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科创:顺时应变
2015-04-09王铮
文‖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杨浦科创:顺时应变
要创新一定要站在潮流之尖
文‖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当所有竞赛者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时候,准备做得好的跑得会更快。”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董事长官远发对《上海国资》表示。
随着今年5月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22条落地,杨浦区已明确成为建设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之一。
杨浦科创因此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与园区开发类企业不同,虽然杨浦科创集团旗下亦有诸多园区开发与运营企业,但其极少有土地开发资源,吸引和孵化企业所需要的载体需要其另辟蹊径。
但正因为如此,杨浦科创集团的运营似乎更为灵活。
杨浦区从创新企业不足千家增长到6000家,世界500强地区总部从无增加到8 个,硅谷银行在杨浦设立了国内第一家外资科技型银行。
同时,杨浦科创的净资产从成立时的10亿元增长至于目前的17亿元,总资产从25亿元增长至接近40亿元。目前杨浦科创旗下有3大业务板块,其一为载体开发,其二为企业服务,其三为科技投资。
“未来,参与科技类创新类企业投资会是我们的重点方向。”官远发表示。
从杨浦科创的成长轨迹来看,其并不困于现实,善于判断和抓住时机,市场亦为他们让开了道路。
开始
杨浦区转型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从其首先与宽带资本合资设立云计算创新基地公司开始。
“这其实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2010年,上海市政府推出云海计划,但当时市场并未熟悉这个产业,没有发展基础又无利可图,响应者寥寥。”官远发介绍。
在市场观望中,杨浦区脱颖而出。
此时,国内著名云计算产业投资基金宽带资本看中了杨浦的“创智天地”。该园区是杨浦区于2003年启动的标杆性项目。
“‘创智天地’的规划在当时是很领先的,在其之前,已有的科技园其实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模式,即城市功能分区,办公住宅商业分开,而在创智天地的规划当中,我们是以用户为核心来搭建一个全新园区。”科创集团总经理助理杨苓对《上海国资》表示。
据了解,创智天地的特点,一是办公、住宅、文化休闲交流和商业一体化,在其南面即是一百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城市配套给园区带来的是24小时不打烊的环境。另外,园区的北部是新江湾城,大约10平方公里。
“这个10平方公里给创智天地的企业带来了产业拓展空间,等到新产业孵化出来是需要扩散出去的,而新江湾城给了企业就地扩展和辐射的空间。”杨苓介绍。
加上杨浦的高校人才集中的优势,宽带资本有意在杨浦区建立云计算基地。与此产业更吻合的是,杨浦当年已被选为上海首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区,杨浦区委区政府的态度是,正在转型的杨浦区应该积极引领产业发展。
很快,杨浦科创集团与宽带资本合资成立云计算创新基地公司,致力于帮助云计算创新产业发展。
杨浦区亦顺势将云计算产业定为区域重点发展产业,聚焦发展“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
杨浦区为此专门制定了针对云计算产业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房租补贴、购买中介服务、人才配套服务、专业平台服务等5大方面。
目前,云基地已汇集200余家企业。
“在过去5年当中,我们做得很吃力的事情是寻找一批云和大数据技术创新的企业,但我们的感受是,要创新一定要站在潮流之尖,与其跟在别人背后创新,不如站在潮头所在的地方。我们很幸运,及早抓住了这一轮产业变革的的机遇。”官远发表示。
拓展载体
不过,杨浦科创仍有其发展短板。其先天缺少土地资源。
“2003年左右,我们全区能摸索到的载体只有30万平方米,今天大概能凑到300万平方米,但无论是30万平方米还是300万平方米,其实都没有能力来吸纳更多的总部或是更大的航空母舰落户。”杨苓介绍。
杨浦科创如何突破?
“既然是科创中心承载区,载体资源是基础性的,如果没有载体基础,根本谈不上转型发展。”官远发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杨浦科创放弃了传统的地产开发模式,即拿地——投资——建设。
“实际上,我们也认为传统的地产开发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建设时间也较长,无论主观或客观,我们都必须改变发展模式。”官远发表示。
杨浦科创采取了两种办法拓展空间。
“我们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杨浦区以前是老工业区,市属国资在区域内留下有大量的旧厂房、仓库,我们以租赁的方式改造成低廉的办公场所。”官远发表示。
杨浦科创正与上汽集团旗下拖拉机厂等企业合作,租赁其旧厂房进行改造。拖拉机厂位于杨浦区国定东路,上海市教育局设立的大学生基金会在此落址。“我们将其打造成创业天地,提供低廉的办公空间,满足种子期和苗圃期企业的需求。”
另有合适的厂房和仓库,则分别打造成现代知识性工厂,让旧厂房具备创业创新氛围,吸引金融、设计、软件信息类企业进驻。
此外,杨浦科创瞄准了区内开发商。
“从外地来杨浦区进行商务楼宇开发的开发商,不一定熟悉区内企业的培育情况,也不了解企业所需,而我们可以搭建其与企业的桥梁。”官远发表示。
杨浦科创采用包租或者代理招租的方式对接企业需求。
“比如,一家江苏的企业在杨浦区建设了一栋商务楼宇,除两个楼面自用以外,其余都要对外招租,我们听闻后,就将大楼整体包租下来,旗下云基地公司则将其进行了改造,招租效果很明显。”
事实上,杨浦科创吸引企业的理念是强调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的核心观念是连接一切,不一定是你的,但只要连接它就可以。”杨苓介绍。
所以,在园区发展当中,杨浦科创希望自身发挥出连接器的作用,“园区的价值就在于我们能不能把入驻企业的优势变成是园区的优势,以前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容易说引进了多少家企业,总产值增加了多少倍,但是这些企业和企业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关联,这些企业是因为优势政策还是因为载体吸引?”杨苓表示。
杨浦科创希望企业受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的吸引。
“我们把上下楼变成上下游,把邻里关系变成是上下游关系。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足够聚焦,尤其在重点产业领域更要聚焦最深,比如我们的创智天地就聚焦于云和大数据,这样园区连接器的作用才能发挥得越好”。杨苓介绍。
投资+金融
目前,园区企业均认可,从“房东”转型为投资才是可持续的。
杨浦科创决心变成“股东”也由来已久,且发展迅速。“目前园区企业中,大学生初创型企业只有100多家,其他企业都已进入孵化期、加速期。对初创型企业来说,主要是物业服务+政策扶持。但随着企业不断壮大,融资、审计、担保、评级等全方位的服务需求就更为迫切和强烈。房东的角色必须转型。”杨浦科创表示。
在这种观念指引下,2011年初杨浦科创成立了创投公司,2012年杨浦科创与宽带资本和上海创投又组建了第一支面向初创企业的云海创投基金,“基金采取资金+基地的模式,股东亦有园区内企业。”其后,其又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并承担区内担保公司改制任务,参与再担保业务领域,亦为区内企业服务。
截至目前,杨浦科创已经开拓了包括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投贷联盟等创新金融产品,并意图参与区内企业改制,辅助区内企业上市。
“我们不会刻意扶持哪家企业或哪个行业,我们所做的只是帮助创业企业清楚障碍,比如提供信息发布,行业联络,构建平台,帮助其熟悉政府管理流程,或者参与股改,提供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