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中的特色体现
2015-04-08雍建国张冠峰
雍建国 张冠峰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小城镇规划中的特色体现
雍建国 张冠峰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结合山西省崞阳镇总体规划实例,以“突出城镇特色、塑造城镇品牌”为主要思路,针对其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从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地方文脉的传承、镇区整体风貌的塑造两方面进行特色规划,探索城镇特色在规划中的体现。
小城镇规划,文化特色,生态特色
0 引言
小城镇作为体现地方特色的载体,包括传统文化内涵、历史风俗、生活习惯以及物质空间环境等内容。小城镇特色的塑造有利于提高城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广大群众对城镇特色的需求也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
崞阳镇位于山西省中部,镇区总人口为1.3万,建成区约为2 km2。镇区作为原崞县老城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老城的“三套城”格局及肌理现存较为完整;周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有两条河流东西向经过,镇区内部水网肌理犹存,生态优势突出。
1 规划构思
规划在总结了崞阳镇特点和与周边乡镇特色“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人文、经济社会等各类因素,以“特色宜居示范”为指导思想,明确了注重文脉传承、注重风貌塑造、注重公众参与、注重后期实施四大规划理念。从“文化”和“生态”两大特色入手,通过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地方文脉的传承、镇区整体风貌塑造两大规划措施,最终将崞阳镇打造成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和山清水秀的生态新镇,成为山西省小城镇建设的典范。
2 特色规划
1)文化特色——历史遗存的保护及地方文脉的传承。
a.历史格局及空间肌理的保护。
对于历史格局与肌理的保护。规划主要对城墙及街巷格局进行保护,这主要是对老城历史骨架的保护;制定的保护策略为格局保护、分片保护;保护的措施重在整治而非恢复。
维持现有的东街、西街、北街—正街—平定街、平西街等主要街道尺度及街道走向,进行硬化处理,采用青石铺砖,不改变道路路基。在不大拆大建大规模恢复重建的前提下重点整治正街的建筑风貌,采用传统的整治手法,重塑街道传统氛围;重视街道家具的尺度及风格与两侧建筑的协调,同时对街道两侧广告牌的尺寸、风格及悬挂方式统一要求,使街道整体风格协调统一。拆迁侵占原城墙旧址建设的住宅,将古城墙历史原址以绿化带的形式显现出来,使古城的外围骨架清晰明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保留的古城门恢复重建100 m~200 m的古城墙。
b.历史文化节点的保护。
历史节点的保护主要是指对普济桥、文庙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这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规划制定的保护策略是作为崞县人的精神家园进行保护;保护措施为保护本体、周边协调。现状镇区有多处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民居。以普济桥、文庙、岱山庙、旧衙门、内城四门等最具代表性。同时,镇区也存留了多处传统民居,多集中于内城;规划建议整治历史遗迹和传统民居周边100 m范围内的建筑风格,使其与传统建筑协调统一;在残留的宁远门、景明门、保和门、临沱门、南稍门、旧县衙等旧址及周边设置绿化广场,从而达到标识传统节点空间、延续旧城文化脉络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允许复建一两处重要的传统建筑。
c.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对历史传说、民间传统小吃、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如“火烧万家庄”“盔挖崞州城”、崞阳麻叶、干锣、上吉麻纸等等。保护策略为深度挖掘、广泛宣传;保护措施为成立专门机构专人负责挖掘整理地方传统文化。
2)生态特色——镇区整体风貌的塑造。
在对崞阳特色资源的提炼及整合的基础上,以“特色生态网络+特色风貌区+特色轴线+特色节点”为思路,塑造整体风貌,提高人居品质、突显地方特色、弘扬地方文化和标识居民身份,实现生态崞阳的发展目标。
a.特色生态廊道。
通过南桥河、北桥河、镇区内部残留水系和局部规划的人工水系、城墙防护绿化和外围农田构成“田”字形的生态廊道。在提升城镇整体环境品质的前提下,既能有效地界定旧城和新区的边界,使旧城和新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同时又能成为地域文化的集中载体,体现崞阳的传统、社会、风俗、人文,反映崞阳的前世今生。
b.整体风貌分区。
在对崞阳特色资源的提炼及整合的基础上,通过面性景观、线性景观、节点景观和绿地系统的结合,形成了“一带、三环、三片、四轴、多点”的整体风貌结构,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品质、突显地方特色、弘扬地方文化的目的。
整体风貌分区是指依托三套城形成的传统风貌延续区;指以新区为依托形成的新型风貌展示区;围绕南桥河、北桥河湿地形成的具有观光游览、娱乐健身功能的特色风貌体现区。
传统风貌延续区:注重对原崞县空间肌理的传承,建筑采用灰色调,空间布局规整有序,运用现代手法解读及提升传统文化,将传统风貌有效地传承延续。
新型风貌展示区:为高标准、高起点,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风貌协调的标准化的新型社区,在与东部旧区整体风貌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具有自身特征,集中体现崞阳镇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内在品质。
特色风貌体现区:指围绕平定街南端的南桥河和普济桥形成的具有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的生态湿地公园。
c.特色轴线。
对外形象展示轴。原108国道是崞阳镇形象的展示窗口,串联原平市区、崞阳镇区及代县县城,规划三者之间要进行“差异化”塑造,整体风格以现代为主,传统为辅,充分体现小城镇的历史性、宜居性、舒适性,形成独具风情的街道景观。现状沿道路两侧自发形成带状商业建筑。规划重点对道路两侧建筑进行统一整治,增加道路两侧绿化的宽度,设置社会停车场,减少商业对过境交通的干扰,使其成为对外展示镇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的平台。
综合发展轴。府前街是西部新区乃至整个镇区的一条主要发展轴线。镇政府、医院、文体中心等公共建筑均集中在府前街两侧。所以府前街以体现镇区现代化风貌为主。规划道路断面为两块板形式,加强道路中心及两侧绿化。打造集商业、休闲、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景观大道。
历史文脉延续轴。正街—平定街构成崞县老城的主要骨骼之一,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崞阳镇历史上生活的集中体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综合职能有所弱化。规划深度挖掘正街—平定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街道两侧建筑进行整治,在风格、色调、样式上进行协调统一。同时,强化正街的商业职能,限制车行,使其成为集中体现崞阳传统风韵的特色商业步行街道。
传统商业轴。大西街(阳光街)是老城传统商业向外的一个延伸,过渡。规划基本保留现状街道走向,宽度,整治街道两侧建筑立面,在色彩塑造、屋顶设计、广告设置上实现与东部旧区整体风格的融合统一,同时结合阳光街特点,重点强化商贸职能。
d.特色节点。
现代景观节点。依托新区中心、道路交叉口、门户等节点塑造现代化景观,展示现代形象。
人文景观节点。依托镇区文化节点形成人文景观,留下历史记忆。
3 结语
本次规划试图寻求在小城镇层面切实有效的特色塑造及实施手段,以此为小城镇规划的特色塑造提供一种具体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起到一定的指导示范作用。
规划从老城到新区,从整体控制到重点建设,从点到线再到面,形成了多层次的保护和建设手段。通过生态与文化特色的塑造,切实改善了镇区的整体空间品质,构建了镇区的整体风貌,彻底的改变了镇区原空间凌乱、人车混杂、环境欠佳的面貌,解决了镇区未来发展中的旧城风貌与新区风貌的协调问题。为崞阳成为彰显“蓝天、碧水、古城、新镇”特色的北方山水小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汤铭潭,宋劲松,刘仁根,等.小城镇发展与规划.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 城市特色研究与城市内风貌规划.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特色学术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2007.
[4] 蔡晓丰.城市风貌控制与解析.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5.
Specialties embodiment in small town planning
Yong Jianguo Zhang Guanfeng
(ShanxiAcademyofUrban-RuralPlanning&Design,Taiyuan030001,China)
Taking overall Guoyang town planning in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takes “embodying urban specialties and shaping urban brand” as major idea, carries out specialty planning from two aspects of protecting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inheriting local culture and shaping general town specialty in light of its cultural specialties and ecological specialties,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embodiment of urban specialty in planning.
small town planning, cultural specialties, ecological specialties
2015-09-15
雍建国(1984- ),男,工程师; 张冠峰(1982- ),男,工程师
1009-6825(2015)33-0023-02
TU982.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