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探讨
2015-04-08刘晓华
尚 妍,刘晓华,东 明
(大连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探讨
尚 妍,刘晓华,东 明
(大连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的建设进行研究,分别从基地建设思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及建设成效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对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初步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进行总结,指出整个创新基地的建设应该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为基本对象,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核心,逐步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平台。创新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创新基地;建设思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
随着社会科技日益进步,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2]。在这种形势下,创新基地的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基础,能够支持学生开展创新课程、创新实验以及创新科研项目的学习和研究[3]。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是与国家能源密切相关的学科,承担着服务社会经济、输送能源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创新基地建设建设,是通过思想、平台、硬件以及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学科创新基地,从而成为整个学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支撑,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能源与动力类创新人才的输送奠定重要基础[4-5]。
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思路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遵循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点, 促使大学生创新活动正规化的要求,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参与创新体系建设,为企业、行业提供服务的使命[6-7]。因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在进一步发展中,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知识创新时代, 科学研究已经成为高校培养拨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在传统教书育人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树立以基地吸引项目, 以项目牵引学科,以学科体现特色, 以特色赢得地位的发展思路[8]。从本科生抓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科技创新基地参加和从事研究活动[9]。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集动力机械及自动化方向、叶轮机械及自动化方向、制冷及低温工程方向、热能工程方向和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五个方向为一体,体系结构遵循以下原则:
(1)功用清晰明确, 创新基地紧密结合本科专业方向设置,课程配置、 教师科学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以能源与动力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为依托,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重点,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相结合。
(2)开放共享, 创新基地建设, 除考虑满足本学科需要外, 还应充分发掘资源潜力, 拓展基地功能, 面向其他院校、院系或学科开设实验课程和科学研究, 技术创新等服务创造条件, 达到学科间、 校际间共享。
(3)相互支撑,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各学科优势、体现学科专业特色,与学科建设相互支撑, 共同构筑层次清晰、 功能完善的教育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现有科研资源, 通过资源互补、 功能配套等方式, 实现教学与科研资源的有机融合,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10-12]。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为基本对象,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以培养高素质、 创新型人才为宗旨, 以孵化创新教育成果为最终目标, 课程设置上强调与现有专业课程互补,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强调专业和实践课程内容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平台。
2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平台建设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包括基地硬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建设。
2.1 硬件建设
先进的实验设备仪器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创新基地平台建设首要任务是实践基地的硬件建设。将创新基地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联合,重点围绕创新实践项目所必需的仪器设备设施开展建设,加大先进科研设备的投入,引进科技含量高、科学性强的仪器设备,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直接接触一流仪器和设备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的质量。
同时,积极推进校企联合,与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议,进行企业的创新基地建设,发挥企业硬件上的优势,为创新实践基地拓展资源与空间,从而突破学校资源利用的瓶颈。
2.2 软件建设
2.2.1 师资队伍建设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需建立完善的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以学院科研学术带头人为首,各专业年轻教师为主力,在完成创新基地规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专项实践项目进行相应的一对一指导。在这种教师指导体系下,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程度。在运行过程中,学院采用不定期交流、定期集中培训的方式,旨在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性。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成立教师督导组,现场听取学生课堂效果,对教师上课情况加以指导。同时通过与企业的交流,适时引入企业一线人员担任创新实践基地学生的指导教师,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2.2.2 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是创新基地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基地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旨目标,完善和制定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实践基地学分暂行办法》《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实践基地大型仪器管理办法》《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实践基地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有章可循、有章必遵”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进一步完善提高制度的人性化和可执行力。
2.2.3 运行机制建设
在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以服务学生为目标的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两个系统,分别是基地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和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管理系统。形成了教学质量创新项目相互支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系统,在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做法有:(1)创新基地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基地教学的意见;(2)由富有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对基地教学进行督导评估;(3)创新基地每年设定数个创新项目供学生选择,与导师双向对接;(4)创新项目在研过程中,设立中期检查,停止达不到标准的项目。同时,学习先进经验,引入创新竞赛机制,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创新实践基地进行有机结合,让创新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提供服务和支撑。
3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成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科技创新与成果孵化的基地。学生在创新基地活动中,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主动实践、勤于思考,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目前,创新基地一共培养学生4届,130人。截至2013年12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提交的创新成果在各类比赛中获奖41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7项、校级21项、学部级3项。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的建设,分别从基地建设思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及建设成效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总结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初步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指出整个创新基地的建设应该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为基本对象,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核心,逐步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平台。创新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各个环节中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建立创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结合培养方案的改革,加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基地与学校内及各高校其他创新基地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推动本院的创新基地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1] 冯华,丘凯伦,陈康民,等. 加强创新基地建设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29(5):198-200.
[2]李舜酩,王亚彤. 抓好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73-75.
[3]李慕勤,杨文杰,荣守范,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29(6):100-102.
[4] 刘允,陈小惠. 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29(12):176-178.
[5] 赵志强.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思考与探索[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2013,5(4):94-98.
[6] 吕念玲,陈纪鑫,殷瑞祥. 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29(8):279-280.
[7]陈松,潘理,李文,等. 创新基地项目驱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32(5):105-106.
[8]李艳利. 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1):103-1 04.
[9]王军,李明,牛小玲,等.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10):198-200.
[10]赵志强. 以学科建设和创新实践指导高校实验室建设[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2012, 4(4):52-56.
[11]付雄,陈春玲.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1(6):29-31.
[12]龚文芳,王宏. 电子信息类创新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创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80-18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novation Base
SHANG Yan,LIU Xiaohua , DONG Ming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innovation base, and elaborates ideas from four bases, construction ideas, hardware construction, software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effect,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preliminary bases obtained were summarized. It point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ire innovation-based should regard the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as basic objects, train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s the core, become a good platform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gradually as soon as possible. Building innovation base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stimulate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analytical and observe abi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expand the creative thinking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favor of goals.
innovation base; building ideas; hardware construction; software construction
2014-06-12
尚 妍(1982-),女,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能源动力类实践教学、地热能利用、土壤两相流传热传质研究工作。
G482;TK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5.0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