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2015-04-08李生福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会战题干战役

李生福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干史料越来越丰富,这些史料主要来自正史记载、考古发掘、当事人回忆录、同时代旁观者的回忆录、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利用这些史料命制的选择题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解读题干时必须读懂材料,注意标点符号,抓住关键词,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高度概况总结。

下面以高中历史教材(人民出版社)为准,以与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内容相关的试题为例进行分析。

1.地图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先弄清历史地图的名称,从地图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图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即可。

例.(2010·江苏历史·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灭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解析:此题结合历史地图进行设题,解题时要抓住图中黄海、日舰队、清舰队等重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不难判断出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在此战中全军覆灭,故A项符合题意。

2.观点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题干材料中渗透的历史观点和立场。审题时,应从历史观察者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进行推理、论证、分析。

例.(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此题的题干材料来源于中日两国历史文献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记载,双方把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责任都推给了对方。由此可见,研究者的立场影响了对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解释,故正确答案为A。

3.组合型选择题。

这种题型设计的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考生对某类历史专题知识在特定时空范围的归纳、比较能力。

例.(2011·上海历史·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析:此题是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相结合的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试题的题干材料来自碑文,关键词是“岛寇”、“滇西”、“边陲”,它们分别指日本、我国云南西部、我国西南边陲,由此可以推断,战役发生在中缅交界,是中国远征军的抗日活动,故正确答案为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常说的八路军,主要是在黄河流域作战;在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这一称谓;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的名称。

4.知识转移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试题,要读懂材料,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词,将题干材料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迁移与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例.(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解析:此题的题干材料来自日军的军事文献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的是阵地战,双方投入作战的军队是大部队,而不是小部队;八路军作战的广阔地区是在华北,据此不难判断只有百团大战符合材料描述,故正确答案为C。

5.空间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选择题时,要注重历史事件的空间特征,根据题干中的限定语,提取隐含的历史信息,弄清历史事件的空间特征,明确空间的范围。

例.(2012·上海历史·25)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解析:此题将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有机结合了起来,突出了文科综合考试的特点。发生在华北地区的是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华中地区的是武汉会战,发生在华东地区的是淞沪会战,故正确答案为A。

6.时间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先读懂材料,抓住历史时间的标志性特点和历史阶段的特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明确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采用排除法,选择正确选项。

例.(2011·江苏历史·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题干史料来源于当事人的一封信,事件发生在武汉会战中。武汉会战是正面抗战的重要战役,此事件属于当事人亲属的回忆记载。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据此排除①,故正确答案为C。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战题干战役
数字算式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武汉会战
当当夺权之争:尴尬的“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足球流氓“会战”欧洲杯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