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2015-04-09皮建华周晓英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物证卓越科学技术

代 勇,皮建华,王 文,周晓英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代 勇,皮建华,王 文,周晓英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国内实践型工程人才的重大计划,文章通过分析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学生为核心,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意识、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理论实践并举、学校和基层公安并重为手段,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支撑的刑事科学技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

卓越工程师;刑事科学技术;培养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对工程教育进行的一次重大探索,其目的在于在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1]。其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改革措施主要是通过“卓越计划”参与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得以实现,其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因此“卓越计划”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本科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重要的二级学科,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但随着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基层公安机关对刑事科学技术人才需求的条件与目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基层公安机关对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的需要,因此,如何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整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合于基层公安机关的卓越刑事科学技术工程人才,是本专业开展“卓越计划”面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

一、当前刑事科学技术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刑事技术专业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基本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但是由于整个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部门办学的封闭性较强,因而在刑事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距离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定位不尽明晰,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根据公安部“两为主”(县区公安机关以现场勘查为主,现场勘查以技术人员为主)和“三必须”(现场必须勘查、质量必须保证、鉴定必须准确)的要求,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公安实战需求为中心,本着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宗旨和发展思路,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从基本知识技能训练到综合知识技能技术训练,再到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的培养思路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但目前专业课程的设置,仍然以 《痕迹检验学》、《文件检验学》、《刑事影像学》、《法医学》、《刑事化验学》五门课程为主干课程,没有考虑公安基层需求的变化开设与公安信息化、视频侦查等知识有关的课程。同时,教材内容缺乏足够与之配套的实验及典型案例教材,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单纯的理论讲授过多的现象,内容与实践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学生毕业后需经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才能胜任工作岗位。

(二)学生实习较为粗放,实习效果有待提升。

鉴于基层公安的具体条件及学生管理等方面原因,学生的专业实习往往安排在基层派出所,实习内容也以巡逻、出警为多,没有进入相应的技术部门参与现场勘查、物证鉴定等专业技能的工作与锻炼,难以真正了解基层公安机关对刑事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实习流于形式,未能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力量亟需加强。

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能否出优秀的工程人才。然而,由于公安院校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教师数量引进不足,且大多来源于相关院校毕业,缺乏公安实战经验,加之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基层公安人员的工作任务均比较繁重,教师与教官的双向交流机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安教学与公安实践脱离,不能从公安实际工作中发现研究课题。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广阔的专业视野,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未来刑事科学技术工程师。

二、以实践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

为了实现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基层需求为导向,通过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方式,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构建与完善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以公安实战为导向,改革与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围绕基层公安对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的要求,整体优化课程结构,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体现学科前沿知识的新教材,力求在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带到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在课程设置方案中,贯穿“模块式课程组合,复合式能力培养”的理念,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设置三大课程模块:犯罪现场勘查模块、物证检验鉴定模块和刑事技术信息化应用模块。

犯罪现场勘查模块,弱化组织与指挥、外围的追踪与搜索等内容,围绕现场勘查能力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如何去寻找、发现、提取、固定处置现场上有关的各类痕迹物品,突出不同类别案发现场勘验的程序、规定和要求等内容,侧重犯罪现场分析与重建。

物证检验鉴定模块,对现有的痕迹检验、文件检验、视听技术、理化检验、法医物证检验课程群进行适当调整,突出视听技术、生物物证、痕迹物证及微量物证的检验鉴定,突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突出检验鉴定为证据、案侦工作服务的方法和思路。

刑事技术信息化应用模块,建设以现场勘验系统与视频侦查系统为核心,以指(掌)纹识别系统、足迹识别系统、DNA查询系统等为支撑的课程群,强化学生物证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违法犯罪人员信息采集与管理能力、现场信息采集与比对能力、信息研判与深度挖掘能力,突出信息化应用在案件侦破中的引领地位。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实与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践)教学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组成部分,在理论课基础上,构建与之匹配的分层次、模块化、独立性的实验(践)教学体系,同时改变教学模式,变“先学习后实践”为“边学习边实践”和“边实践边学习”,变“静态学”为“动态学”,变“死学死用”为“活学活用”[2],形成“理论实验(践)并举、学校和基层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采取在校内以实验室开放为主要形式,在校外以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为重要补充的手段,不断完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

在校内实践教学中,按基础性、验证性,小型设计性与综合性分层次地编排实验内容,充分提炼科研成果和公安实战中的典型案例,实现实验内容既能体现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符合刑事执法实验教学的规律与要求。对有条件的实践课程采用小班制授课方式,以教学团队的形式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方案的讨论与确定、实验室实验、实验总结等工程素养与能力培养过程。

完善刑事科学技术综合训练实训项目内容及考评体系,实行项目负责制,在模拟各类案发现场训练中,让学生通过对案件现场物证的发现、显现、固定、提取、分析、检验鉴定到时信息查询全过程进行实战演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分工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理解岗位间配合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刑事执法团队意识。

在校外实践中,加强本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深度融合、联合培养的教育共同体,积极与基地教官探索“1+1+1”(1名民警、1名辅警与1名实习学生)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共同制订实习内容与方案,通过基地的考勤记录表、实习见习鉴定表、实习见习日记、实习见习总结等方式规范学生考核和评估体系,确保校外实践质量。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改善与加强教学管理质量。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要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以“校局互动”为主要平台与载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师与基层教官的双向互动,如教师定期到基层公安挂职锻炼,教师不定期深入公安一线参与案件侦破工作,联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聘请有丰富公安实战经验的基层教官定期或不定期为学生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等,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同时,从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健全与完善教学管理与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制,改革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将对教师的评聘与考核从侧重评价其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评价教师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与创新成果等方面,对每个常规教学活动进行常态评价与考核,改变考核方式,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3]。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有效地建立质量监控、评估与反馈机制,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确保学生在每一项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三、结束语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既要遵循通用标准进行学生培养,即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又要按照公安技术专业标准改革培养体系,突出行业特色。在培养过程中,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为一体,研究有效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机制,建立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1]张韦韦.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教育与职业.2010,(7):20-22.

[2]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人才培养.2011,(7):25-27.

[3]扶慧娟,等.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55-158.

On Crim 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Education System Basing on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Goal

DAIYong,PIJian-Hua,WANGWen,ZHOU Xiao-Ying

The"Excellent Engineer Plan"is a significant project propos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raining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alents.Through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in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students as core, practical needs as guidance,focusing on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using the methods from the theory in school and practice in public security and being supported by cours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suggests a new education system for training the criminal technology excellent engineering talents.

Excellent Engineer;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ducation System

D631.15

:A

:1674-5612(2015)01-0112-04

(责任编辑:赖方中)

四川省教育厅2013-2016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P0494)

2014-10-01

代 勇,(1973- ),男,四川泸州人,博士,四川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微量物证、毒物与毒品物证鉴定。

猜你喜欢

物证卓越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原野侦探课 第三节 关键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