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

2015-04-09阮敏丽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化装正确引导列宁

阮敏丽

“疑”是创新的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好奇心的一种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生好动、好想的年龄时段里,加强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质疑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

起初,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有思维选择性,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

二、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在做好预习的同时,要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师生朋友关系,营造学生敢问爱问的环境

课堂的活跃在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处宽松的心理环境,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应必须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四、加强示范,强化比较,帮助学生敢问善问

鼓励学生敢问倒是好教,引导学生善问却是一件不易之事。学生有个体差异,其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我在让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要求提问就各有千秋: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要想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我们教师就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如在教学《“绿色的办公室”》一文时,我向学生示范质疑一:“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质疑二:“只容得下一个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阅读时,要留意文章的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经过老师示范和小结后,学生再读此文,发现了新问题:“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字,而用“埋”字。

总之,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在教学中真正践行起来要费很多心血,但时代需要我们这样去努力,我们也不得不这样去努力。

猜你喜欢

化装正确引导列宁
波比化装
谁是那个化装的接头者
动物狂欢节
拉美有多少“列宁”?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正确引导开发幼儿潜能的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
列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