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五大扶贫工程” 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2015-04-10王思铁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村藏区片区

文 / 王思铁

抓好“五大扶贫工程” 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文 / 王思铁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之年。面对新常态,扶贫开发更要加大力度,专注发展定力,激发改革活力,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近两年来,我省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7.37亿元,大力实施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五大扶贫工程”,减贫254万人,推进了“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进程。

全面小康的必跨之栏

新世纪头10年,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省扶贫开发取得很大成绩,广大贫困居民的贫困程度得到较大缓解。按照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到2020年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要与全省同步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根据新的扶贫标准,到2012年底全省尚有农村贫困居民750万,其中“四大片区”450万。他们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扶贫开发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是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的必跨之栏。

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困难、新挑战,过去单一的就扶贫抓扶贫的思路和做法,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扶贫开发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转变方式,走出一条综合治贫的新路子。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四川农村实际,于2013年5月中旬召开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抓好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五大扶贫工程’,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基础扶贫优化发展环境

【数字】1.1万多个贫困村实现村村通88个扶贫片区县11个通高速

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贫困地区抓住和用好国家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推动交通、电网、通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发展的“瓶颈”制约得以缓解。目前,四川“四大片区”88个扶贫片区县和重点县涉及的12个市州,有11个通了高速公路;有9个市州建有机场通航班并通铁路,其中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均有机场通航。修建了许多大中型水库,特别是所有大中型水电站基本都在贫困地区。大交通、大水利、大电力建设,为开发贫困地区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推动贫困居民外出务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全省1.1万多个贫困村都建有通村公路,实现村村通;绝大多数村通电,供水条件大为改善,普遍用上了自来水;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网络和通讯。投入大量资金开展贫困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国土整治开发等,使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又有了较大的改变。

专合社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产业扶贫促农增收

【要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支撑有力

贫困地区把贫困居民增收致富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目的,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布局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支撑有力的支柱产业,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农民增收。凉山州马铃薯有近300年的种植历史,州里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建立种薯、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加强“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突出“大凉山马铃薯”品牌,打造“中国绿色食品马铃薯之都”。2014年,全州马铃薯种植226.7万亩、产量70.3万吨,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30多元。古蔺县赤水河畔的马蹄乡处于常年干旱地带,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于甜橙生长。县里确定甜橙产业片发展,而今绿色无公害的“蔺州·马蹄”甜橙品牌扬名全国。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增收2000余元。

新村扶贫提高生活质量

脱贫路上丰收的喜悦 图/郑继明

【数字】611个整村推进启动彝家新寨建设250个村

2014年,《乌蒙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2014年年度实施方案》整合投入1953.17亿元。把扶贫新村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综合载体,科学规划,着力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加快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等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

能力扶贫打牢脱贫根基

【要点】藏区“9+3”计划贫困人员提升“八项能力”

四川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扶贫力度,扩大对贫困大学生助学规模,扎实推进免费职业教育,减少贫困代际传递。重点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职教攻坚计划和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农村学前教育推进等“七大教育工程”。藏区重点实施“9+3”计划,5年来财政投入20.8亿元,有3.65万名藏区“9+3”学生在内地中等职业学校修德练技,茁壮成长。比照藏区政策,四川从2014年秋季起启动实施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在新村聚居点建设。全年实施了611个整村推进和76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针对藏区特殊情况,启动实施藏区新居、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发展、扶贫解困“六大民生工程计划”,两年累计投入115.5亿元,取得巨大成效。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和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全年到位省以上资金39.87亿元、为计划的105%,启动彝家新寨建设250个村。新村扶贫使一批批贫困村出现了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的“五新”格局。13个县招生5000名。同时,出台多项政策普遍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在家务农人员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新农合,努力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由此,贫困人员社会就业、科技致富、外出务工、自我组织、防病治病、当家理财、自立自强和发展创新“八项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夯实了脱贫致富的基根。

生态扶贫改善生存条件

【数字】33.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生态扶贫投资21.59亿元

省政府取消了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按照《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总投入50亿元,实施全省“四大片区”88县的33.8万人因生存条件恶劣等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出台《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实施计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近、中、远期林业生态扶贫目标。近期的2014—2015年,计划完成生态扶贫投资21.59亿元,初步遏制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生态总体恶化的势头。同时,按照《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农村居民住房、饮水、用电、通讯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多数村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生态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得多数地方山青了、水绿了、田肥了、路通了、农民增收了、生存条件改善了,从而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主动适应新常态

毋庸置疑,“五大扶贫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新常态下的扶贫开发更加任重而道远。

一是要统筹兼顾。“五大扶贫工程”既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也是贫困地区群众的迫切诉求。实践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需要统筹兼顾、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五大扶贫工程”属于区域开发、综合扶贫的范畴,要充分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原则上不得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用于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活动,“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

二是要落地生根。“五大扶贫工程”,既是我省扶贫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根本举措。去年省上聚力推进扶贫“六项机制”改革创新,出台了精准扶贫、“四到县”制度、干部驻村帮扶、重点县扶贫开发考核等6个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重点,也是最艰巨的一项任务,不能光喊口号,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真抓实干。”各地都应把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作为根本任务,抓实、抓实、再抓实。

三是要清晰事权。对于新常态下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和省委明确要求清晰事权,“省市两级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资金和项目监管上”、“县级要切实负起组织实施的责任”。应从制度建设入手,清晰省市监管、县级实施的职能责任、内容手段。真正把扶贫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真正把责任、权力、资金、任务落实到县。逐步实现由政策扶贫向法治扶贫、建设扶贫向民生扶贫、粗放扶贫向精准扶贫、单一扶贫向综合扶贫、功利扶贫向良心扶贫的“五个转变”。

猜你喜欢

新村藏区片区
中国画《林涧·新村》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