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宫颈癌患者当上妈妈
2015-04-09杨天
杨天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女性健康的元凶。2014年妇女“两癌”防治论坛上,有专家透露,目前我国宫颈癌每年约有13.2万新发病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
近日,中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呼吁,中国应该早日引进预防宫颈癌疫苗。他表示,疫苗每年能使我国超过1000名女性避免患上宫颈癌,“国际上快十年了,生产使用的预防宫颈癌的疫苗,直到现在我们国家都用不上。”
25~35岁成为一个新的发病高峰
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分析显示,我国宫颈癌的发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发病的女性比例在1970年时不足2%,如今已经超过20%。
“以往宫颈癌的发病高峰集中在55~65岁年龄段,现在25~35岁也成为一个新的高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吴小华接诊的宫颈癌患者中,最年轻的只有16岁。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人类癌瘤发病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而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据吴小华介绍,我国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比如,性生活较早、多个性伴侣、女性生育观的改变等等都可能导致HPV的持续感染,从而诱发宫颈癌。
保留患者做妈妈的“资格”
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带来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患者如何才能保留生育功能。这个问题既现实又迫切。“怎样在既能根治宫颈癌的基础上,又能让病人活得更好,帮助他们实现养育后代的希望,是医生的职责。”吴小华说。
“年轻的宫颈癌患者中,很多人未婚未孕。过去治疗采取的手术方式是将宫颈和子宫‘一锅端,这虽然能根治恶性肿瘤,但也剥夺了患者当妈妈的权利。”吴小华向本刊记者解释。
十年来,吴小华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可以保留患者子宫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研究,并成功为260多位年轻的宫颈癌患者保留住了子宫。据本刊记者了解,吴小华团队也是全世界完成此项手术最多的医疗团队。
2014年12月2日,由吴小华主任领衔,全国范围内首个针对宫颈癌患者的保育门诊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诊。该门诊每月第一周的周二下午开诊,由吴小华和团队副高以上的医生轮流坐诊,为初诊患者提供手术咨询和指征评估,并为术后患者提供随防和备孕指导。
复旦标准
作为21世纪宫颈癌治疗发展的重要标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手术方法之一,在1994年由法国医生率先提出。其手术方式主要分为经阴道和经腹式,新近又发展出了腹腔镜下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与传统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相比,这种创新的手术方式在不影响宫颈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无需切除患者整个子宫,而是在切除了病变的宫颈组织以及与其相连的宫旁、上端阴道组织后,将保留的子宫体与阴道缝合,如此,患者在术后能恢复月经周期,并能够孕育新生命。
2004年,吴小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保留生育功能的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吴小华告诉本刊记者,这种手术对于患者的选择有严格要求。除了患者年龄45岁以下,有生育愿望,肿瘤临床分期不超过IB1期等条件外,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术指标就是肿瘤直径。
“过去,国际医学界一直将这个直径范围定于不大于2cm,按照这个标准,只有不到10%的宫颈癌患者可以进行这项手术。”吴小华说。
但如今,吴小华团队凭借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将这一直径标准放宽到了4cm,这也使得36%左右的宫颈癌病人可以因此保留住生育功能。
淋巴结未有转移、肿瘤最大直径小于4cm、肿瘤局限于宫颈、年龄小于45岁且无不育病史、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或鳞腺癌——这是吴小华教授和其团队成员在临床实践中制定出的符合中国宫颈癌患者保育手术的“复旦标准”。这一标准也于近期被2015.V1版国际权威的美国癌症综合网络(NCCN)宫颈癌诊疗指南收录,并推荐使用。
手术安全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近十年的临床数据显示:根治性宫颈癌切除术的术后复发率约为2%,而相同条件的患者接受传统子宫切除术的复发率在2.5%~3.5%之间。
宫颈管粘连是宫颈癌术后最常发生的手术并发症。在吴小华团队的努力下,目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从35%降至10%。
此外,他们还通过改进环扎线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术后怀孕的流产和早产率。
在吴小华看来,进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首先必须确保安全性。有了这个前提,保留生育功能才有意义。
“虽然依据现有的影像学及其他检查结果,患者可以有保留生育功能的机会,但具体情况还要根据术中病理结果而定。”这是吴小华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那些处于指征‘临界点的患者,我们还是建议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毕竟任何情况下,安全性都是第一要务。”吴小华说。
如何怀孕
吴小华告诉本刊记者,接受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患者,多数人在术后6个月后即可考虑怀孕。但对于术后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出于安全考虑,一般建议将怀孕的时机推迟到术后两年。
而且,患者备孕前应该接受全面体检,排除肿瘤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
“患者术后在妇瘤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地进行备孕,将会大大提高患者受孕成功几率,同时体外受精和其他辅助生育技术也能使其受孕的几率较自然受孕高出三分之一。”吴小华强调。
2008年9月,35岁的娄女士剖腹产下一名健康男婴。而在两年前,身患宫颈癌的她正是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了吴小华教授为她实施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她也是上海市首例施行该手术后成功怀孕并成功生产的患者。
吴小华表示,宫颈癌患者接受这一创新手术后组建幸福家庭并成功怀孕的难度远比一般女性高。实施手术十年来,已有十位患者术后成功怀孕。
他们几年前曾作过统计,术后由于种种原因,只有48%的患者不改初衷,决定妊娠,其中70%能怀孕,怀孕过程中21%流产,29%的患者孕36周前早产,50%能达到足月妊娠,因此预计只有16.8%的患者术后获得足月妊娠。
“我们在术后的随访中发现,很多患者和她们的家人对这一疾病还缺乏正确认识,担心术后怀孕会给伴侣或后代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是否怀孕的问题上顾虑重重。很多夫妻甚至在术后选择了离婚。”吴小华对此不无遗憾。
在他看来,要让宫颈癌患者成功怀孕需要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对医生而言,要在这一领域进一步探索提高手术技术;而家人,特别是爱人要对患者支持鼓励;全社会也要加强对宫颈癌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为宫颈癌患者创造更加轻松的社会环境,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只有不离不弃的爱才能使这些不幸却又万幸的女性真正尝到做母亲的喜悦。”吴小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