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条杀机

2015-04-09姜钦峰

意林原创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犯罪现场布鲁姆摄影记者

姜钦峰

“你要的头条发生在西街一号,是枪击案。我有一组刚出炉的被害人连续镜头,听好,我还有一分钟对管理人员和邻居的专访短片……五百美元。一口价,四百美元。三百美元,好吧,成交!”案发现场,一名独立摄影记者步履匆匆,边走边给电视台打电话,熟练地砍价。他的表情僵硬,似乎对这个价钱很不满意。

在记者身后,一名受害男子倒在血泊中,余温尚存。这个人的不幸死亡,为一名摄影记者带来了三百美元的收入。而那名男子横尸街头的悲惨画面,将出现在次日的早间新闻,作为头条滚动播出。没有人问过死者的感受。

《夜行者》可能是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黑色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媒体从业者的故事。导演丹·吉尔罗伊原是编剧出身,编而优则导,《夜行者》是他的导演处女作,获得了第八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主人公布鲁姆成为摄影记者纯属偶然。一天晚上,他开车路过一起车祸现场,看到一名摄影记者在现场拍摄。出于好奇,他追上记者问:“这会上电视吗?”那名记者答:“只要有流血事件,就会上头条。”“哪个频道?”“付钱最多的那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触发了他的灵感。

布鲁姆正为钱发愁,无意中发现一条生财之道,立即买了一台DV,如法炮制。他通过监听警方电台获取发案信息,赶到犯罪现场拍摄,然后转手卖给电视台。随着拍摄手法日益娴熟,收入水涨船高。渐渐地,普通的犯罪现场已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他开始策划更具爆炸性的新闻……

本片的台湾译名为《独家腥闻》,香港译为《头条杀机》,相比之下,大陆译成《夜行者》则显得温婉含蓄。近几年,银幕上出现不少反思媒体的片子,如韩国电影《我是杀人犯》,以及同获本届奥斯卡提名的《消失的爱人》,走的都是惊悚路线。

片中的布鲁姆体形瘦削,眼窝深陷,贪婪、冷酷、狡诈。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演员杰克·吉伦哈尔狂减了二十磅体重,他认为布鲁姆就像一只饥肠辘辘的土狼。布鲁姆更像一头嗜血的野兽,没有底线。他的新闻视角简单粗暴,只要能换钱的就是好新闻,画面越血腥越值钱。

布鲁姆原来的职业是小偷,昼伏夜出,以偷井盖或电缆线谋生。这样的人物设定,无疑是一个黑色幽默。一个街头小混混,从未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记者。他拍摄的新闻频频登上头条,甚至能左右电视台的收视率,他雇了一名助理,还潜规则了电视台女编导,的确够荒诞。

“只要有流血事件,就会上头条。”像这样的尖刻嘲讽几乎贯穿全片。布鲁姆拍摄一起兇杀案现场时,未经许可,悄悄潜入受害人家中偷拍尸体特写。电视台明知这些画面来源可疑,却无法抵挡收视率的诱惑,加以包装策划,依然作为头条播出。看到这个桥段,很容易让人想起前不久姚贝娜捐献眼角膜被偷拍事件。死亡已是人间大不幸,有的媒体却借新闻报道之名,大肆传播这种画面,对于当事人及其亲人无疑是极大的伤害,极其残忍。

布鲁姆刚入行时,女编导尼娜曾对他悉心指导:“我发现我们的观众更喜欢城市犯罪,受害者一般是富人或白人,在贫困者和少数族裔的人手中受伤……”媒体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正是基于对大众口味的分析。从这个角度说,观众也是帮凶。

猜你喜欢

犯罪现场布鲁姆摄影记者
与人为善的喜鹊
影响的焦虎
T台救美
脸书将收购伦敦人工智能企业 布鲁姆斯伯里
布鲁姆斯伯里第一季度营收增长19%
刍议犯罪现场重建的价值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浅谈疑似命案现场勘查的体会
论伪装犯罪现场的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