷战思维模式、国家利益及媒体的市场逻辑等因素有一定影响。
二、美国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
首先,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美国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已被构建成一个世界经济强国的形象并且是在国际社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在对中国经济的报道中,美国的三家大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频繁使用这些词汇来报道中国的经济实力,“an even stronger economic competitor”(一个更加强大的经济竞争对手),“a more economically competitive country”(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的国家),“prosperous”(繁荣的)和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ic power”(世界第一经济体)。《华盛顿邮报》在2009年10月12日这样报道:“A poll taken last month for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 shows that 44 percent of Americans considered China to be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ic power, while just 27 percent thought the United States still held that throne.”(上个月对外关系委员会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而只有2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仍然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4]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是“一个经过重新调整的中国,更好地结合其天生具有的劳动力优势,不仅将会成为一个更大的经济体,而且也会发展得更快,由此它会成为世界增长的一个更好的发动机”[5]188。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国家形象在西方得到了提升,但遗憾的是,美国媒体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大都归因于客观因素,淡化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努力。他们使用的行为主体有:“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全球经济衰退),“the economic expansion”(经济扩张),“the forces of globalization”(全球化的力量),“the state-driven investment”(政府主导的投资),“export-led development”(出口导向型的发展)等,很少使用“Chinese government”(中国政府)和“Chinese people”(中国人民)作为行为主体。《纽约时报》曾经这样报道:“But whether the state-driven investment and export-led development that has made China an economic power can be replaced soon by new sources of growth has become a more pressing question.”(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但这两方面因素能否很快被新的发展动力所代替,已经成为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6]这种表述向读者传递的信息是:是外部因素而非中国自身的努力才促使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其次,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美国媒体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对美国的发展和全球事务的解决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三家大报使用的高频词汇有“a partner in regional stability, in particular regarding North Korea”(尤其在朝鲜问题上,是地区稳定的合作伙伴),“a responsible partner in global affairs”(处理全球事务的一个负责任的伙伴),“a global partner in facing global challenges”(面对全球挑战的合作伙伴),“a partner on global issues”(全球事务的合作伙伴)。《纽约时报》的记者曾这样写道:“There is no concern that China is a military threat to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and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make China a partner in regional stability, in particular regarding North Korea.”(不用担心中国会对美国大陆造成军事威胁,美国竭力使中国成为地区稳定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在朝鲜问题上。)[7]这表明中国在政治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被视为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的合作伙伴。所以,“如果没有中国全面与积极地参与,以及中国与美国之间开展真正紧密的合作,那么,构建有效的全球体制将不存在任何可能性”[5]22-23。然而,美国媒体对中国政治和外交领域的负面报道也屡见不鲜。例如:“Since North Korea’s deadly artillery attack on a South Korean island last month, top officials in Washington have described China as an enabler for Pyongyang’s aggressions.”(上个月,朝鲜对韩国的一个岛屿发动了猛烈的炮击,华盛顿的高层认为中国纵容了朝鲜的侵略行为。)[8]“Given its growing commercial links to Iran, China is considered the toughest obstacle to strict sanctions.”(鉴于与伊朗日益增长的商业联系,中国被视为是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的最大障碍。)[9]中国被美国媒体描述成一个推动朝鲜对外侵略的国家,并且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的最大障碍。这些负面的评价,是对中国政府行为的歪曲,也是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矛盾的集中体现。
三、原因探析
可以看出,美国大报近年来正试图更客观地报道中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与此同时,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因持怀疑的态度,对中国在某些国际及地区事务上的立场进行批评和指责,需要深入探究这背后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中国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利,外国人比过去更加容易也更加渴望了解中国,因此,美国媒体不得不更加客观地描述和评论中国,否则他们将失去读者的信任;北京奥运会之后,一个更加和平友好的中国形象留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中国威胁论”已无立足之地,而且这种论调对美国也并无益处,这只能显示一直以世界超级大国地位自居的美国的恐惧心理。美国的智库也认为,夸大来自中国的危险,对美国的利益将会产生反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美国的发展和全球事务的解决需要中国的支持。美国和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保持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拥有共同的观点立场。“中国与世界不断扩展的交往并不是一个令人警惕的事件,而是一个值得期待、相当自然和总起来看非常可喜的事件。在应对共同关心的大事方面,有另一个建设性的行为者——尤其像中国这样如此重要的行为者——的出现,不仅对于处理从不发达到防扩散再到环境退化等各种事务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建立互信以及减少亚洲乃至其它地方的传统性的紧张关系也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5]279-280。从长远来看,相互信任与合作是更好发展的基础。可见,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是服务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利益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必将引起美国的警觉并促使其采取措施来保护其所谓的世界霸主地位,要认识到美国媒体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是和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密切关联的。意识形态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之上形成的观念体系。西方传播学者贝克尔将其定义为“支配我们认识世界及自我的一整套意义、价值观念与信念”,“它控制我们视为‘自然’或‘显然’的东西,并经常用来建立和维持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表现为系统的不对称特征。”[10]大众传媒与意识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播学的几种主要理论都认为,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代表着权力掌管者或精英阶级的根本利益,通过大众传媒实现其为社会关系与权力现状进行合法化辩护的功能。美国大报乃至其他商业化的西方自由主义媒体,在报道中国时都有偏好负面新闻的倾向。究其根本原因,西方意识形态、冷战思维模式、国家利益、跨文化差异及媒体自身的技术与市场逻辑,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叙述框架。
[1] 杨伟芬.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国际关系 [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25.
[2] 刘继南,何辉.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5.
[3] 刘明.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1.
[4] BOOT M.America in decline? [N].The Washington Post,2009-10-12(6).
[5] [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 [M].曹洪洋,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6] PIERSON D.China's temper is tempered by trade [N].The New York Times,2010-04-06(8).
[7] DEMICK B.China has a lot of peacemaking to do [N].The New York Times,2009-01-03(10).
[8] BARBOZALN D.Beijing, Geithner Emphasizes Cooperation [N].The Washington Post,2010-01-12(3).
[9] WINES M.A More Assertive Power [N].The Washington Post,2010-01-03(9).
[10] BECKER J.Communication And Peace——the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lation between Two Categories in Social Science [J].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1982(19):227-240.
责任编辑:张文革
Chinese national images in American media reports
MA Yue-qiu, YANG Yun-w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
Media discourse 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 of a national image.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cus of American media on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overal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But Chinese governmental behaviors are often distorted,which seems to be in favor of American interests.
American media; national image; report; cause
2015-03-21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安全视阈下的美国语言政策与我国语言战略问题对比研究”(HB14YY018);2013年度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殖民语境下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S2013Y12)
马月秋(1975-),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美国研究; 杨蕴文(1975-),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1009-4873(2015)03-0047-03
D62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