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与非政府组织关系
——以国家安全为视角

2015-04-09王会鹏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非政府教师学生

王会鹏

(铁道警察学院 河南郑州 450053)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由来已久,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其育人环境与质量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境外敌对势力的特别“青睐”,相关事件案件屡有发生。境外势力重点借助非政府组织,以学术交流、科研资助、文化传播等名义,千方百计向我国高校进行渗透,部分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松动,民族分裂思想、宗教极端思想、暴力恐怖思想在一些高校的影响不容忽视,高校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当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牢牢确保党和政府对我国高校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巩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

一、当前我国高校反渗透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约2500万,高校教职工人数约220万。规模庞大的师生群体是我国最富生机活力的队伍,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决定力量,尤其是国家重点院校,聚集着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高精尖人才和学者,有一批处于国际前沿学术水平的学科和研究成果,自然也就成为各种敌对势力关注渗透的重点。当前,境外势力利用非政府组织对我国高校渗透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组织周密化、范围扩大化、渠道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等特征,反渗透形势异常严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部分教师群体成为反渗透的薄弱环节。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矛盾凸显期,社会热点难点增多,社会思潮活跃。高校向来是社会思潮聚集和交汇的前沿阵地,是各种思潮渗透和分化的重点,一些错误消极的思想和言论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很有市场,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教师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密切的接触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其言行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导向和塑造作用。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普遍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个人发展愿望强烈,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思想道德失范、育人意识淡薄等问题。境外势力以此为抓手,通过互联网等平台,炒作、煽动社会负面信息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模糊中外差异,混淆是非黑白,使部分教师放松了警惕和对自身的约束,逐渐丧失了基本的价值评判和原则立场。在境外势力的不断渗透影响下,一旦高校教师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偏颇,将对大学生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校园及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难以估量的冲击。

与此同时,境外势力抓住高校教师在境内外出游出访等机会,通过学术交流、基金资助、提供第二职业等方式,推销西化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拉拢诱惑部分教师成为其代言人,在课堂、网络上宣扬散播反华辱华舆论思想,甚至成为其支持者,主动帮其发展新成员、代言人或从事情报搜集、信息侦探等方面的活动。中央民族大学教师伊力哈木?土赫提的案例发人警醒,“近年来,伊力哈木?土赫提以“维吾尔在线”网站为平台,利用其大学教师身份,通过授课活动传播民族分裂思想,蛊惑、拉拢、胁迫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加入该网站,形成了以其为首要分子的分裂国家犯罪集团。他为达到分裂国家、寻求新疆独立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撰写、编辑、翻译、转载百余篇分裂国家内容的文章,大肆传播分裂思想,恶意攻击国家的民族、宗教、经济、计划生育等政策及措施;与境外机构、个人勾连,恶意炒作涉疆问题和案(事)件,企图将新疆问题国际化。”[1]2014年9月23日,伊力哈木·土赫提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二)学生群体成为境外势力渗透的易感人群。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可塑性强,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被一些外在美丽的内容所诱惑和吸引。境外势力时刻没有忘记实施“松土工程”,想方设法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渗透。

首先,境外势力在互联网上积极制造舆论氛围,以人权、民主、自由等口号为幌子,制造散播反社会主义、反科学等言论,利用官员腐败、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挑拨煽动学生的反政府情绪,腐蚀分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久而久之,使之逐渐对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产生迷茫、疑惑和不满。

其次通过各种方式主动接触大学生。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青年大学生渴望交朋友、拓宽交际圈、好奇心强等特点,主动与其接近,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渗透和拉拢,逐步吸引支持者,发展新成员。同时,境外非政府组织抓住时机,向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积极提供资助,以引起学生的好感达到进一步收买拉拢的目的,利用贫困学生感恩心理进行渗透策反。“2012年以来,仅由境外情报机构实施、证据确凿、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的网络策反境内学生案件,就有近30起,遍及中国大陆十余省市。”[2]这些案例里面重点涉及境外组织对大学生糖衣炮弹的物质诱惑,继而拉拢策反,“2014年8月,哈尔滨某大学航天专业硕士研究生常某某因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境外人员搜集情报及内部资料50余次,接受“经费”20余万元,被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农垦区分院批准逮捕。”[3]

最后,“高校因学生伤害、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引发的网络舆情、家长闹事等影响学校正常秩序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某些事件却是有幕后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组织、策划和煽动的,高校是某些非政府组织制造网络舆论的重点区域。”[4]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高校学生地域、民族、家庭背景不同等特点,抓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纠纷大做文章,制造渲染地域歧视、民族矛盾等舆论氛围。

二、以辩证思维看待我国高校与非政府组织关系

从整体讲,应正确认识非政府组织在华发展现象,坚持辩证看问题,不应将其一味视作洪水猛兽。境外非政府组织往往具备深刻的国际官方背景,各国和组织的核心利益互不相同,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大背景下,部分敌视中国的国家和组织摒弃枪炮利器的直接对抗,转而选择通过非政府组织打入中国以隐蔽方式开展没有硝烟的战争。针对高校,别有用心非政府组织的行动更加隐蔽和谨慎,这决定了两者之间渗透与反渗透的客观现实。

(一)渗透与合作并存,是非政府组织与高校关系发展的客观趋势。

渗透力度丝毫不减,合作程度日益增强,是辨析非政府组织与高校关系的重要理念。新时期的高校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增多,领域不断拓展,部分非政府组织诞生伊始,就建立在敌视、削弱、瓦解中国政权和扰乱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基础上,其自身“使命”决定了对高校渗透性的存在,并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而逐步加大渗透力度。大部分非政府组织都以合法的形式存在,需要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夯实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高校的对外交流合作需要借鉴引进境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搭建合作平台,两者需求的互补性决定了合作的基础,并在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总体形势下得以不断加强。

(二)处理反渗透与促合作的关系,要防止思维上和实践中的偏差。

客观上讲,渗透与合作是一对矛盾,渗透的长期性与合作的持久性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这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难以出现一方消亡,只存在表现程度的此弱彼强。应看到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的国际大势与时代潮流,认识到它是中国改革开放、民主法制建设与公民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高校对外交流合作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在现阶段,非政府组织与高校的互补性与共同利益不断增多,促使双方只有采取合作的思维和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但是正如国家有边界一样,两者的核心利益各有不同。处理反渗透与增强合作的关系,必须从国家和高校核心利益出发,因时而定,因事而变。在切实做好反渗透工作,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努力开放拓展更多的合作领域,通过合作发展出更大更多的利益空间,决不可单一思维一以贯之。

在实践上坚持做到洋为中用,对非政府组织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借力用力。对于部分境外非政府组织与我国高校互动中潜藏的目的性、伪装性和危害性要予以充分认识和重视,结合中国国情和高校具体校情,对境外先进经验、技术认真学习借鉴,消化利用,促使非政府组织成为中国国家建设和高校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

三、构建高校抵御非政府组织渗透的长效机制

非政府组织对高校的渗透,究其本质,是境外敌对势力腐蚀中共执政基础、扰乱社会发展秩序、削弱瓦解中国的重要内容,是一场丝毫不容懈怠和马虎的严肃政治斗争,也是一场长期而复杂的敌我较量。高校防范非政府组织的渗透,绝不仅仅是其自身事务,也非靠其一己之力得以完成。我们必须要在思想上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其置于巩固执政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从政府和高校两个方面同时着手,紧密结合反渗透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将反渗透工作贯穿于高校育人的全过程和办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抵御非政府组织渗透的长效机制。

(一)政府方面。

1.加快相应法制建设,对非政府组织依法管理。“多数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管理实际上一直无法可依,加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有效规制刻不容缓。”[5]应尽快填补法律盲区,统一健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大力改进提升在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与政策环境。政府职能部门要统一部署,尽快修订与非政府组织密切相关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三个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并且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通过三个登记管理条例的修改,细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政策法规,标清言行底线和红线,明确相应处罚措施和标准。

2.分门归类、区别对待,坚持属地管辖责任制,合作与防范相结合。首先,对在华非政府组织科学详细分类,按照其法律地位、活动领域、宗旨使命等标准,坚持属地管辖原则,务必从外围有力扎牢高校反渗透的篱笆。其次,善于利用非政府组织,积极利用其资金、技术、智力、管理等优势,共同致力于高校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管理创新、技术提升等领域。最后,认真研究非政府组织渗透案例,深刻吸取近年来部分国家颜色革命的教训,建立协作通畅的信息情报平台,全面及时掌握在华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动态,加强监督和管理,严防境外敌对势力通过非政府组织对高校进行渗透破坏。

3.结合非政府组织在华发展形势,建立健全有利于高校良性发展的政策方针。近年来,我国境内活跃着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非政府组织,它们广泛参与医疗教育、扶贫救困和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活动,社会影响日益增强。“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活动的数千家非政府组织中,有政治渗透背景的约数百家。”[6]部分带有特殊使命的非政府组织披着合法的外衣,悄无声息开展着对我国高校的渗透活动。一些新型犯罪、高科技犯罪、群体性事件和暴恐案件背后都显现着境外势力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印迹。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高校的主管部门,政府职能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在招生就业、学生培养、师资水平提升、科研技术创新、资金保障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大政策关注和倾斜力度,夯实高校的发展基础,全面推进高校良性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引导高校建立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及时了解掌握非政府组织发展动态,切实提升高校抵御非政府组织渗透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努力将非政府组织对高校渗透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高校角度。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阵地意识,牢固树立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办学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内容中,体现到学校管理、教学、服务的每个环节上,不断夯实学校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群众基础。广大教职工要积极发挥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带头和主导作用,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为构建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1.做好高校教师群体工作,确保“正能量”主导校园阵地。首先要努力构建高校教师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加强教师群体理想信念教育。各高校务必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工作规范。定期开展教师群体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整体把握教师群体思想状况,努力通过多种形式定期开展舆情调研,及时了解教师群体思想动态。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先争优等集中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教师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国家和学校重大事件和纪念活动为契机,适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群体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加强教师群体实践教育,实施“铸魂工程”,定期组织教师到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学习观摩,不断锤炼提升理想情操。

其次要加强师德建设,增强职业素养与育人意识。高校要把师德作为教师选聘招录的首要条件,严格把好进人关。全方位做好新进教师入职培训,着力提升师德水平和育人意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首要内容,扩大师德表现在任期考核中的权重。引导广大教师以政治素质、高尚人格和渊博学识教书育人,通过广泛开展“师德讲堂”、“名师讲座”等活动,积极发掘宣传先进典型,为广大教师成长发展树立楷模。

最后要以解决高校教师实际困难与问题为重点,稳步改善教师群体工作与生活条件。高校要坚持把解决教师群体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让广大教师群体能够安心工作、体面生活、有所发展,努力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平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深造,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积极关心教师生活,努力提升工资待遇等。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群体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栋梁之才,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

2.要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模式,及时打好反渗透“预防针”。首先要大力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用课堂教学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解决问题,使学生们能够从思想深处筑起防范和抵御非政府组织渗透的坚强防线。学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唱响主旋律,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从根本上瓦解非政府组织宣扬散播的反动极端思想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其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助推器的作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既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心理素质,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强自觉抵御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学校职能部门要加强校园管理,筑牢治安防线,加大对非政府组织渗透活动的查处力度。针对出现的涉嫌敌对宣传和渗透活动,学校保卫、宣传等部门要及时发现和制止,对活动的背景、经费来源、组织机构、内容目的等应进行深入调查,对参与人员按照依法依规严肃进行处理。

再次加强对非政府组织渗透媒介和载体的监管力度,确保校园精神面貌风清气正。尤其是要抓好校园网络管理,网络已发展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阵地。要把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牢牢掌握网上信息传播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及时发现和深入分析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对于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扭曲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校园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对于一些明显的非政府组织易渗透领域和人群,学校应予以特别关注,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校园网络上传播。对境外人员来校讲学、交流、参观等活动加强管理,依法依规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监督引导他们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对校外寄来信件和包裹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信件收发制度,规范信件传送流程,落实责任人,做到收发有登记,责任能倒查。

最后要把“密切联系学生”作为抵御非政府组织渗透的制胜法宝。高校要坚定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实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尤其是家庭困难学生、学习困惑学生、心理障碍学生,要对他们提供及时的关心、疏导和帮助。同时要提高发现问题的前瞻性和应对的主动性,高校要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起以责任领导牵头,学生处、团委与各系部密切协作,学生辅导员、两课教师等负责摸排情况的综合工作网络,建立联络员制度和应急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广泛的学生信息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相关信息。

3.高校要与所在辖区职能部门联系配合,牢牢构建校外“防火墙”。一方面要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要主动与辖区政府职能部门协调,结合具体市情和校情,建立健全防范非政府组织渗透的协作机制,畅通情报来源共享渠道,积极商请组建由工商、民政、公安、文化等业务部门和高校构成的统一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建立完善相应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形成管理合力,营造校园良好周边环境。同时要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全方位掌控周边重点场所和人员,及时发现“火点”,采取坚决措施,切断伸向校园的隐蔽之手,把渗透隐患隔离在校门之外。

另一方面要与职能部门强力协作,加大入校网络通道监管力度。互联网是开放式的公共场合,要坚决防止非政府组织通过互联网对高校进行入侵渗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7]。网络已成为境外敌对势力向高校渗透的重要渠道,确保入校网络和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入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长效机制。高校要与互联网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对入校网络加强监督检查,对手机等无线网络信息重点审查,发现不良信息及时跟踪调查,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专业优势,加大网络技术安全领域研发力度,及早投入社会应用,形成从内容到技术、从日常维护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同时高校要强化内网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内网有关使用管理规定,要与保密、公安等部门沟通协作,结合实际,不断规范完善内网使用操作流程,定期组织保密知识学习和安全隐患排查,增强安全意识,严防泄密事件发生。

四、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反渗透斗争具有重要的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梳理近年来国外颜色革命的案例轨迹,从其起势、发展到壮大,每一步演变轨迹都与境外势力积极插手密切关联,都形成了以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为主体的异见团体和游行示威队伍;研究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师生泄密、被渗透等典型事件案件,均与境外势力隐蔽操控指使息息相关。针对境外势力加强渗透我国高校的新情况,务必要做到紧紧围绕重点组织、重点高校和重点人员,综合施策,强化信息搜集研判水平和防范控制能力,坚决防止境外势力通过非政府组织等手段在我国境内积聚能量,坐大成势,从根本上确保党和政府对高校政治生态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巩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

[1]于 涛.伊力 哈 木·土 赫 提 一 审 被 判 处 无 期徒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4-09/23/c_1112595431.htm.

[2]刘 畅.境外间谍借互联网威逼利诱 策反涉世未深大陆学生[EB/OL].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5/4988947_2.html.

[3]梁书滨.哈尔滨一高校学生向境外出卖情报被批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4-08/06/c_1111961827.htm.

[4]张志忠,陈少平.非政府组织与我国高校关系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5]王存奎,彭爱丽.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6]王存奎,彭爱丽.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非政府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
圆我教师梦
论民主党派在推进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