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用户为中心的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2015-04-10赵静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馆员机构图书馆

赵静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29)

以用户为中心的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赵静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29)

从深层次知识专题服务、参考咨询服务、资源推荐服务、推广和营销服务、资源和平台整合服务5个方面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IR服务模式,并从服务理念还未成型、服务方式还不明确、服务能力还有欠缺三个方面对IR服务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

用户为中心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式

1 引言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又称机构典藏库、机构仓储等,它作为促进学术交流、管理机构知识资产、体现机构知识能力的重要支撑平台和基础设施的地位已毋庸置疑。从ROAR和OpenDOAR的统计结果来看,IR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经有两千多个IR在运行。我国的IR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比较慢,在ROAR中注册的IR数量为91个[1],ROAR中,中国科学院建成了“中国科学院IR网格”,包含83个研究所已建成的IR,但还有一些研究所作为独立的IR也在ROAR中进行了注册,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外,仅有5个机构在OpenDOAR进行了注册[2]。然而,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三期IR建设及推广项目实施、中国机构知识库推进工作组的成立以及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并着手构建IR都表明我国IR建设的“冷”只是暂时的。

与我国IR建设的“冷”相对的是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热”,利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主题的搜索显示,从2004年吴建中引入IR的研究以来,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非常快,特别是2008以后,每年都有近百篇的研究成果。而利用WoS进行国外相关文献检索,在数量上来看,我国的研究成果还要更胜一筹。从国内外机构库的相关研究的主题来看,主要集中在IR存储对象的版权问题、对具体IR的案例分析、IR建设(包括技术、资源体系、存缴的宏观和微观政策、建设流程、可持续发展因素剖析、推广等)以及对国内外IR研究和实践现状的分析这4个方面,这些研究中对于IR的用户服务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而用户的参与和用户的认同是IR发展的永恒动力,IR的建设不应以存在为目的,而应着眼于将IR作为契机,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推动IR实现机构和用户双赢的良好发展态势。而从当前的实践和研究来看,对IR的用户服务研究还需要不断地深化。

2 机构知识库服务模式

IR的服务模式基于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陈晶将IR按照开放度、系统构建方式和服务方式对机构库的服务模式进行了划分[3],本研究的服务模式与其提及的服务方式类似。从对当前IR的随机调研来看,大多数IR都有注册用户内容提交和编辑、检索、浏览和基本的数据统计、排行等基本的服务,服务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还很淡薄。

IR的建设主体大多数为图书馆,而图书馆,尤其是数字图书馆是信息宝藏的重要集散地,拥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2010年OCLC《图书馆的认知度》报告中却报道了一个这样的现实: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中,搜索引擎占据了信息消费者的检索起点,没有人使用图书馆网站开始他们的信息检索[4],坐拥海量优质资源的数字图书馆境遇尚且如此,IR资源体系的相对单一、用户参与度不高、与商业数据库的差距以及IR服务模式特色不强等使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而除了更多的功能融入之外,探索和深化IR服务模式,挖掘IR增值能力,是寻求IR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2.1深层次知识专题服务

IR依托机构保存的是机构的智力成果,除了要促进这些成果在机构内外的自由获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这些智力成果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发现,开展深层次的知识专题服务非常必要。基于IR数据地不断更新和扩充,IR管理机构应该组织人员对资源的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从而衍生出机构知识能力、机构竞争力、机构竞争和合作态势分析、机构学科研究前沿和趋势探测剖析、IR对机构学术影响力分析等综合性研究报告。通过定期发布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让用户,尤其是机构内用户更深切地体会和理解IR价值和作用,增强用户对IR的依赖性和认同度,逐渐形成用户自觉和自发的成果存储意愿;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深层次的研究成果,用户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其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从而更好的定位自己的学术研究,甚至还可以发现优秀的合作伙伴,实现交叉和纵深的研究发现。从学术数据库和网络搜索的结果来看,由于IR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的机构覆盖面越来越广,但是由于知识权益、政策、开放获取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很多IR收录的资源数量相对庞大的机构产出而言仍微乎其微,而且资源更新速度、及时性等方面仍差强人意,所以很多的研究和实践对如何推行IR比较关注,关注如何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知识服务的内容则比较少。但是,从学术交流的趋势和IR发展的态势来看,IR嵌入到学习、研究中只是时间问题,而开展深层次的知识专题服务势在必行。

2.2参考咨询服务

学科馆员在IR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开放获取运动在学术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学者对于这种学术传播模式仍存在很多疑虑,仍有很多顾虑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未出版的或很重要的隐性知识在这样的开放平台中共享。而IR的发展离不开理念的宣传和内容存缴管理以及深层次知识发现,这些工作的推进,都需要学科馆员的全程参与。在实践方面,也有很多图书馆在IR的整个发展历程中都对学科馆员的能力、工作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与图书馆的其他参考咨询业务相比,图书馆馆员与机构用户和机构外用户之间关于IR却没有搭建起顺畅的沟通桥梁。从国内外当前的很多调研来看,IR发展十多年来虽然成果相对比较丰硕,但是仍然有很多用户对于IR缺乏理解,在“大棒加胡萝卜”的IR推行模式中,IR用户的需求挖掘、用户对IR的态度、用户使用IR的体验等方面的研究仍相对比较欠缺。图书馆应该在现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参考咨询服务中,加强IR的参考咨询服务,为单个用户而非以院系或者研究中心等组织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IR的个性化、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者特性的咨询服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提交流程、知识产权解决方案、机构知识库能带给他们的利益的实例说明等方面的贴心咨询服务,使得馆员和用户之间的“巴别塔”不再是阻碍IR发展的障碍。中国科学院IR网格就提供了“问图书馆员”的相关链接,可以使得IR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业务建立关联,而且在《学科馆员在IR建设专项工作的职责》中明确要求学科馆员将IR的建设推广工作渗透在参考咨询服务中[5],从而使得图书馆可以为IR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深层次咨询服务。

2.3资源推荐服务

许多IR都能够提供新近提交资源列表、下载和浏览排行榜、资源导航、相关网站链接这些基本的推荐服务。但是对于资源的个性化推荐和相关主题推荐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这方面,NASA的IR库做了一些改进,他们对每条记录都提供来源库、作者、出版年、文献可获取类型、文献类型、学科、主题词字段的复合筛选,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推荐作用,但这种推荐是基于用户自己的选择,还没有实现系统的自动相关主题推荐。还有一些IR能够提供标签云服务,对系统检索或利用的高频词采用标签云的方式显示,并对重点标签采用加粗、加大字体或不同颜色等显示方式突出这些内容,让IR的用户能够了解其他用户关注的热门主题。同时,由于这些标签云是动态变化的,用户还可以根据标签的变化来揭示用户关注的变化,从而为自己的资源利用提供指导。例如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和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IR都提供这种推荐服务。其中,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IR对于期刊名、作者、主题词、关键词等字段都提供超链接,可以将某一字段类似的内容通过超链接进行聚合,从而提供相关资源的推荐。此外,该IR还对于每个文献都提供搜索相关度值,用户可以根据相关度来进行相关资源的选择。还有一些IR中采用RSS聚合系统提供资源个性化的推荐,根据用户关注主题和兴趣及时将系统更新的信息推送给用户。

除了这些推荐服务之外,IR还应该多利用先进的推荐技术,将用户日志、用户身份等信息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相关信息的推荐列表。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其他用户的浏览信息的推荐,使得IR将用户行为信息整合,不仅增强了系统的交互性,还可以为用户资源利用提供更好的指导。IR应在加强系统平台聚合能力和功能拓展和挖掘能力的基础上,将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通过开放关联技术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多元的资源利用环境。

此外,IR系统应该在深入了解和调研用户需求、用户学术交流偏好、用户IR体验等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IR的推荐功能和推荐条目,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切、更加贴心的推荐服务。

2.4推广和营销服务

IR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机构用户的支撑,但是从当前的研究来看,用户对IR知之甚少,很多提交了成果的用户也是在强制政策的推力下才注册并使用了IR,但是后续使用和提交的动力不足。因此,机构库的相关负责人员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推广和营销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IR,多从用户而非机构的角度强化IR的优势和特色,使用户能真切的体会到机构库能够带给他们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培养用户的开放获取意识,增强用户对机构库的利用粘性。学科馆员应该作为文化大使或者信息的守门人,对用户开展IR教育,要用户了解IR的价值,推动用户利用IR[6]。也有些学者认为IR有丰富的优质资源,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发现它们,因此不需要推广。然而,从现实来看,IR的营销和推广是必不可缺的。然而,学科馆员在推广信息资源方面,有太多的资源可以选择,根本无暇顾及IR。此外,由于图书馆还不能担当意见领袖,所以学科馆员的游说和教育并不能引起用户对IR的过多关注,如果让知名人物来进行这样的宣传和推广,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7]。

IR的营销和推广需要机构根据自身的特色和IR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部署其推广和教育活动,在深入了解用户特征和用户需求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推广和营销服务,使用户能够实实在在地了解IR的功能和作用,抛却对IR的误解和顾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IR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采用IR培训、IR影响力和功能真实案例的讲解、IR价值剖析、交流会、面谈等形式。

2.5资源和平台整合服务

在资源和平台的整合服务方面IR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进行整合:

首先,IR的建设主体多为图书馆,图书馆本身专注于商业或特色资源的用户服务,而IR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也是图书馆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资源能够对机构之外的更多用户可见之外,对于图书馆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将IR与图书馆现有资源实现有机的整合。2013年8月,台湾中正大学就将IR元数据与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查询系统进行了整合[8],这一举措就是在为IR与图书馆其他类型的资源整合做准备。现有的图书馆数据基本都设计了关联准备,虽然关联的范围和程度存在诸多的差异,但是将图书馆的资源与IR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的整合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服务条件,IR应该充分借助图书馆以及其他优势资源的力量,发挥IR在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储备和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未来国家最重要的核心战略能力,同样也是机构发展的重要能力。IR不仅要与机构内的资源进行整合,还需要建立IR地区、国家、甚至世界的联盟,借助这些联盟的强大资源优势,将大范围内的机构内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一方面可以实现IR改变学术交流方式的诉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这些海量学术资源通过一个或多个平台实现共享,实现这些机构以及机构研究人员的协同,实现协同创新。

再次,现有的IR平台的交互性不强,信息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调。利用现有的各种数据关联技术手段,将各种和用户相关的学术平台整合,例如将用户的个人主页、博客、微博、社交网络以及google scholar等平台整合,可以提高用户对IR的利用兴趣和参与热情,将IR嵌入到用户的工作和科研环境中,使IR如同微博、社交网络一样在学术研究领域成为主流交流平台。

当然,IR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服务。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IR,支持书和期刊的电子出版,这些资源在该平台上免费获取,但是在电子商务网站(如亚马逊)上进行销售,希望通过这样的出版方式,逐渐扩大该出版平台的知名度,从而形成学术作品在IR中出版的新模式;中国科学院IR机构网格提供Google scholar、CSCL和Scirus相似资源的搜索。随着IR的发展和成熟,还会有更多的服务方式呈现给用户。

3 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制约因素

3.1服务理念还未成型

IR虽然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IR仍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很多机构已经建立了IR,但是IR的服务团队仍将关注点放在如何促使用户将研究产出自存储在IR中,以及如何帮助用户将研究产出存缴到IR中。很多图书馆的IR建设和服务人员认为,IR只有在资源非常丰富、IR发展非常成熟时,才是拓展IR服务和深化IR服务的最佳时机。实际上,IR的服务人员本身也大多数是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他们不仅能够利用IR资源,同时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其它资源,而且他们还与服务学科的师生员工经常的接触,因此他们无论从资源还是能力还是沟通渠道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化IR的服务已经具备了条件。只要这些服务人员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IR的服务意识,坚定IR服务的信念,在成型的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系统的服务方法,IR的普及和成熟指日可待。而当前从调研来看,这种理念还未成型,有一些雏形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但还远远不够。

3.2服务方式还不明确

当前的IR服务方式,无论是提供排行、浏览还是提供检索、推荐,对于用户而言,都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在信息消费市场中,都有可替代的更好资源服务取代IR,即IR的核心优势不突出,使得IR成了机构管理者手中的香饽饽,却遭受很多其他用户的冷落。这与IR的服务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服务方式不成体系、服务方式没有凸显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方式拓展和优化方向不明确等服务方式表现出来的不明确现象有很大的关系。IR要在充分调研机构用户、甚至机构外用户的需求特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创新的IR服务方式,让更多的用户在IR中有很好的体验,得到优质的服务效果,这是IR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3.3服务能力还有欠缺

IR作为对传统根深蒂固学术交流方式的一种突破,在很多学科领域被认知和接受的程度还很低。即使是IR的服务人员也有许多还不能充分地、真正地认识和理解IR的作用,只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服务状态,这与服务人员的IR素养有很大的关系。IR的发展离不开支撑团队的IR接受能力、IR学习能力、相关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及IR的服务能力,还包括与用户的沟通能力、IR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宣传和推广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的高,需要为IR的发展配备一支优秀的支撑团队,逐渐地培养这些人员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些人员的创新能力、服务意识、服务热情等方面对于IR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而从当前来看,很多机构的IR建设和服务团队在能力方面还有欠缺。在充分认识和理解IR的基础上,这些人员应该通过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探索IR的新的服务模式,坚定做好IR的信念,使得IR朝向卓越发展。

4 总结

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外IR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用户为中心从深化知识专题服务、参考咨询服务、资源推荐服务、推广和营销服务以及资源和平台整合服务5个服务模式来优化当前的IR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约以用户为中心的IR服务发展的3个主要因素。IR作为对传统学术交流冲击很大的知识库和知识服务体系,需要对其服务模式不断地开发、不断地拓展,强化用户在服务中的核心地位,围绕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使得服务和用户形成互相推动的发展模式,共同为IR的目标和机构的战略发展发挥最大的效能。从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用户对IR的感受和感知可知,以用户为中心的IR服务模式的研究,必将成为IR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

〔1〕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EB/OL].http://www. opendoar.org.[2014-05-08]

〔2〕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EB/OL].http://roar.eprints. org.[2013-06-20]

〔3〕陈晶.关于国内外机构仓储服务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Perceptions ofLibraries,2010:Context and Community[EB/OL].http: //www.oclc.org/us/en/reports/2010perceptions.htm.[2014-05-08]

〔5〕张冬荣,祝忠明,李麟等.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建设推广与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20-25〔6〕周佳贵.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08):118-121

〔7〕李璐.基于PRAC法则的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02):54-56,32

〔8〕中正大学机构典藏[EB/OL].http://ccur.lib.ccu.edu.tw/.[2013-06-19]

Study on User-centered Service Modes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Zhao Jing

The paper introduces five kinds of user-centered service models of IR,including deeply knowledge special service,

ervice around IR,resources recommendation service,promotion and marketing service,resources and platforms integration service.Then,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re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IR service including unformed service concept,unclear service model,insufficient service capabilities,which are the major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R services.

User-centered;Institutional Repository;Service Model

G250.74

A

赵静,女,1982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个性化发展与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馆员机构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