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感恩的心态做慈善

2015-04-09老秋责任编辑小伟

社会与公益 2015年2期
关键词:老冯三轮车夫资助者

文_本刊记者 老秋 责任编辑_小伟

前些日子,某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三轮车夫老冯资助了跟着年近八旬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玲玲,内向的14岁小女孩玲玲,在见到老冯时,并不那么热情,并且对这位没见过面的大伯有一点害怕。加之种种误会,让满心期待而来的老冯,觉得孩子态度冷漠,萌生了不想再继续资助下去的想法。沟通之后,老冯体谅了玲玲的处境和心情,继续资助,并与孩子立了一个协定“等玲玲长大有经济能力了,也要资助一个需要帮助的贫困生”。笔者不去讨论资助者与受助者究竟该保持怎样的关系?只是觉得资助者如果用一种感恩的心态去做慈善,无论受助者态度如何,捐助人是否都会感觉到幸福,而非失望呢?

做慈善应该要感到幸福,而达到这一点,就要把慈善当成一种爱好和习惯。让慈善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成为展示至善召唤的方式,慈善人的价值便在平凡中得到体现与升华。

慈善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现代的给予还要更进一步,不仅是给予者不图回报,而且反而是施者向受者感恩,是捐赠者感谢贫困者为捐赠者提供了实现爱心的机会。

白岩松:说实话,我挺不愿意看到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特别渴望当别人接受这个帮助的时候展现笑脸,这里还是有一种某种居高临下的东西。我特别愿意看到当帮助完了别人之后自己笑了。在台湾采访的时候,慈济的证严法师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他曾经对所有的义工都说过,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等到别人说谢谢你,你应该首先对他们说谢谢,是他们在帮助你感觉自己是有用的。我特别愿意看到我们做任何善事之后自己的会心一笑,我觉得这个笑脸的才是最灿烂的。如何理解慈善,做慈善给你带了些什么。慈善就是在空无一人只面对自己的时候,由于做了很多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你能够拥有平静的会心一笑,而不是笑给别人看。有很多人觉得做慈善的人就是大公无私,一心想着别人,我觉得不对,我觉得做好事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有收获,或许有的人希望能得到些什么。我觉得是内心的平静。尤其是对一个人到中年的人来说,内心的平静太奢侈了。所以我觉得做任何的事情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让自己感觉心灵的平静,让自己离幸福近了。如果你真的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做些能帮助到别人的事情,你会得到平静。在这个时代,内心的平静是奢侈品,它应该比黄金还贵很多。

笔者在这里并不是苛责三轮车夫老冯(老冯自己肯定不富裕,富裕了谁会去做三轮车夫呢?不富裕的老冯能每月拿出几百元资助玲玲,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只是想说,如果老冯不去过多地注意玲玲的态度,反而去感恩玲玲给予他做慈善的机会,那么老冯一定会更加幸福,老冯的慈善也就是大爱大慈善了。

猜你喜欢

老冯三轮车夫资助者
接近正义:第三方资助国际投资仲裁的风险规制
国际商事仲裁中第三方资助者与仲裁员的利益冲突与防范
最美的车夫
关于感恩
女儿的拥抱
女儿的拥抱
我啥时抢过人家的姨太太
资助者应具备“资助者心态”
从《三轮车夫》看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三轮车夫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