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河地区的藏式建筑地域性研究★

2015-04-08

山西建筑 2015年30期
关键词:夏河藏式藏族

王 立 新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规划·建筑·

夏河地区的藏式建筑地域性研究★

王 立 新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对甘肃夏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影响建筑地域性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降水、温度、光照对藏式建筑的影响,同时说明了社会因素与宗教文化对藏式建筑的影响,有利于藏式建筑文化的进一步研究。

藏式建筑,地域性,自然环境,社会文化

1 概述

1.1 夏河县简介

甘南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腹地,与古河州(今临夏州)相邻,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因受藏传佛教文化势力的影响,使该地区享有中国“小西藏”的美誉,县城海拔2 800 m,气候属寒冷湿润类型,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平均气温2.6 ℃,年降水量516 mm。纵观其他藏区各地的建筑类型和特点,夏河地区的藏式建筑因受藏传佛教和内地汉文化的双重影响,其建筑文化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1.2 研究意义

藏式建筑是藏族文化生活的组成内容之一,反映了藏族的文化特点、生活方式及地理气候等特点。本文结合夏河地区藏式建筑的特点,从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个方面对藏式建筑的地域性进行分析和认识,比较和探讨夏河县藏式建筑所蕴含的独特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文化,为研究甘南藏式建筑文化提供新的视角,并为遵循地区生态机制,体现藏族文化传统的真实延续提供参考。

2 建筑的地域性

一方面,建筑的地域性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到自然地理地貌、气候、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是特定地域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内容之一。夏河地区的藏式建筑,是在适应夏河当地气候条件基础上形成的;另一方面,建筑的地域性除了自然条件影响外,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人们常把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记录和传承地区文明,一旦失去文化的韵味,建筑本身就没有独立于技术之外的特点,变成设计师玩弄个人偏好的表现形式,或是“量产的派件”,从而失去了建筑作为场所标识的作用。

2.1 自然条件的影响

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影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建筑的主要功能是居住、避风雨、防风纳凉等,因此,自然条件对于建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不仅建筑设计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变化规律,在建筑建设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施工建设。在当今绿色环保理念不断融入建筑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能有效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效果,也体现了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建筑对气候、环境及文化等因素的融合度越高,建筑就会越成熟。

2.2 社会条件的影响

社会文化方面对藏式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因而建筑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放在与宗教有关的方面,同时在空间层次表达出森严的社会等级,从而形成两种风格截然相反的藏式建筑:寺庙建筑和民居建筑。通常民居建筑古朴、神奇和粗犷的整体美感,与富丽堂皇,色彩鲜艳,精彩绝伦的藏式寺庙建筑形成个性鲜明的对比。本文从地区差异性和宗教文化方面阐述社会条件对藏式建筑的贡献。

3 藏式建筑对气候的反映

3.1 降水对建筑的影响

3.1.1 建筑选址

选址是建造房屋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条件,通常受自然和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同时也是多种复杂因素所糅合的成果,进而以达到最有利的选择。降水作为气候的一种形式,在建筑选址时也会产生影响,譬如建筑选择场地时要避开容易积水、容易被水冲刷到的地方,一般选址都在地势高、易排水的地方。在工业文明以前,受科技的影响,我们通常很少见到背离此规则的选址,在山区人们大多数是在山脊和山背进行建造行为,很少会把山谷作为选择的场地。

3.1.2 屋面处理

降雨量与建筑屋面的坡度有着很大关系。通常,在降雨频繁、降雪量大的地区,其建筑屋顶设计的坡度一般比较大,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排水、降低屋顶积雪压力给房屋带来的损害,比如,在北欧山区,人们为了减轻积雪对房屋的压力,一般都将屋顶设计成尖顶形式,反之则坡度较缓。而夏河地区的藏式建筑,尤其是民居,多数采用平屋顶(屋面排水坡度小于10%),这与该地区年降水量仅为444 mm是紧密相连的。

3.1.3 建筑材料

降雨会影响建筑材料,这是由于降雨量或降雪量大的地方木材较多,因此,建筑材料会对木材具有更青睐的选择性;而在降雨量和降雪量少的地方,则注重砂石。夏河地区海拔在3 500 m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气候,严寒少雨,缺少木材,故而建筑多为土(石)木结构,即便在寺庙建筑中,也离不开砂石。

3.1.4 台基的高低

建造房屋首先要打地基,地基会一直延伸到地面以上。地上部分一般会考虑防潮和防水,故而常常会筑台基,台基的高低通常要高于地区年降水量,以防止雨水进入屋内。藏式建筑除了楼式建筑外,一层平屋顶建筑的台基高度能基本反映当地的降雨量。

3.2 温度对建筑的影响

3.2.1 墙壁厚度

干热地区的气候特征表现为昼夜温差大,即白天气温高得难以忍受,夜晚又伴有不适的低温,解决这种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尽可能延缓热流的速度。相反,寒冷地区,率先要考虑保温和增温,故而要减少室内外气流的交换。气温越高,一般房屋的墙壁就会越薄,相应地,房屋内部空间也相对比较大,以便于加速空气流通,达到降温的效果。在藏式建筑中,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一大特色,墙体下面宽,上面窄,使建筑重心下移,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3.2.2 窗户的造型

窗户作为建筑室内外气流交换的一个中介,既可以在寒冷的时候关闭以维持室内气温的稳定,也能在炎热的时候打开通风,降低室内的气温。故寒冷地区窗户的造型通常较小,以减少室外寒冷气流的进入;而干热地区,储存热量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尽量选择大的窗户,增加室内外气流循环,保持室内凉爽。夏河县的藏式建筑中外墙开窗很小,尤其北面,有些甚至不开窗,南面开窗较大,而其常与藏式建筑特有的黑色窗套一起使用,这种做法主要受宗教的影响,但其仍在提高室内气温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3.2.3 室内微气候与建筑空间

气温除了对建筑外立面和结构产生影响外,还对建筑内部空间的构造有一定的作用。在寒冷地区,在室内机械调控手段不先进的地区,人们为了增加建筑室内保暖和保温,会采用一些保温延时手段,如冬季在起居室内生炉火,这种做法一方面提供了额外的热量来源,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借助炉火将厨房设置在室内,即烹饪和起居在同一场所进行,进而达到热量的最大利用。

3.3 光照

光是环境、空间中一切活动存在与进行的先决条件,没有光,空间将淹没在一片黑暗之中。建筑的采光面积通常取决于屋檐出挑的程度和窗户的大小。优于高原地区的大气比较透明,晴天天数比较多,太阳光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因而,向着太阳的窗口对室内光照具有较大的影响。但各地的人都会表现出趋光避光的行为,在建筑上的反应在于,建筑室内需要阳光使其充满生机,但过多的阳光却是剩余的,或者是不需要的,因此,建筑由于人的因素也表现出趋光避光的现象。藏式建筑的窗户,既要能在夏季避免过多的阳光进入室内,同时要在冬季满足阳光充足的情况。通常在窗户檐口悬挂帷帐,可以在下午避免日晒。

4 藏式建筑对社会和宗教文化的反映

4.1 社会因素对藏式建筑的影响

4.1.1 空间层次

人类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将空间进行秩序化,这也是人类生活自身的逻辑需求。在现代社会,空间秩序的内涵更加多元,不仅包含空间层次,也包含空间等级等内容。就空间层次来说,其内容就涵盖了空间在时间上、形态上、功能上、性质上等种种变化。藏式建筑在空间层次上结构分明,一般是围绕楼梯来设置不同的房间,储藏空间在底层,二层大多是生活空间,这种设置来自于藏族人们对空间的需求、理解和创造。

4.1.2 经济因素

出于各方面的原因,无论是藏族人民还是其他地区的人民,都花费巨额钱财去建造重要纪念物,却无法摆脱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超前去建造高造价的住宅,使得地域民居建筑成为体现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的一个物质载体。与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相比,藏式民居建筑更显得古朴粗狂。民居建筑结构多采用木构、木梁架承重,外用墙壁承重,墙身有收分,建筑重心下移;寺庙建筑则采用柱网结构(藏式传统建筑使用的木梁较短,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一个斗拱,再用柱子支起斗拱,连续使用几个柱拱等构架,形成了柱网结构,它的使用,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雕梁画栋;外墙色彩鲜艳,常有“藏八宝”和建筑“翼装饰”,并在门窗位置悬挂各种经幡,屋顶有脊饰、祥鹿和法论等装饰,建筑整体旨在营造神秘的宗教气氛。

4.2 宗教文化的影响

藏式建筑艺术是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属于藏族文化主体。在藏族文化中,宗教艺术特色比较显著,这种宗教渗透遍布于藏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藏式建筑中,宗教艺术的特征非常强烈。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藏传佛教寺庙。这是一种纯宗教功能性质的建筑,在藏式建筑中数量非常大,其艺术成就高,可谓是世界闻名。另外,一些宫殿建筑、石窟建筑、园林建筑、庄园建筑、高碉建筑、民居建筑乃至桥梁建筑等,也都不同程度的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藏式建筑的宗教色彩,既有藏族本土原始宗教的特色,也有佛教传入藏族地区后,与藏族本教斗争、融合后的藏传佛教特色。

5 结语

建筑地域性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们在自然生态条件下,为了适应自然,而主动利用自然环境中各种资源与材料,采用相应的建筑技术,来建造抵御自然气候与环境条件的建筑。建筑集成了大量的地域性原生态经验,无论在设计方面,还是在建设方面,都具有值得研究的价值。建筑的地域性也具有时代的特征,在地域性建筑发展过程中,应结合现代科技,使之既能传承历史,又能满足现代化需求。

另一方面,建筑是表现人类智慧的物质文化,凝聚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及文化特征。藏式建筑的风格是在藏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沉淀着个性的地区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最能够直接的反映藏族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藏式建筑作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不危及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地区旅游产业是良好的选择。

Regional research on Tibetan buildings in Xiahe Region★

Wang Lixin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andRuralPlanning,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Xiahe Region, indicate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gional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s, researches the influence of rainfalls, temperature and lighting on the Tibetan buildings, and illu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factors and religious culture on the building, so as to enhance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Tibetan buildings culture.

Tibetan building, regional,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culture

1009-6825(2015)30-0001-02

2015-08-18★: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藏族城镇建筑特色研究”(项目编号:JK2011-11)

王立新(1966- ),男,硕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

TU253

A

猜你喜欢

夏河藏式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藏式”年味:“洛萨扎西德勒!”
千年之恋(二十五)
藏式碉房建筑形态与装饰色彩研究
千年之恋(十)
浅析藏式家具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
千年之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