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实体经济的油门——从中国煤炭业说起
2015-04-09魏葳
魏 葳
新闻事件:中国煤炭业全面亏损
2015年4月10日,一条来自《中国证券报》的重大新闻,赫赫然见诸于中国各大财经网站的首页:《煤企全面亏损煤炭增值税或下调至13%》。该文中说:进入2015年,煤炭价格一路下滑。4月8日最新一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5500大卡动力煤报收于459元/吨,已经连降13周。今年以来下跌了66元/吨,跌幅达12.6%。
除了煤价,煤炭产销量、进出口量、发运量、库存等多个运行指标,也呈现恶化趋势。2015年一季度煤炭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3.5%,全国煤炭销量8亿吨,同比下降4.7%。全国存煤已持续39个月超过3亿吨。
这一组数字,一个比一个沉重。一个比一个让我们揪心,尽管我们做了许多努力,但依然没有看到形势好转的希望。煤炭销售的旺销季节已经过去,煤炭销售的淡季已经到来,中国煤炭企业的日子越发难过。
超过了三亿吨巨量煤炭库存,迫使大型煤企不惜血本地“割肉弃市”。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煤炭业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
自2012年5月份以来,煤炭经济下行态势已经持续36个月。煤炭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面达80%以上。中煤协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1268.5亿元,同比减少1089.3亿元,下降幅度高达46.2%。这样的数据读来让人惊心动魄。中国煤炭企业的亏损竟严重如斯!能不让人忧心如焚吗?
中国煤炭业仍是严寒的冬天
2015年夏天,中国的任何一个行业,其生存之困境,都不能与中国的煤炭行业相比,中国煤炭业这个严寒的冬天,已经历时三年了,可直到写作本文的今天,我们一点都看不到严冬之后的春天在哪里。
中国煤炭行业的全行业亏损,全行业的啼饥号寒,赤地千里,哀鸿四野,已经让我们无法沉默,我们不能不痛呼:救救中国煤炭业!
笔者亲眼看到,面有菜色、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煤炭工人们,千里迢迢,从陕北跑到西安,背着行李卷儿,睡在陕媒集团的大厅,围困陕煤集团大楼,他们已经半年多没有拿到工资了,去年的工资至今都没有结清。他们要吃饭,他们要生存,他们一家老小要活下去!
矿长们两手一摊说,煤炭的价格已经跌破了成本线,生产得越多赔得越多,借钱都没有地方去,你让我们怎么办?不停产能行吗?真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啊!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仔细研究中国煤炭业的困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中国煤炭业自身的问题,问题出在中国煤炭业外部的生存环境。也许,这个结论会让我们感到有点欣慰。也就是说,中国煤炭业的病只是皮外伤。如果是病入膏肓,侵入到五脏六腑,即使华佗在世,也无力回天了。
追本溯源,煤炭的采掘成本并不高,中国煤炭的质地大多很好,煤炭的坑口价其实很便宜。而过高的物流成本,从陕北的榆林,神木,运到连云港,煤炭的价格翻了好几个跟头,物流成本大大地超过了煤炭的采掘成本,使得煤炭价格失去了竞争力,在与进口煤炭的抗衡上,处在绝对的劣势。
2015年4月,国内南方港口5500大卡来自印尼的进口煤炭,到岸价仅为450元/吨左右,而国内北方港口5500大卡煤的价格为510元/吨,大型煤炭企业的销售价格为529元/吨。
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每吨的价差为60到80元。如果按照每吨530元计算,价差不超过16%。
这就是中国的发电企业,竞相使用进口的煤炭,而拒绝使用国产煤炭的原因所在。凭借着价格优势,质量低劣的进口煤炭打败了优质的国产煤炭。问题就出在这里。
对此,我们不能不问,为什么漂洋过海,万里之外远道而来的进口煤炭,会比中国自产自销的煤炭更便宜?
是因为煤炭开采人力成本的上升吗?不是。
据我国商务部发布的消息,2015年3月5日,全国煤炭主产地动力煤坑口平均结算价格为142.81元,坑口价一百多元的煤炭,运到连云港,价格居然超过了600元!
问题的症结出在流通环节,出在中国昂贵的、每公里超过了两元的公路收费。中国的物流成本大体在物价总额的18%,国外的物流成本很少有超过10%的。尽管这个比例已经很高,可物流成本摊在煤炭上比这要高很多很多。在国产煤炭销售价格中,物流成本竟占到了70%!
如何降低煤炭的物流成本?中国的收费公路能不能为煤炭运输网开一面?中国的暴利行业,可不可以为中国的亏损企业让利?中国的农副产品,不就可以免收过路费吗?这样的优惠政策能惠及困境中的中国煤炭业吗?
中国煤炭为何从出口大国变成了进口大国
本世纪初,随着煤炭价格的市场化,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煤炭业,出口高速增长,占到了全球煤炭贸易总量的14.36%,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煤炭出口国。
2003年,中国煤炭出口量逼近1亿吨。而2014年,中国煤炭出口量只有574万吨。十一年来中国煤炭出口量下降了94%。而进口的煤炭却大幅增长,2014年,我国的煤炭进口,逼近了三亿吨。在这样的一起一落的剪刀差中,中国煤炭业的生存状态急剧恶化。我们先说煤炭进口,自2009年开始,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这样的转变是怎样发生的?
2012年,中国的煤炭出口量不过区区890万吨,与政府批准的3800万吨出口定额相距甚远。与上一年相比,大幅下降了39%,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国产煤炭毫无竞争力可言的价格。
目前,我国对煤炭出口仍执行暂定税率,对烟煤、褐煤、泥煤征收10%的出口关税。当初制定如此之高的出口税率,意在控制我国的煤炭出口,缓解前些年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用电量的急剧增加,而造成的国内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而近三年来,中国煤炭业上演了乾坤大挪移。煤炭市场早已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关税政策却依然故我。
终于,2014年10月,传出了好消息,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国的煤炭出口税率降低为3%.
看上去税率下降的幅度并不小,但实际上,对于中国的煤炭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说到此处,我们得回顾中国煤炭企业的兴衰史。
中国的煤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据“世界能源会议”的《能源资源调查报告》实测煤炭储量,美国为4305亿吨,原苏联为2870亿吨。1988年,中国详查和精查储量合计为3820亿吨,仅次于美国,多于前苏联,居世界第二。所以,中国既有资格也有能力成为煤炭出口大国。
在2000年之前,中国曾经是全球煤炭市场最重要的供应国,进口煤炭量不足出口煤炭量的5%。这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国力的,中国政府也在当时鼓励煤炭出口,对煤炭出口执行出口退税政策,最高时出口退税率曾达到15%。
这税率的一正一负竟达到了25%。进出口关税的变化,使得中国煤炭从出口大国变成了进口大国。
让我们来看一看,税收政策对中国煤炭业的影响有多大: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3年,中国煤炭出口高速增长,占到全球煤炭贸易量的14.36%,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煤炭出口国。2003年,中国煤炭出口量逼近1亿吨。而2014年中国煤炭出口量只有574万吨。十一年间,中国的煤炭出口减少了94%。相反的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煤炭需求高速增长,随之中国的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开始了对煤炭出口的控制。
根据这项政策,中国只有少数几家拥有煤炭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可以从事出口业务,而且每年的出口量要由主管部门进行数量配额。到2006年煤炭出口退税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结束了鼓励煤炭出口的时代。
此后,中国开始对煤炭征收出口关税,并逐步上调。到2008年8月20日,中国的焦炭的出口暂定税率由25%提高到40%;炼焦煤出口暂定税率由5%提高至10%;并且对其他烟煤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暂定税率为10%。
这样的的税收政策,对中国的煤炭进出口影响巨大,几乎是翻天覆地。这样的政策才实行了一年,到了2009年,中国已经变成了煤炭净进口国。
中国当年的煤炭出口量仅为2240万吨,出口量竟下跌了80%!而进口量则达到1.3亿吨。出口量仅为进口量的1/6,2014年中国的进口煤炭再翻一番,竟高达2.9亿吨!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清,出口退税政策,进口关税的税率变化,对于煤炭的进出口影响巨大,对于中国煤炭业的复兴,影响巨大,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煤炭业,兴也税收,败也税收!
煤炭进口零税率取消 进口煤每吨成本提高20元
2014年4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五种燃料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3%、6%、5%、5%的最惠国税率。业内人士评论说,这一关税调整举措,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煤炭进口,缓解目前国内资源过剩,有助于加快煤炭行业的复兴。
这是对税收新政习惯性的官话和套话,如果要我们说真话,对于中国煤炭业的生存困境,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我们只问一句话就能说明问题,2015年4月,进口煤炭与国产煤炭的价差在60到80元,将进口煤炭的价格提高20元,能解决这个价差吗?这个市场上的公平,能得到矫正吗?进口煤炭与国产煤炭的竞争上的劣势,能得到改善吗?中国的海关,能用关税税率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吗?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3.27亿吨,同比增长13.4%,创下历史新高。中国2014年煤炭进口2.9亿吨,下滑10.9%,同期煤炭价格下跌15.2%。
这两个数字,有喜有忧。进口煤炭的数量在减少,但竞争力在加强。这样的价格下跌,动摇不了进口煤炭的优势地位。即使它的质量低劣,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中国的电厂仍然愿意使用进口煤炭,而弃用质量优越的国产煤炭。
随着我国煤炭需求快速增加,2006年以后,煤炭关税逐步向鼓励进口、限制出口的方向发展,将煤炭进口关税降为零,对出口煤炭征收10%的关税。正是关税政策的巨大变化,使我国由传统的煤炭出口国转为煤炭净进口国。
质量低劣的外国煤炭大量涌入中国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同时,褐煤、高硫煤、高灰煤等劣质煤进口量增长较快。进口煤不合格的批次、数量随之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进口煤炭3.27亿吨,净进口3.2亿吨,其中,褐煤进口5994万吨,占进口煤总量的18.33%。大量劣质煤进口,不仅对煤炭市场产生了影响,加剧了煤炭市场结构性过剩态势,更严重的是恶化了我国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启动了进口煤炭质检新规,我国进口煤炭将按照《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实施检验监管,主要包括灰份、硫份、汞、砷、磷、氯、氟等涉及环保的项目。《暂行办法》中第六条、第七条,对商品煤的质量指标作了明确规定,并要求进口煤炭检验监管按《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商品煤,不得进口。
据广东检验检疫局的统计,2014年1至11月,该局共检验进口煤炭980批、5661万吨、价值35.5亿美元,同比批次和重量分别增加7.6%、16.2%,货值下降4.6%。
进口煤炭的质量低劣,由此可见一斑。
进口煤炭的主要原产国为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越南。共检出不合格进口煤炭239批、1217万吨、货值7.6亿美元,批次不合格率为24.4%。按合同评定不合格项目主要原因是全水和全硫,主要来自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其来自印尼的进口煤炭,占中国进口煤炭总额的80%。
为掌握进口煤炭有关环保项目情况,自2014年5月28日起,广东检验检疫局就开始对辖区内的进口煤炭,开展环保项目的监测。截至11月30日,共对358批、重量2125.3万吨、货值12.5亿美元的进口煤炭,进行了环保项目监测,发现不符合《暂行办法》质量要求的进口煤炭30批、重量93.8万吨、货值5403万美元,占比分别为8.4%、4.4%和4%。
结论
其实,中国煤炭业的问题并不难解决。
如果中国可以实行在本世纪初曾经执行过的鼓励煤炭出口的关税政策,取消出口关税,并执行15%的出口退税,这样出口煤炭的价格,就会下跌18%,不仅可以与进口煤炭的价差16%持平,甚至可以略低于进口煤炭的价格,敞开煤炭出口的大门,中国就能够重新成为煤炭出口大国,缓解中国煤炭产量过剩的问题。
2015年4月10日,有消息称,财政部目前正在研究将煤炭增值税税率由目前的17%下调为13%。
这既让我们感到高兴,又让我们感到失望,因为降低的幅度太小,在特殊时期应该实行特殊的政策,对于处在极度困难期的中国煤炭业,可以考虑是否执行6%的最低税率,这一做法是有依据的,是有法可依的。
如果真的如此,中国煤炭业是会很快的走出困境的,而国家税收由于税收基数的扩大,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可能增加。
还有,中国的收费公路能不能为煤炭运输网开一面?中国的农副产品,不就可以免收过路费吗?这样的优惠政策能惠及困境中的中国煤炭业吗?
我们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