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灌肠联合前列地尔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研究※

2015-04-08张丽贤袁双珍孙建顺张所香

河北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二聚体灌肠腹痛

张丽贤 袁双珍 孙建顺 张所香 单 敬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衡水 05300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治疗棘手,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SAP之所以病死率高,其主要原因是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方案多样,目前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改善微循环障碍、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因此,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并结合中医药的优势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方向。2011-01—2013-07,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黄灌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SAP 40例,并与常规加前列地尔治疗40例、常规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拟订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1]关于 SAP的诊断标准,且年龄在18~70岁之间,发病24 h内就诊。

1.1.2 排除标准 孕妇;既往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不能按要求用药,自动退出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3~71岁,平均(40.5±14.1)岁。对照1组 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6~73岁,平均(52.6 ±12.3)岁。对照2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9岁,平均(48.3±16.6)岁。3组病例均为发病24 h内就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1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补液、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和营养支持。

1.3.2 对照2组 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地尔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01)10 μg入壶,每日1次。

1.3.3 治疗组 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加大黄灌肠。灌肠液制备:生大黄15 g,加沸水300 mL浸泡,冷却至37℃后灌肠。灌肠桶距肛门40~60 cm,插入前取少量液状石蜡润滑肛管前端,肛管插入肛门深度为15~20 cm,松开止血钳,使液体缓慢流入肠道内,灌肠液将流完时,拔出肛管,完成操作。每日2次,治疗7 d。

1.3.4 疗程 3组均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观察Balthazar CT评分[2]及治疗后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CRP及Balthazar CT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CRP及Balthazar CT评分变化比较 ±s

表1 3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CRP及Balthazar CT评分变化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2组比较,△P <0.05;与对照1 组比较,#P <0.05

治疗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1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2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D-二聚体(mg/L) 18.4 ±1.7 3.8 ±2.6*△# 22.1 ±5.6 10.1 ±5.4* 17.6 ±2.5 4.6 ±3.2*#CRP(mg/L) 35.4 ±8.6 8.8 ±2.7*△# 30.6 ±10.8 18.2 ±3.5* 28.7 ±5.3 15.3 ±4.0*#Balthazar CT 评分(分) 7.6 ±2.1 5.4 ±1.5*△# 7.5 ±1.3 6.9 ±1.4* 7.3 ±1.8 6.3 ±2.4*#

由表1可见,3组治疗后D-二聚体、CRP及Balthazar CT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 1、2组(P<0.05),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0.05)。

2.2 3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3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比较d,±s

表2 3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比较d,±s

与对照1组比较,*P <0.05,与对照2组比较,△P <0.05

组 别 n 首次自主排便时间 腹痛缓解时间治疗组 40 2.3±0.7*△ 1.6±0.7*△对照1 组 40 3.6 ±0.9 3.0 ±1.5对照2组 40 3.5±1.2△ 2.3±1.1△

由表2可见,3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1、2 组(P<0.05),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0.05)。

2.3 结局 3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

3 讨论

SAP是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病情险恶,并发症较多,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2]。目前西医治疗无特效药物,需多学科诊疗技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近年来,关于肠道功能衰竭及胰腺微循环障碍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SAP患者由于胰腺充血、出血和坏死,胰周广泛渗出,引起肠麻痹、肠腔积液、肠胀气,肠蠕动消失,菌群在肠道生长繁殖,肠管通透性增加,肠道内的毒素进入循环系统,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引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衰竭等。因此,肠道动力是影响SAP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终止肠道功能衰竭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SAP发作时胰腺微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微血栓形成,导致胰腺局部血流下降,组织缺血,引发炎症介质的瀑布级联反应,进而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其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3]。因此,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为治疗SAP的有效方法之一。

生大黄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和鞣质等,味苦、性寒,具有荡涤肠胃、攻下泻火、清热解毒和凉血行瘀等功效,能恢复肠蠕动,消除肠麻痹,减轻肠道淤积,可促进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肠道黏液分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生大黄具有抑制多种细菌及氧自由基生成作用,可提高抗炎因子水平,改善全身炎性反应;还可以减轻胰腺出血及坏死程度,具有抑酶、抑菌、导泻、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诱导胰腺细胞凋亡等功效;同时显著提高脓毒症患者胃肠黏膜内pH值,抑制细菌生长[4]。应用大黄已经成为临床治疗SAP的重要手段[1]。大黄灌肠能刺激肠蠕动,提高肠道动力,还能稀释和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重毒反应。

前列地尔是一种高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生理药理作用,能明显扩张血管,抑制组胺释放及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活性,血黏度,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有利于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进程,缩短SAP病程,并改善其预后[5]。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中的小片段,可促进单核细胞合成并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导致凝血功能亢进,加重血栓形成倾向,加剧胰腺微循环障碍,导致病情恶化。近年来研究显示,D-二聚体与CR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6],其含量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早期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SAP病情的判断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黄灌肠联合前列地尔及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SAP患者D-二聚体、CRP水平及Balthazar CT评分,缩短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方法简单经济,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胰腺病学,2004,4(1):35-38.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63-1969.

[3] Cathbertson CM,Christophi C.Disturbances of the microcireula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J].Br J Surg,2006,93(5):518-530.

[4] 韦静.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68,71.

[5] 刘震,沈洪亮,张建表.前列地尔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55-156.

[6] Ke L,Ni HB,Tong ZH,et al.D-dimer as a marker of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2012,19(3):259-265.

猜你喜欢

二聚体灌肠腹痛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