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文化冲突背景下中国地域武术的文化创新

2015-04-09郭瑞青

四川体育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武术体育

郭瑞青



论当代文化冲突背景下中国地域武术的文化创新

郭瑞青

文化冲突是世界文化在相互融合中必然产生的文化对抗现象。本文探究文化冲突背景下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根据当代文化冲突理论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法对我国武术在向世界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冲突现状以及地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创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结果:中国地域武术要想在当代社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武术文化的本质特征对其文化传承方式与理念有所创新,并建议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应该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将武术文化彻底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力求在当代社会寻求二次突破。

文化冲突;地域武术;文化创新

文化冲突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对抗和矛盾,贯穿于各时代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传播、交流和进一步发展的全过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与社会性,呈现出时代化的发展趋势。本文所涉及的文化冲突具体可以划分为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两个部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在其面向世界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跨越民族、地域和文化方面的冲突,并且这些冲突已经呈现出内外部两种发展趋势。外部冲突具体指本民族文化与西方奥林匹克体育竞技方面的冲突,具体表现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是民族体育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一旦处理失当就会演变成为政治冲突;内部冲突则是本民族各个地域之间的文化冲突,从发展性质上看属于良性竞争方面的冲突,是本民族地域文化进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力。

1 当代社会武术文化的文化冲突概述

文化冲突的产生源于文化的压制。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的社会背景下,西方奥林匹克体育竞技文化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改变了世界各国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致使现代竞技体育精神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并对世界和民族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首先,本民族地域武术文化与现代体育竞技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本民族体育文化与西方奥林匹克竞技文化之间冲突的本质代表着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对抗和矛盾,也就是说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西方入侵工业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抗。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种体育文化存在着固有差异性,但是二者在发展进程中的核心价值取向存在共通性,而正是这种差异和共通促进了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从上述文化冲突表现出的世界体育多样性上看,中国传统地域武术文化在当代社会借助西方体育训练模式进行改造,实际上表现了一种旧文化向新文化发展的文化格局变更,这在一定层面上对武术文化现代意义的催生起到了促进作用[1]。其次,体育竞技作为培养社会群众个性特征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个人素质差异性的影响就必然存在着受众需求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在发展体育文化时,应该注意体育文化发展的地域性以及个体需求差异性,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世界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相互碰撞、融合,并对文化发展共性特征加以探寻,进而实现整合创新是未来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底蕴浓厚,内容丰富多彩的中国武术文化,在与西方现代体育竞技文化的碰撞中,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发展之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在这种艰辛前进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反思自身不足,进而在未来取得竞争优势,在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中获胜。

2 武术文化的地域特征

我国武术具有极为丰富的种类,据不完全统计,仅传承有序、体系明晰的武术种类就有几百种。品种繁多的武术种类不仅受到其发源地的社会文化影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具有极强的地域性[2]。长时间以来,我国历史上对武术门派的划分方式多样,一般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1)按照所处地理位置划分的南北流派之说;(2)按照文化发展地域划分的长江、黄河流派之说;(3)按照功夫特质划分的内外家流派之说。

梅杭强先生对我国武术文化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俗语中的“南拳北腿”一词是对我国武术文化地域性差异的高度概括,其实也就是说南拳和北腿的武术表现形式是在南北方差异性的地理环境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因而适合南北方人民的学习和进一步创新发展[3]。我国北方地区地市较为平坦,自然环境较之于南方地区极为恶劣,人的身体特征也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表现的较为强壮,因此,北方地区的武术往往以刚硬为主,拳术类武术也相对较多,例如著名的如意拳由劈、崩、钻、炮、横5个基本武术姿势构成,拳法简练有力、朴拙大气[4];而流传较为广泛的少林拳法更是北方外家武术的宗师。南方地区气候温润,地势复杂多变,致使该地区武术也呈现出明显的巧、柔特征,南拳派别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在西南独立地理环境下衍生的四川地方拳种中的火龙拳就因为其基本拳法中盘、提、关等技巧带有刚柔并济、灵活多变等特征而闻名于世。其各项武术技法的运用都带有鲜明的南方武术特征,但是其下盘功夫却又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而与南拳系统下盘稳固的特征有所不同。火龙拳的发源地在四川成都,是南方地区较为稀少的平原,所以其步法也多以高虚为主要特征,运动时十分灵活,呈现出明显的平原地域特色。凌扬藻也曾对武术的南北派系进行过论述,在《蠡勺》中他就明确说明武术文化之所以呈现出南北不同额地域特征,正是由于其发源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所导致的,“出诸天演之自然,非人力之所能为也[5]。”而从武术运动产生的本质根源上来说武术就是对身体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改造,表现出一种所属文化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由此可见,地域环境存在的基本差异对武术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类在自然演变过程中肢体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逐步适应。而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既是对我国传统武术精神的反映,也从侧面彰显了我国地大物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与当地的基本文化要素禀赋联合形成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重要特征,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地域性本身就是武术文化的特性表现。中国武术如果失去了地域性,那么其丰富多彩的南北派系风格也将不复存在,甚至其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的民族性也会逐渐衰变甚至消失。

3 在文化冲突下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转型和创新

3.1 立足本土地域文化,面向时代发展

受到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产生的竞技武术文化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出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在国际各方面文化冲突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已经在国际上占据着一席之地,逐渐向着国际体育文化的舞台渗透和融合。从民国之后的武术文化发展看,由中国各个地区、地域所共同组成的中国武术文化和精神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中国武术的传播、传承与进一步发展在当今时代遇到了瓶颈,无法形成适应当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格局。特别是由于我国在传承和发展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对中国武术的地域性有所忽略,也没能预见性的认识到在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中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致使一部分地域性相对较弱的武术文化已经逐渐丧失了其传承个性,泯然众人矣[6]。21世纪后东西方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日渐加深,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国家在20世纪的60年建设发展经验和30年改革开放经验已经让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地域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应该坚持并坚定发展的文化瑰宝,对民族精神的时代构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6]。因此,无论当代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怎样激烈的文化冲突,正如何艰难的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缝隙中寻求生存之路和发展其现代社会价值,中国武术文化在当代的进一步发展都必须进行转型和创新,并在这种创新中彰显出民族体育精神的传统本源性特征与当代主体性特征的融合。因此,对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型和创新应该积极以其地域文化传统为依托,在重视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奥林匹克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传播形式,为当代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确立新的发展方向,进而在逐步的建设过程中完成其现代化的转型和创新。

3.2 从小处着手对地域武术文化进行整合创新

我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主要取决于本民族文化内部生成的多样性特征,而民族文化内部生成中多种元素在内容解析和对抗交融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就是地域武术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却仍然历久弥新的主要力量源泉。从历史上武术文化蓬勃发展的燕赵时期到吴越时期的深层发展;从三秦文化的传承到齐鲁文化的变迁;从中原地区到荆楚文化的创造性升值,我国地域武术文化不仅体现出了中国武术物质形式的时代性转变,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当代地域文化的解读提供了相应的文化与技术层面的双维座标。“见微方始知著,整合才能创新[7]。”所以在对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从微观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武术的技术、文化与精神内涵进行把握,针对呈现出不同地域特征的武术进行挖掘、提炼,并在初步形成系统的理论后加以整合创新,极力推动当代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战略性发展。

3.3 将武术融入百姓生活,实现雅俗共赏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能力也随之增强,社会大众的生活节奏也日渐紧张。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压力下,相对通俗易懂、娱乐性较强、面向全体社会群众的大众文化空前发展并开始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产生影响[8]。而社会文化的转型对中国当代地域武术文化的转型和创新也有所启发,为武术文化的传承和进一步传播提供了相应的发展方向。中国武术文化本就产生于地域民间文化之中,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虽然在上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但是在当代文化冲突相对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必须重新以社会大众为依托,将武术文化真正的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武术文化向雅俗共赏这一现实发展路径的转变。这也就是说,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应该逐渐改变原有的以“高难美新”为发展特征的传承战略,而是针对各个地域环境内的受众群体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传播,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逐步开创出全新的发展路径。

3.4 以地域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经济

在当代中国社会共同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具有地域特征的区域文化以独特的个性支撑、引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社会背景下,要想实现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创新,同样应该使其发展逐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相适应[9]。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开始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各地也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掀起了文化旅游的热潮,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文化圣地少林寺和武当山等地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必到地区。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各地也受其影响而兴起了文化产业构建之风,形成了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当代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转型和创新创造了新的机遇。所以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应该与当地的市场发展规律密切结合,通过文化产业经济的推动为其转型与创新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

4 结 语

地域武术文化是武术在身体技法创造中的内在精神表现,是武术文化进行现代化传承和发展必须借鉴的传统精华。所在对其进行现代化的转型和创新过程中,应该从人类生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视角,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当代地域武术文化进行深刻的解析,从理论层面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让武术文化在现代社会激烈文化冲突的背景下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申国卿.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规律及其转型机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64~69.

[2] 张胜利,郭志禹.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模式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73~77.

[3] 马甜甜.三秦武术文化研究--以陕西武术为例[D].广州体育学院,2012.

[4] 何云娜.岭南武术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9):23~25.

[5] 郭志禹.地域经典武术文字符号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3):339~344.

[6] 张纳新.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省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6):699~703.

[7]朱华亮,吴永杰.流派武术之因——地域文化对传统武术影响的解读[J].搏击:武术科学,2012(3):26~28.

[8] 赵春晖.山东武术拳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申报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3.

[9] 李海咏.近现代山西武术研究综述[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2):96~97.

Research on China's Regional Wushu Culture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Conflicts

GUO Ruiqing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the culture clash becomes the inevitable paradox.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lict theory perspective,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tic method to explore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onflict Physical Cultur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hinese regional martial arts cul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t must be combined with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tial Arts to innovate its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way and theoretical idea.And recommended Chinese regional Martial Arts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economy,made the Martial arts culture completely into the masses of production and life,strive to seek in contemporary society’s second breakthrough.

Cultural conflict; Regional Wushu; Culture innovation

1007―6891(2015)06―0001―03

10.13932/j.cnki.sctykx.2015.06.01

G852

A

2015-05-29

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TY060。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Institute of P.E.,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China.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武术体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