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生态学的研究述评

2015-04-09夏成龙

四川体育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科生态体育

夏成龙



体育生态学的研究述评

夏成龙

21世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也是人类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在回顾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体育生态学这一边缘学科在我国的孕育与发展的现状,分析其研究的不足:(1)理论研究成果欠缺,整体理论框架有待完善;(2)观点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系统化研究;(3)学科认识有待深化,实践积累有待进一步的盈实。

体育;生态学;研究述评

21世纪是人类满怀希望与信心共建生态文明的社会,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体育理论的丰富与创新。近些年来,生态体育、绿色体育、体育生态等词汇在体育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频率日趋渐多,用生态的观点指导体育实践也成为社会主流的发展方向。但至今,“体育生态学”这样一门相对专业和要素完备的学科迟迟未现,所以借鉴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勾勒出体育生态学这一学科雏形,为进一步丰富体育社会理论学科和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求就显得有无必要,鉴于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背景,探析体育生态学这一边缘学科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力图为更好的丰富与完善这一学科,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在体育实践中的指导和预测作用。

1 生态学的孕育与产生

体育生态学的产生与生态学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在介绍体育生态学的孕育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生态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生态学(ecology)作为上世纪最热的一门学科,主要由“Oikos”和“Logos”两个希腊文的词根所组成。其中,Oikos表示“住所”或“生活所在地”,而Logos则是“论述”、“研究”之意。因此,从词源上来讲,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住所”的科学。但因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对生态学的一直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界定。直到1866年,德国的一位名叫恩斯特•赫克尔(E.Haeckel)的生物学家,首次将生态学界定为一门研究动物与其无机和有机环境全部关系的科学[1]。此后,随着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的发展,不同学者也对生态学给出了不同的界定。鉴于本文研究侧重点的需要,再此就不一一阐释。

20世纪初,随着研究的深入,生态学作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在植物和动物两个学科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其研究内容仅限于植物和动物两个学科领域。直到1921年,帕克(Park.R.E)和伯吉斯(Burgess.E.W.)两位学者在其著作《社会学科学导论》一书中率先衍生创建出“人类生态学”的学科。自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开启了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的先河。伴随着“人类生态学”相关著作的日渐丰富,一系列诸如,教育生态学、社会生态学、行政生态学等学科也相继问世,而饱受社会争议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成为这些学科从不同角度予以关注的问题。这样,随着冠以“生态”交叉学科的日渐丰富与发展,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从生物界发展到人类社会的各方面,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从主要考察自然生态系统过渡到人类社会系统的诸多领域。而作为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特征的现代体育学,其两重性决定了体育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所以,体育学为适应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生态学理论的引入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趋势。

2 时代呼唤学科创新——体育生态学的孕育与产生

随着生态学和体育学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层面的推进,很多学者开始在生态学和体育学的交叉点寻找新的研究领域。在西方,一些较发达的国家,由于政府和各类机构以及大众拥有较强的生态意识,生态体育的理念也就自然地融入到体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在学术研究方面出现了一批诸如德国Regensburg大学的哲学、艺术和体育学院院长HeinzLutter教授、德汉娜•克雷、美国的恩戴尔戴•哥拉斯伯格和南非的布什拉•托拉克等知名学者,他们从环境因素影响体育运动正常开展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体育在实践中的生态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国内,生态学和体育学的交叉衍生而折射出的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体育界人士的重视,并逐渐有部分学者开始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探讨体育开展的问题。例如学者翁锡全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在具体实践开展过程中所间接造成的空气污染、水环境及噪音污染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平衡发展[2]。罗艳蕊研究表明,体育实践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生态的平衡,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运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3]。陈莉研究认为,人类在实践发展中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是一个不断长期探索的过程,而体育在改革与发展中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实现体育—自然—文化以及人类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目标[4]。可见,相关学者已经开始用明锐的眼光探讨体育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学者们的研究大多将关注点集中在探讨体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对生态体育的思考以及体育生态化等方面的研究,而较少有借鉴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将生态学与体育学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渗透,从构建体育生态学学科的角度,探寻体育实践与内、外部生态环境的相关规律性,从而科学的分析与指导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口号,对体育界人士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寻找与构建体育新的学科体系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生态运动的有力呼唤下,有关体育生态学学科的创建也逐渐引起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在体育科研生态化倾向的引导下,有部分学者提出创建体育生态学新学科必要性的建议,相关学者也开始尝试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来探究体育实践中的规律,分析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并就体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概念以及研究方法等给予了初步的探讨。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了所有给予体育生态学这一学科概念界定的研究论文,并对其界定的观点与内涵归纳如下:(1)刘学军、赵华等人认为,体育生态学是一门通过移植和借鉴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将体育与环境看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并通过研究体育与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来探讨体育的本质、作用以及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学科[5]。(2)陈光华认为,体育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自身规律以及体育与外部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从而实现体育—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学科[6]。(3)邓跃宁认为,体育生态学是一门利用谨慎和合理的体育方法来获得人类需要的那种具备一定承载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实现体育—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4)徐传宝认为,体育生态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是体育学和生态学两门科学相互结合和渗透的结果[8]。随后,又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表明,体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特别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多样性和主导性”“边缘效应”以及“瓶颈原理”等,来分析体育生态环境因素与体育事业和人的运动之间复杂、动态、有机的联系与关系[9]。(5)李宏斌认为,体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的思维方式将体育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并结合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以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与社会的“和谐”为其核心价值观念,最终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科学[10]。

从以上观点可知,从2001年开始至今,先后有5位学者提出对构建体育生态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这些有益的探索为体育生态学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虽然5位学者对体育生态学的界定表述各异,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是其本质上是一致的。研究脉络也都是由浅层生态体育逐渐过渡到深层生态体育,即将生态由最初局限于自然生态,强调体育实践中自然环境和体育的相互影响转变为突破自然生态认识的局限性,在注重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强调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总之,都是期望能将体育系统和其他自然、社会等生态系统统一起来,进行系统、整体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体育—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系统的和谐统一,健康可持续发展。

但笔者发现,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1)理论研究成果有待于盈实,整体理论框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笔者从中国各期刊网查询搜索“生态体育”、“绿色体育”、“体育生态学”等关键词所得结果显示,相关方面的研究论文还不足30篇,而以“体育生态学”为研究对象的仅有8篇论文,且研究多是探讨体育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亦或是借鉴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对体育生态系统进行基础的理论探索。关于“体育生态学”研究的相关专著更是少得可怜。经笔者查询,冠以“体育环境”和“体育生态”命名的著作仅有3部。分别是熊茂湘老师主编的《体育环境导论》一书,此著作明确界定了体育环境的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体育环境”不足以说明体育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所有条件。体育环境也仅仅是体育生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已。其余两部著作分别是游海燕和肖进勇主编的《体育生态论》以及谢雪峰等主编的《体育生态论纲》。游海燕和肖进勇主编的《体育生态论》其实是“体育生态学”学科的基础和雏形。该专著已经开始以生态的思想来认识体育,以生态的观念来评说体育。可以说,此著作是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份厚礼,是实践绿色人文奥运理念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国内体育理论界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进一步加强体育理论研究、努力发展体育理论成果的思想结晶,对于指导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而谢雪峰等主编的《体育生态论纲》一书,也开始将生态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去思考和研究体育问题,解释体育系统的诸种现象。此专著虽然称为体育生态的“论纲”,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后续体育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范式。(2)观点的提出还不够成熟,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系统化。研究学者或将体育生态学中的“生态”局限在自然生态,忽视人文社会环境对体育的影响,或虽克服前者,但是忽略了体育生态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身体生态,或只将生态学原理作为一种工具给予介绍,而遗漏生态学原理的目的性等,缺少站在“人本主义”的角度对体育系统进行研究。(3)理论认识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实践积累有待进一步的盈实。笔者发现,以具体个案形式进行实践研究的较少,仅有北京体育大学张兴泉的博士论文《中国滑雪运动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厦门大学夏成龙的硕士论文《生态视角下民俗体育发展研究——以山东潍坊风筝为例》等几篇结合生态学相关原理和方法分析体育实践中的“生态失衡”问题,结合具体个案研究的不足,不利于彰显体育生态学在诠释体育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科理论优势。毫无疑问,如果体育生态学学科发展成熟,利用其相关理论与观点来分析体育实践中出现的生态失衡难题,将会使很多难以说明的问题变得更“活”,甚至能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到更好的诠释之路。

3 对构建体育生态学的理性思考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体育生态学的构建可以说是找到了生长和发展的热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不仅是回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体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要求。虽然相比较其它较为成熟的体育学科而言,体育生态学——一门尝试将体育科学和生态科学两门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的极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尚处于学科建设的探索阶段。但笔者相信,随着整体理论框架研究的日趋完善以及研究的系统化,其理论研究将会更加深化,实践积累也将更加盈实,体育生态学也一定会成为未来最有生机和活力、内容最丰富且最具智慧光彩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 博,杨 持,林 鹏. 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 翁锡全,吴燕波,王玉昕,林文韬.体育运动开展的生态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环境保护,2001(1):33.

[3] 罗艳蕊,董翠香.环境保护与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584.

[4] 陈 莉,余 君.刍议体育与环境保护协调轮[J].体育与科学,2008,29(4):59.

[5] 刘学军,赵 华.论体育的人类生态学基础[J].体育学通讯,1990(2):48.

[6] 陈光华,周志俊.对构建体育生态学几个问题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5(6):1~2.

[7] 邓跃宁.体育生态学的创建[J].体育学刊,2002(9)5:6.

[8] 徐传宝.体育生态学——绿色体育的理论基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4):87.

[9] 徐传宝.体育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对象与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2001(4):5~6.

[10] 李宏斌.体育生态学的孕育与创设[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6):98~101.

Research and Commentary on the Sports Ecology

XIA Chenglong

The society in 21st century is the socie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also a hot topic that draws people’s attention. On the basic of review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status of producing and developing of sports ecology, which is a marginal discipline. In addition to,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 the insufficiency if sports ecology research: (1)Sports ecology lack of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integral frame need to be improved. (2)The ideas are not mature enough so that they need to be systematically researched. (3)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subject needs to be deepened, and practice and accumulation need to be enriched.

Sports; Ecoloay; Research and commentary

1007―6891(2015)06―0024―03

10.13932/j.cnki.sctykx.2015.06.07

G80-054

A

2015-06-14

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基金项目(14YUTY03)。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Institute of P.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 China.

猜你喜欢

学科生态体育
【学科新书导览】
“生态养生”娱晚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超学科”来啦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