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能“存储”吗
2015-04-08刘涛
刘涛
高尚的道德是一个人人格内涵的体现,是一个人高尚修为的体现。人类漫长的历史早已证明,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能最终成才。教育不应以教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以培养有高尚道德的人为根本。培养道德就应该从小抓起,循序渐进,帮助孩子逐渐成长为有高尚道德的人。
可是,“高尚道德”如何去培养呢?近闻某些学校设置“道德银行”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笔者深感不妥。仔细品味这些学校的做法,笔者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道德竟然可以存储起来以后“吃老本”——道德可以换取评优树先,换取各种荣誉称号,还可以减轻错误……如果以前做过的好事可以存储起来,为以后犯错作抵押,减轻自己的罪责,那将有多少坏人会逍遥法外?如果我们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这种抵罪教育,那孩子们的心中将植下多么可怕的种子,这种种子一旦发芽,那对社会将造成多大的危害?再者,道德如果和名利扯上关系,用美好可以交换荣誉,用良心可以交换优秀,那道德不就变成一种可以交易的筹码了吗?从此,孩子们被灌输着存储“道德”以换取名利的思想,他们在“高尚的道德”后面攫取自己的名利,为自己的名利而疯狂存储“高尚的道德”,仅仅因为这种道德可以换来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依此来试想一下,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将是些什么人?虚伪?争名夺利?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想想,多么可怕呀!
我们从小都很崇拜道德高尚的人,雷锋和张海迪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们从内心崇拜雷锋,从内心里希望做好事,被人夸奖为“小雷锋”的那种快乐是常人无法体验到的。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做好事,我们已经让道德成为习惯,贯穿终生。我们崇拜张海迪的顽强,从内心希望自己坚强,期望在每件事中磨练自己,期许自己在坚强中获得成功。做这些,我们都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不想得到什么,只想锻炼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道德应该通过学习内化到自己的身上,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存储起来以备后用,如果存储,那道德和金钱还有什么区别!
道德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无法用利益和荣誉来衡量,如果把道德当成换取荣誉称号的筹码,那么人身上的铜臭味将会有多重呀!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知识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有道德”是必须的。我们不能从小培养孩子争名夺利,并且这种名利是“出卖道德”来换取的,试想,当这些孩子长大时,我们的社会将会有多可怕!
要想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学校光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做到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一,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在高尚的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道德的提升。在学校,老师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家里,家长能做到榜样为范,高尚善诱;在社会上,人人做到身体力行,做好标榜。当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受高尚道德的影响,在家里、学校、社会上,孩子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都是正面的信息时,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道德能不高尚吗?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品质,是个人人格的外在体现,如需“存储”,也只能“存储”在自己身上,而不能存储到所谓的“道德银行”之中。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