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大中修工程中路基下沉的处理和预防
2015-04-09斌黄婧奕
卢 斌黄婧奕
(1.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30046 ; 2.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330200)
浅谈公路大中修工程中路基下沉的处理和预防
卢 斌1黄婧奕2
(1.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30046 ; 2.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330200)
路基下沉是公路大中修工程中一种常见的道路病害,处理并预防路基下沉,一劳永逸的解决公路的路基下沉病害对高质、高效的完成大中修工程具有深远意义。
公路大中修工程 路基下沉 处理并预防
随着“十三五”计划的逐渐启动、逐步开展,改革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神州大地一片繁忙景象,各项建设项目开展的如火如荼。道路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满足日益加大的交通量需求,交通条件的改善势在必行。为此,国家十分重视各类公路的改建,每年都特批款项,用于各级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建设。
在公路大中修工程施工中,地基下沉是一种常见病害,要治理下沉地基,首先应当了解路基下沉的原因,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地基下沉的原因
地基下沉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地面水的侵蚀。我省位处江南水乡,地理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341毫米到1940毫米,加上地表河网纵横,湖泊密布,水域众多,故而地面水十分的丰富。地面水的浸渗和径流的侵蚀对公路地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引发了地基发软、基础掏空等多种病害,从而造成了地基下沉。
第二.超载超限和重载车辆的碾压破坏。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量不断加大,各种超载超限车辆和重载车辆也不断涌现并呈日益上升趋势,车子的载重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道路设计承载能力,重载车辆的碾压严重破坏了道路的结构,从而,使得不少基础薄弱路段的地基出现下沉。
第三.道路施工缺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卓见成效,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公路的大规模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良莠不齐,加上施工理念不完善,施工机械配备不齐全,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故而,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留下不少隐患。例如,在地下水位较浅处没有相应设置截、引、排措施,从而,给地基下沉留下隐患。
二、地基下沉的处理
对于下沉路段的路基,应当将下沉处的基层、土基彻底挖除,然后换填新土。换填的新土尽量选用沙性土,坚决不能选用易水溶的土壤。
对于地面水、地下水丰富的路段,我们针对情况,不同处理:对由于地面水侵蚀而造成下沉的路基,应当修砌边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将可能停滞在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防止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渗入路基。边沟、排水沟尽量采用直线形,对不可避免的转弯,则应当采用弧线形,弧线的半径不宜小于10米。与此同时,可以适当调大边沟、排水沟的纵坡,确保地面水可以及时排走,在边沟、截水沟的沟底、沟壁、出水口等部位,我们都应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因水流渗透和冲刷对地基造成破坏。
对由于地下水侵蚀而造成下沉的路基,则应当设置暗沟、渗沟、渗井等设施,将地基范围内的地下水水位降低或拦截地下水并将其排除到路基范围以外。暗沟须沿路线方向布置,在低洼地带或在天然沟谷处,则应顺山坡的沟谷走向布置,它的沟底必须埋入不透水层内,顶部应该设置混凝土盖板或石料盖板,板顶上填土厚度应大于0.5米。渗沟应设置排水层、反滤层、封闭层,沟底部应埋在最下面的不透水层;开挖渗沟时应从下游向上游开挖。渗井一般在地下水埋藏较深或由固定含水层时采用,其顶部四周应用粘土填筑维护,井顶应加盖封闭。
三、地基下沉的预防。
针对以上原因,在道路大中修工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了解该路线的交通状况,对于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尤其是重载交通量较大的路段,设计时尽量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设计。
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选派施工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不能敷衍塞责;对于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路段,我们应当参照实际情况,在设置边沟、排水沟、暗沟、渗沟、渗井等排水措施的同时,应该加大对道路水沟的保养力度,对于损坏的水沟,一经发现,就应及时进行修补,确保水流能够及时排走,避免填方路段路基基底出现淤水。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道路的坡面防护力度,在进行坡面防护时,可采用植物防护和圬工防护,保护路基的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美化路容,协调自然环境的作用。对于临水的边坡,则可以采用铺石、抛石、石笼,建造丁坝、顺坝、防洪堤等导流构造物进行防护,防止水浪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此外,在路政管理上,我们应当加大对超载车辆的打击力度,防止超载车辆对道路的碾压破坏。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现实大中修施工中,我们可能遇到各类地质问题,对此,我们应该联系理论,结合实际,推陈出新,不断创新。这样,才能针对情况,有的放矢,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更多难题。在道路的日常养护过程中,同样不能固步自封,一味的因循守旧,而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借鉴使用新工艺、新方法。
U455
B
1007-6344(2015)05-0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