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税务预算管理很有必要
2015-04-09花玉刚
花玉刚
税务预算也称纳税预算,是企业采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目标控制的一种管理方式,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税务规划的总体安排,是实现短期税务目标,实施远期税务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以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决算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应缴纳税金情况的预算,是一个企业一定期间内如何计算和使用应缴税金的一种详细的计划,是企业对未来整体涉税资金流量的总体安排。如何通过编制税务预算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预防和化解财务、税务风险十分必要。
一、税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对于内部控制中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综合经济管理的负担,只要做到合理纳税就不存在大的风险。其实税务风险的存在,往往并不一定是企业的主观不遵从或者故意避税等原因造成的。有的税务风险源自企业对税收政策把握的不到位,导致对涉税事项的处理与政策的规定出现偏离;有的风险则表现为企业对税收政策调整产生的预期所带来的风险。但是,现阶段,许多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处于低级阶段,普遍存在税务风险意识薄弱、内部控制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等问题。
(二)对通过税务预算全面管理税务风险的内涵认识有偏差
很多企业对税务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考虑战略规划的制定时,没有考虑税收因素;只停留在微观经济活动预算开支的监督上,在企业股权和资产置换、重大并购、重组和国际交易活动中,对税收政策研究不够,对重大经济决策及整个预算活动中涉税环节考虑不足,很容易造成涉税问题;一些企业财务部门对生产供应、销售、投资、筹资、分配环节的涉税问题关注不够,也很容易造成风险。
(三)税务预算管理比较粗放,预算编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比较粗放,不够细化,没有分项目、按部门来考虑,对分项目、按部门的子目考虑进而编制税务预算更是无从谈起,预算执行采取宽打窄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涉税项目不进行科学的论证,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编报税务预算时不经过慎重研究和讨论,仅由财务人员凭想象或经验按比例编报几个数,造成税务预算与各单位的实际納税情况差距较大。
(四)缺乏通过税务预算进行税务内控体系建设的全面规划
从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有一定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但是风险流程的过程缺乏全面规划,想到哪里是哪里,没有一个统筹规划性的工具,相互间缺少相互制约的约束机制。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流程、制度等定性的理论上面,管理流程更多的在走形式,不能与企业的相关战略计划相适应,并没有渗透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税务风险管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加强税务预算管理,健全内控体系的几点建议
加强税务预算管理,健全内控体系,需要从预算管理的本质入手,也就是说要解决是否要编制的问题、如何分解落实的问题、怎样更好地执行以及评价反馈完善的问题。以提高认识、建立模型、深化分析、改善流程、来健全企业税收内控管理体系。
(一)实施税务预算管理,健全内控体系,提高税务预算的管理层次、需要提升对税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
在传统预算管理中引入税务预算管理,从重资金投入管理转向重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全过程绩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理念的一大变革。笔者认为,需要提升税务预算的管理层次,将税务风险的防范于控制纳人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与管理,依法纳税,以保证企业任何一项决策均要考虑税收风险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纳税风险管理,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面对税务风险,时刻保持警惕,在战略目标设定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并且要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通过税务预算对税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企业税务人员应深度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包括参与重大投资、并购与重组、重要合同签订等活动,使企业战略和经营决策从一开始就考虑税务风险。
(二)实施税务预算管理,健全内控体系,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识别模型和指标
企业应在考虑自身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如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耗情况等各类与税收相关的数据信息等,根据行业的经营特点,由“浅”到“深”,由“粗”及“细”,抓住针对性强、效果鲜明、对比直观、公认程度高的评估指标比如成本利润率、税收负担率、税负增减变化率、资金周转率、利润率、单位能源消耗比率等动态指标进行分析,考虑税收法规和管理的要求,充分分析行业管理中的现状及企业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对其中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以此为基础设定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分税种税收预警指标:包括税收差异率、投入产出比率、产品产量、应税销售收入、毛利差异率,为纳税评估模型的最终建立打下基础。
(三)实施税务预算管理,优化分析手段、深化预警分析制度是健全内控体系的基础
编制税务预算,不是为了编而编制,而是为了通过编制预算来发现生产经营中的税务风险控制点,这就需要通过建立分行业的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包括关键性指标参数表及相应的指标计算公式等,运用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增强纳税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完善企业的税务内控体系。一是以行业分类为基础按行业设定税负预警率,数据评估模型及评估指标标准值。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包括申报数据与预警值和财务会计报表数据相对比,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横向比较,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相比较,再次依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勾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通过这种关联性分析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四)通过编制税务预算,逐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
正常来说,纳税人都是按照企业作业流程以及作业链情况来考虑是否纳税,但发生业务在先,履行纳税义务在后,一些业务流程会导致潜在的税务风险,如混合销售、兼营业务等。通过编制税务预算,将经济业务进行分解,按照业务流程结合企业管理子模块,将每一个控制点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管理模块的职能上,并落实到责任人员,使流程设计和组织设计达到有效的结合,以实现组织、项目、流程的三维结合。反过来,通过企业应对程序化、日常性、重复性或对突发税务处理事件的控制方法,编制涉税事项流程图,完善税务流程及操作手册,具体办税人员能按照流程图去规范企业涉税事项的办理,防止意外操作或疏忽遗漏必要的环节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或由此带来的损失。
(五)对编制的预算进行审计和检查,对预算的编制进行评价和反馈,完善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税务审计,可以知道一些新的税务政策是否已经了解、对政策理解把握是否同税务机关存在冲突、以发现税务风险管理流程是否得到认真执行、预警分析制度是否有效、税务风险识别模型和指标是否完善,企业重大交易事项是否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和后续跟踪管理等等,通过对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各因素进行分析,防止企业因为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企业的税务风险,通过税务审计,及时对税务风险控制效果进行检查、监督,得以有效的避免税务风险,减少税务机关的稽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