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劳模精神传递给每个株硬人
——访湖南省劳模、株硬集团科技部部长徐涛
2015-04-10
徐涛,女,1967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中南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党的十八大代表。现任株硬集团科技部部长、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主任、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核心科技期刊《硬质合金》副主编。
“五一”劳动节前夕,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省委大礼堂隆重举行,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硬”)的徐涛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这是株硬员工近15年来获得的劳动模范最高荣誉。
外表看似温婉秀气的徐涛一直从事着一份很是“硬气”的工作。她与号称现代工业“牙齿”的硬质合金打着交道,并且在这颇具挑战性的以坚硬著称的材料领域,带领她的研发团队干出了一份“硬气”的成绩。近十年来,徐涛领衔和承担了十多项国家、行业重大科研课题,多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倍受鼓舞:荣誉属于株硬
二十六年来,徐涛在株硬一直从事硬质合金生产、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她说能当上“五年一评”的省劳模,对她来说是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表彰劳模,今年是继1979年后时隔36年我国再次对劳模这一群体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进行最高规格的表彰,湖南省劳模表彰会的规格也很高,传递出的是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强劲主旋律。
徐涛说,这既是劳模的荣誉,更是劳动者的光荣。荣誉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责任。当上劳模心里首先想的就是自己还有差距,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一定不能辜负公司的培养和期望。
得知笔者要对她进行采访,她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接受了采访。因为她觉得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个人,更饱含团队的共同努力,实际上更代表一个层面、代表一个组织、代表一个单位。
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这次在省里参加劳模表彰大会的精神,通过某种方式向更多的员工去宣传。劳模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让劳模精神传播开来,让株硬全体员工一起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模精神需要一代代员工传承下去,她尤其希望有更多年轻的员工将劳模精神发扬光大。
劳模故事:行行出劳模
谈到一起受到表彰的其他劳模,徐涛内心充满了敬佩。有为千家万户带来整洁环境的环卫工人,有能开巨大的塔吊将一枝花准确插入细小花瓶技艺精湛的塔吊工人,有自学复杂编程会开各类高档数控机床的女工,有勤学巧干只需用眼看3秒就能配出开锁钥匙的机修工,有钻了数万个鸡蛋苦练出一手加工绝活的技能大师,有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的科研人员……徐涛说,其实劳模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做着十分平凡的工作,可以说各行各业出劳模。只要像劳模一样用心做事,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表彰会期间,徐涛与一位连续工作了一个月、刚从值班室岗位下来的电网运营室女工小黎住在一起。短短一天的时间,她深深感受到小黎对工作的那份强烈的责任感。小黎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正在调试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吃饭睡觉都念念不忘,总是用电话与值班室现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小黎说,现在是非常时刻,她的责任就是必须确保电力安全万无一失。
还有一位用焊枪描绘出彩人生的女焊工。她将最靓丽的青春奉献给一年四季都炎热如夏的焊工岗位,挥洒着奋斗的汗水,年纪轻轻就成了全国焊接技能大师,代表中国征战国际焊接大赛,作为唯一的女选手获得唯一的特等奖殊荣,而国外从来没有女电焊工,因此她被外国媒体誉为“中国电焊花木兰”。
她对徐涛说,她所在的班组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团队,她的前三任班长,有连续两届的全国党代表,也是全国劳模,有两位省劳模,还有她的师傅今年也被评为了省劳模。她是在前辈的激励和鼓舞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今年又从省劳模推评成了全国劳模,她觉得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的,她很受益。今年,她和三位前任班长、师傅一起站在了劳模的领奖台,一起讲述着劳模班组代代传承的感人故事,台下的观众热泪盈眶。
徐涛认为,每一位劳模都有着感人的事迹,学习劳模的先进事迹,感觉他们是那么的平凡,又是那么的伟大。正是他们立足岗位、尽心尽职、精益求精的无数个动人故事,展示着最可爱的劳动者形象与风采。
榜样力量:向劳模学什么
整个采访过程中,徐涛都在和笔者探讨一个问题: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是什么?徐涛说,当了劳模,自己对劳模精神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劳模精神也被赋予了时代的意义和新的内涵,每个时代的劳模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本质。徐涛表示,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的劳动热情,坚忍执着、勤奋敬业、进取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集中体现了劳模优秀品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不变的劳模精神。徐涛说,劳模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她钻技术,鼓舞她当个好工人,当个优秀的工程师……
徐涛对待事业有股子不服输的坚忍执着劲儿。公司曾开发了一种新产品派徐涛去某矿山做现场使用试验,客户一见到她先是一愣,然后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我们矿山条件非常恶劣,方圆十里都没有女性,你还是回去换个男的来吧。”这些话没有让徐涛有丝毫退缩,反而激发了她内心那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头。她的同学有的出国发展,有的留在科研院所,有的经商当老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诱惑也很吸引人,她却安安心心、认认真真、兢兢业业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靠的不是金钱,靠的是一种长久地坚持,靠的是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十多年前,一场令全球同行瞩目的知识产权官司,给株硬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徐涛内心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20世纪80年代,为追上世界领先水平,株硬花高价从世界硬质合金巨头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引进后生产的产品销售到欧洲,由于知识产权界定不清楚,株硬被对方以侵权为由告上了法庭。这场官司一打就是十年,最终虽认定株硬并未构成侵权,双方达成庭外和解。株硬艰难取胜,却失去了整整十年的欧洲大好市场机遇。当时,国内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市场95%的份额被进口产品所垄断。
透过这场官司,徐涛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绝对买不到的。国外供应商可以卖给我们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但其核心制造工艺技术却决不会转让,导致我们虽然花费巨大,引进了先进设备,却制造不出高端的产品。要突破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壁垒与核心技术封锁,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徐涛说:“我们以前做别人的配角,处在硬质合金产业链的初端,要从硬质合金大国变为强国,我们必须站在产业链的最高端。”看到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紧迫感和责任感更激发起了她和团队的创新激情。
近年来,徐涛带领研发团队,在消化、吸收国外硬质合金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施二次创新,跟踪国际前沿,攻克关键技术,突破行业瓶颈,实现了从引进技术“为我所用”到“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突破性转变。
她和团队用科技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近5年公司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和42%,专利技术几乎覆盖了公司所有的产品。她先后主持、领衔承担或直接参与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军工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十余项。
在研发的同时,徐涛时刻想着成果如何才能被市场认可,技术如何从实验室中走出去,快速实现产业化。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徐涛以产品专业化发展的思路,带领团队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原创性的高端硬质合金产品与技术,使株硬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科研工作中失败与成功总是如影相随。徐涛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关键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对于已经看到曙光的道路,徐涛认准了便不放弃。有好多次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咬咬牙挺了过去,结果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徐涛看来,劳模精神还体现在勤奋敬业、进取奉献上。她继承了前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事业为舟,勤奋为桨,以忘我的劳动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在株硬工作的二十六年,徐涛无论是做压制工、试验员、工艺员、质量员,还是从事科研开发、技术管理,她都脚踏实地,力争上游,努力做到最好。
刚参加工作时,她从生产最基层的压制班组干起。当时,压制工序中压模调整技术含量最高。成为一名压模调整工,是她当时的梦想。
徐涛认为自己不属于聪明类型的人,而是属于努力学、舍得干的人。业余时间,她都拿来拜师学艺,时间一长,大家发现这个小姑娘确实有很强的学习热情,都乐意教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涛以最快的速度当上了技术要求很高的压模调整工,打破了大学实习生不能直接做压模调整工的规定,与国外学成回来的师傅们承担一样的工作。
一年后,徐涛又主动提出要去其他两个工序去学习。这一决定让人无法理解。但她明白,只有在基层中实践,才能真正学到和掌握技术。她在生产一线扎扎实实一干就是十几年,徐涛熟练掌握了硬质合金主要生产工序的关键技术。就这样她从工艺员、质量员、计划调度、车间主任、厂长助理、主管技术副厂长、技术开发部部长、研发中心主任、科技部部长……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过来,不断地成长起来。
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更是如此。在同事们的眼里,徐涛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对工作与事业有着狂热的干劲,精力充沛,似乎永远不知疲倦。
2012年年底,徐涛有生以来第一次生病住院要做手术。她进院和医生商量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手术,术后没几天她就回到公司上班了。想到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马上要创建验收了,还有些工作急需完善;军工项目遇到难题卡住了,需要调整技术方案; 973计划项目成果转化,各项工作都迫在眉睫;要给营销人员做新产品培训,不然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因为放不下工作,她说只有回到工作岗位才会感觉心里踏实。
谈到成绩,徐涛很淡然。在她看来,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团队的力量,甚至经过几代人无数次的探索,正好在这个时代实现了。
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徐涛,深知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当年,她从前辈那里学技术,现在她一如前辈那样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在她看来,让公司科技创新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故而,她一直在努力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构筑公司产学研用紧密联动、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自2003年起,徐涛的精力由工艺技术转入科研开发。她从招聘技术开发部第一名员工开始,求贤若渴地寻找科研人才,组建人才梯队。
徐涛对工作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刚来的员工会感觉难以适应,但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年轻人很快就能独当一面。相处久了,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外表严厉、内心火热的人,不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有困难都可以随时找她。而她一定会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倾听,认真解答。如今,株硬研发团队已经壮大为100多人,是一支凝聚了国内硬质合金行业技术精英、研发能力最强的科研团队。
正是在徐涛言传身教的影响下,研发人员甘于寂寞、沉下心来潜心钻研技术,她带领的团队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团结协作,年年业绩名列公司前茅。
采访进入尾声时,徐涛说,劳模精神应该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代表着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和健康向上的一种力量。她总结道:“我们学习劳模,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忍执着、勤奋敬业、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团结协作、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等等。如果一个企业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蔚然成风,那么我们的企业一定会更强,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