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训练的心理要求及其心理障碍探究
2015-04-09徐英柱
徐英柱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射击训练是警察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进入公安机关成长为一名合格警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提高公安队伍实战射击技能、增强战斗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大批具有过人胆实、高超本领,在捕要犯、救人质、扫黑帮、缉毒犯、能战斗的警察精英的必经途径。特别是在射击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要求要搞好射击训练。目前,多数学生因初次接触射击训练,对未知事件或带有强烈兴趣,或对其感到恐惧,而无法顺利完成射击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了解射击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心理训练。本文试图通过对射击过程心理活动的分析提出几点针对学院射击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提出简要的治疗方法。
一、射击过程的心理分析
首先就射击过程中的心理定向、情绪、注意的分配进行必要的分析。射手的准备动作是根据长期训练形成的动作习惯,要搞好射击训练,就必须在了解射击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射击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据枪阶段、瞄准阶段和击发阶段。
(一)据枪阶段中的心理训练。
1.心理定向。射击训练是一项具有较强控制性的静力训练。射击是一项动中求静、静中求稳、稳中求准的以人体感觉为主导的高技能项目[1]。射手的准备动作是根据长期训练形成的动作习惯,调整身体与目标间的角度,同时稳定自己的情绪;接着就是举枪、瞄准的练习,使枪支与人体重心合为一体,全身肌肉、情绪放松,使人枪结合后的身体稳定性达到相对理想状态。射击中的心理定向就是使据枪动作通过训练后达到这种目的。
2.稳定的情绪与意志。据枪动作中的情绪状态是否稳定,是作好据枪动作的关键。稳定的情绪是指射手可以通过训练使自己能够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射击的动作技术正常发挥。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动作的完成,从而造成射击时脱靶等现象的发生。据枪的生理过程可以同心理过程互相影响,因为肌肉在一定强度的刺激下才能正常、协调地完成规定动作,故此,当情绪过于激动,大脑皮层兴奋性偏高时,会导致身体肌肉活动的不灵敏、不协调,应该放松的肌肉不能放松,出现动作变形等。由于人的情感变化及情绪波动情况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训练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培养掌握好适度的情绪[2]。
此外,在平时的训练中,首先要有强大的心理素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射击中出现的某些心理障碍或失败不能灰心丧志,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做事必成的信念;每个学员还必须有自己明确的动机与目的,以及培养自己对射击训练的强烈兴趣,因为来自射手自身的动机最能使人全神贯注。当然,也可以在平时注意加强渐进性肌肉放松法(PMR)的训练[3],通过全身主要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训练,使人体验到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感觉,从而更好地认识(把握)紧张反应。这种放松训练不仅能够影响肌肉骨骼系统,还能使大脑皮层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并且能够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起到调整作用。这样,才能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认真细致、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克服私心杂念,排除艰难险阻,才能更加稳定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肌肉动作。
3.合理分配的注意力。注意分配是指被试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是衡量人的注意能力的重要标准[4]。它是完成正确技术动作的重要心理因素。注意力是自觉控制的心理状态,只有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射手才能达到心身协调、神形兼备的境界。同时,射击是一个具有多步骤而流畅的连串动作,从据枪、调整姿势、瞄准到人枪合一,每个步骤都不可或缺,所以注意力的合理分配是必须具备的。换言之,高度集中及分配有效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射击者情绪的稳定以助射击动作的完成。在整个射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据枪动作的稳定性、瞄准的准确性而忽略了注意力的分配问题。当据枪动作开始时,首先应将注意集中在调整人体重心和枪的稳定性上,然后再集中于放松肌肉上,瞄准完成后进行击发。在实弹射击训练中,常常有人在射击后说没打好的原因是因为 “靶子偏”、“枪有问题”、“我眼睛是近视”、“手在抖枪在晃”等等。这种客观因素成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和情绪障碍,并将失败的原因统统归咎于这些客观因素。其主要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导致不能很好地分配注意力,该放松时没有放松,进而在调整重心时注意力分散,始终在过程中惦记那些所谓的客观因素,无法保持稳定的情绪,调不好自然指向。另外,不良的自我暗示又在心理上起了负面的主导作用,在潜意识中告诉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射击,结果是越想动作越不正确,越想缺口与准心越不平正,越想越难以控制枪的稳定,最终无法完成标准的射击动作。
因此,在据枪阶段训练中要努力做到的心理定向是:保持好稳定的情绪,妥善的分配据枪射击过程中的注意力,身心放松做好自我暗示。
(二)瞄准阶段的控制训练。
据枪动作完成之后便进入瞄准阶段,这时视觉中枢兴奋、听觉中枢处于抑制状态。运动中枢与控制平衡感的中枢均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反复修正平衡与瞄准误差上。这时射手应该冷静地等待瞄准表象的出现,并伴随击发表象的逐渐清晰,扣扳机的食指作不随意的预压动作。如果这时注意力不是同时放在修正平衡感,而是主要集中于其中一点,那么就会产生以下情况:第一,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枪的稳定性上。太过于强调枪身的稳定,往往产生不良的条件反射。虽然枪达到了稳定状态,瞄准却出现了误差,最后导致子弹偏离目标;第二,注集力主要集中于瞄准上。此时视觉中枢高度兴奋,而支配食指扣扳机的运动中枢相对处于抑制状态,顾此失彼,使扳机压不实,结果是错失了击发时机,造成“稳了扣不响”的境况;第三,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击发上。此时运动中枢兴奋,情绪反应强烈,大脑中出现的自我暗示是“果断扣”。在这种强烈的暗示下,肌肉在据枪后形成的放松状态被破坏,出现过度紧张,动作变形,手臂带动枪支摇晃,结果是常常形成抢扣或晚扣,射击偏离目标。
(三)击发阶段的心理要求。
击发是全部射击过程的关键动作。据枪稳定,瞄准准确,为完成击发提供了平台;正确的击发要领实施和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完成射击的核心组成部分。
1.消除自由行程。消除自由行程(即预压)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击发时间,使小屈肌群以最快的工作过程完成击发动作。预压扳机的程度,在没有完成击发动作之前是感觉不到也无法预报,只能击发之后通过击发效果来评定。这是因为预压是依靠食指小屈肌群完成的行动,并且预压要保持一定的时间(从瞄准到击发),食指触觉在长时间的预压动作刺激下逐渐产生适应性,保持较低的感觉阈限,实现消除自由行程的目的。这部分动作在瞄准表象和击发表象同时出现时已经完成。扳机的预压是在注意力合理分配之后食指作自动化扣压动作完成的,如果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预压上,孤立地要求自已压实扳机,则往往适得其反,不是压走火就是压不到位。消除预压这个动作看视简单和易做,但常常被射手忽略。
2.击发和保持。击发是指食指扣压扳机脱离待发状态的扣压动作,是击发过程的关键,击发前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保证这个关键。即使据枪再稳,瞄的再准,但击发时机要领不当,其结果也是事倍功半。就如同之前所说,伴随瞄准的逐渐准确,扳机预压越来越实,继而逐渐形成瞄准表象,第二信号系统①发出“瞄好”、“扣”的信息,食指接收信号刺激实现适时、协调、准确的扣压扳机,在发出“扣”的信息时,注意力从扣压扳机的动作上再回到瞄准表象,接着听觉逐渐兴奋,等待新的刺激发生一一枪响瞬间枪的跳动。此时,瞄得准,预压压得实,击发适时,协调性好,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此外,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心理上准备不充分,产生一种假定条件,击发瞬间缺乏信心,过多地考虑射击成绩,对击发结果没有把握,在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下,就难以准确体现击发的正确要领。这是由于情绪影响了心理定向,注意力不能合理分配的缘故。
击发时至关重要而又最难控制的是击发瞬间的心理活动,就是说当射手意识到将要击发的时候,直到枪响的一瞬间,这期间如果击发的心理活动处理得不当,稍出差错就可能前功尽弃。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以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严格保持击发意识的连续稳定,既不着急也不犹豫,始终集中精力于“瞄”、“扣”动作的保持上,不去想何时才能打响,只想均匀扣压扳机的动作要领。控制击发心理活动是射击技术训练中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而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射击要在平常的大量空枪预习中掌握正确的击发动作,在无心理压力的条件下体会动作要领,提高自信心,养成习惯,获得良好的射击感觉。
二、射击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
作为公安院校的学生,在最初接触射击时因为知识和经验不同、动机和态度不同、性格和气质不同、意志力的强弱不同、世界观和理想不同,即使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完全相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不尽相同,在面对射击时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这是常见且正常的事情。
(一)学生在实弹射击中的常见心理障碍。
1.恐惧障碍。这是一种学生或因对枪械或射击对人的生命造成危害而产生惧怕心理甚至衍生到对相关坏境也出现逃避等的心理障碍。除了担心初次接触对于未知的恐惧、怕苦或射击成绩不理想等引起恐惧障碍外,在射击教学中还存在一种丧命的恐惧障碍,也就是担心实弹射击时枪械走火、失灵对自己生命造成伤害。
2.动机障碍。动机障碍简单来说就是兴趣喜好。过低的动机会由于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造成对射击运动不感兴趣,导致学生潜力无法发挥。而过高的动机会造成机体过于兴奋,不能集中注意力,情绪不稳定故而难以控制动作,造成技术动作变形、质量下降或造成伤害事故。
此外,常见的障碍还有注意障碍、疲劳障碍等。
(二)学生在实弹射击中的自我心理调适。
在面对这样的障碍时,首选处理方法还是通过日常心理自身调试与训练中不断完善标准的动作,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
1.心理暗示。日常生活和射击训练时坚持自我心理调节,给自已暗示“准备好了、我不比其他学员差”等激励暗语来增强自信心。使用“自我暗示”、“入静”、“激励法”、“深呼吸”、“闭目养神”等方法放松肌肉,以感觉身体下沉,枪不明显晃动,以觉得枪为人体的组成部分为宜。
2.加强心理定向训练。射击中的情况错综复杂,外部环境的影响,同组射手的射击速度和成绩,自已每发子弹的环数结果都有可能引起瞬间情绪的波动。因此,每名射手必须以自已坚强的意志品质迅速地实现心理定向,控制情绪过度变化,将注意力集中于放松身体,在生理上创造成功的条件。
3.控制稳定情绪。不能把据枪动作看作是独立的动作过程。据枪过程中的生理状态,由于注意的起伏,在瞄准的过程中是会变化的,这就要求射手具有较强的注意分配能力,把据枪、瞄准、击发当做一套系统工程来做,象哨兵一样时刻监视这种变化,随时调整兴奋与抑制的适宜度。
(三)学生在实弹射击中的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
当以上方法仍无法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时,需要教师用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细心和耐心,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精神状态给予安慰、关怀、启发、诱导、鼓励,帮助和指导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配合教师完成好射击的教学任务。
1.心理疏导疗法。教师应该做好学生实弹射击前的心理准备,充分估计实弹射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实弹射击的自信心,激发斗志。同时也该告诫学生多考虑如何在实弹射击中体会过程和动作要领,与如何将空枪练习时的状态运用到实弹射击中,而不是过多关注射击的结果,也不要过分强调实弹射击的危险性,徒增学生心理压力。
2.行为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分解动作教学。是把据枪、瞄准、击发的动作技能分解成若干单个动作,在这些单个动作中,大多数技能应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新的动作技能相对减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的动作技能上,并且能体验成功的感觉。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肯定的动作、一个轻松的拥抱都能给学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这些肢体语言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还能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意志不但可以推动学生去完成难以完成的任务,也能制止学生去做任何不合理的危险的操作,同时也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克服学生对于实弹射击的恐惧心理与注意障碍。
3.团队支持疗法。团队支持疗法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和睦、友好、互相鼓励的学习环境。虽然射击是一项个人动作,但是无论是学生生活或是今后从警都是以团队为重,需要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让其在团队的鼓励中获取信心,对于心理不成熟,意志不坚定,容易为外界事物动摇的这一类型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有帮助。
三、结论
射击作为警察掌握的常用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一项控制性较强的静力性操作。换言之,是一项对心理要求极高的活动。作为刚涉及这一项目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是正常的。但是,要想克服这样的心理障碍,除了应该了解射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外,教师在必要时对学生心理障碍予以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的练习,加强心理建设,才可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射击课程的学习。
[注释]:
①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它是语言和文字的刺激通过人的大脑皮层中相应的区域,形成条件联系,大脑皮层的这种机能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和支配了第一信号系统。
[1]刘海萍.试论警察射击心理素质的培养[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5).
[2]杨全业.立姿射击过程的心理分析[J].体育科学,1982,(8):76-78.
[3]靳建辉.论警务应用射击心理行为能力与心理训练方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4).
[4]秦显海.射箭运动员注意分配指向性特征与认知方式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