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2015-04-09

山西建筑 2015年31期
关键词:监理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姜 建 领

(广灵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山西 广灵 037500)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姜 建 领

(广灵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山西 广灵 037500)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从管理、材料、监理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并探讨了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策略,包括建立管理系统、加强现场监督、推广新技术等措施,以建设高品质的建筑。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因素

0 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主观人为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两个大的方面,从主观上来讲,前期的设计、考察到选材到施工到质检每一步都对建筑的质量产生影响,而从客观来讲,气候的变化,温差的改变以及其他方面的自然因素也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不同于工业产品可以进行返工和修复处理,所以在质量方面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建筑施工项目工程复杂,工作量大,涉及到的内容多,因此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是来自多个方面,比如项目的可行性、材料、人员等。这些都增加了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难度,使建筑工程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建筑质量控制难的特点。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量大,时间长,所以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质量控制的重点也发生转移,随意易变性也是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此外,建筑工程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在质量监督方面也较为复杂,导致建筑项目质量控制复杂化。

2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管理因素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且建筑项目的管理因素与控制因素已成为了建筑施工环节中的关键因素。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者应首先明确他们的责任,积极参与管理,并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工程的施工者还应亲身深入施工现场,根据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进度,制定工程质量保证计划,并密切监督工程的实施进展。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单从施工过程中强化工程的质量往往是不够的,还应对工程进行相应的检查,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总而言之,工程项目还应该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管理中应以质量为核心,切实保证建筑工程的良好开展。

2.2 材料因素

通常情况看来,材料因素主要涉及建筑材料、半成品以及配件等等。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包括材料的采购、材料的实验与检验、材料的运输以及材料的使用,这四方面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材料与半成品的质量也对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位杰出、优秀的施工者会十分注重工程的质量,他们能够明确意识到工程的节约是绝对不能从质量上削弱的。进入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建筑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呈现出多种多样,其中不乏一些质量较差的产品,由此可见,对材料与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2.3 监理因素

监理机构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肩负着质量检查验收的职责,可以说,监理是每个施工阶段的质量把关者。我国的建筑监理机构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不但使建筑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比如监理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理制度,监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偏低,监理技术、装备等较为落后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应当提高监理管理水平。

3 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策略

3.1 打造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

我们无法完全消除安全隐患,但需要妥善做好质量管理这项系统工程,努力使管理全面化、规范化,与其消耗大量财力物力后期弥补质量问题,不如先前对建筑工程保障质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一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质量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预防质量缺陷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其次,优化预控措施,谨慎仔细地审查细节构造,设计蓝图是整个工程的灵魂支柱,施工人员必须全面了解设计图纸,并进行会审工作,精雕细刻,此工作不仅纠正设计部门出现的差错或者遗漏,并及时提出补救措施,更能深层次地明确施工方案、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等等。

3.2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鉴于建筑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生命线,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是工程的重中之重的环节。首先,采购材料时明确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质量标准,保证任何进场的材料都必须有产品合格证等证明,并通过多次抽检的方式进行材料验收,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一律否决。此外,原材料的管理不当也将降低其质量,如随意堆放等等,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影响施工的质量,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健全原材料的管理体制。

3.3 加强施工现场监督与设计审查

要达到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保证每一项施工工序的质量,而保证各项工序质量最简单同时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监督。监督与检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监督的初衷是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而检查主要是每道工序完成后的验收并作出结果统计,如若检测不合格,绝对不能进行下一项工作,监督与检查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监理机构应当建立多重审查机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内部的质量控制标准,严格审查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等资料。同时,应当着重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应当配备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保证质检员有着充足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专业知识,严格监督管理现场施工质量,做好检查记录,为下个项目的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此外,要严禁虎头蛇尾,做好工程收尾阶段质量管理。很多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重视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质量的控制,到了工程收尾阶段却忽视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工程虎头蛇尾,殊不知,竣工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工程项目是否合格的一个决定阶段。在这一阶段的监督管理中,要对整个工程进行综合的评定与审查,通过层层验收,层层的把关,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合格与否。与此同时,相关的竣工验收人员还应该根据竣工验收的相关法律规定来做好建筑的防护工作。

3.4 完善新技术推广机制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建筑行业新技术新设备逐渐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设备能够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施工质量,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和建筑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的联系,完善相关机制。科研机构要不断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从而促进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建筑施工更加有序高效。

4 结语

综合来讲,建筑工程质量至关重要,这也要求我们的施工人员和参与施工的质检和管理人员们能够认真仔细的完成好本职工作,在材料、管理和各方面监督上起到好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和高品质的建筑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由于个人经历和学识有限,文章存在的不尽完善之处仍然需要相关人士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 郭 琴.谈乡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J].安徽建筑,2014(1):172-173.

[2] 顾云鹏.谈建筑工程防水技术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112.

[3] 卢济波.浅析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124.

[4] 董洪亮.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展望,2014(17):25.

Research 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Jiang Jianling

(GuanglingHousingandUrbanandRural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Guangling0375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from the management, materials, supervision three angle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e of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discussed the strategies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cluding establishment of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on-site supervision, promo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o build high quality buildings.

building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factor

2015-08-23

姜建领(1977- ),男,工程师

1009-6825(2015)31-0197-02

TU712.3

A

猜你喜欢

监理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