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学生观的教育学分析
2015-04-08任路伟
任路伟
小学课堂存在的“排座位现象”是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渗透着小学班主任的学生观。鉴于学生观的多样化,小学班主任只有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影响下才会做出科学合理的排座位策略。因此,小学班主任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决定着排座位的具体方法,事关学生的身心各方面能否得以健康发展。
一、 小学课堂存在的“排座位现象”的现状透视
小学班主任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需对教室的座位进行调整,但基于不同的原则与学生观可能会导致不合理的“排座位现象”。所谓“排座位现象”是小学班主任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高、视力、成绩、彼此关系等主客观因素,没有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而是仅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排座位的一种现象,其中不合理的学生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课堂存在的“排座位现象”大致如下[1]。
1.按情感来编排座位
小学班主任在排座位的时候难免会受情感因素的影响。例如领导、亲戚、朋友、同事的子女,以及平时与老师关系较好的学生,在编座位时会享受特殊待遇,具有优先选择权,处于教室的最佳位置。这样做会使这些孩子滋生一种优越感,与班里其他同学产生距离;同时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按学生成绩编排座位
这样做的主观愿望是想让优生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实际上容易导致成绩优则更优、差则更差的恶性循环。教师无意识地在课上或课下与成绩优异的学生频繁接触,也会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不利于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与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班里的团结。
3.按性别编排座位
个别班主任编排座位会把男女生分成两个区域,传统意识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男女生交往过密,遏止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这样做实则违背了学生儿童期心理的正常发展,学生会产生只认同同性,对异性排斥的心理倾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与异性的良好接触,男生和女生只有在彼此友爱的环境下才能健康发展,从而养成健全的性格。
4.采取固定的排座位方式
教室座位一经编排便长期固定不变,长至一学期甚至整个学年。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高、视力、学生关系变化和成绩互补等。学生长期在固定的位置会产生烦躁的情绪,有碍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后排学生由于疏于管理成绩也难以提升。
纵上所述,小学课堂的这些不良编排方式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造成了小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进而阻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帮助教师使用科学合理的编排座位方式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
二、 小学课堂不合理“排座位现象”的原因透析
小学课堂出现的不合理“排座位现象”体现了小学班主任的学生观,说明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客观因素,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意念来做出调整。许多班主任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客体,没有“以学生为本”来开展教学活动。小学教师中存在的不合理的传统学生观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教师以师道尊严自居
不可否认,教师只有对学生保持一定的威严,才能使学生尊师重教。然而部分教师平时与学生相处过程中不愿亲近,刻意保持自己严肃的形象。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时刻与学生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不愿与学生一起活动或交流,难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其实这种所谓的尊严并不能赢得学生出自内心的尊重,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家长式”教师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
不可否认,个别教师认为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接受教师的观点,不许学生违背教师的意志。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往往家长作风严重,要求学生成为驯服的工具,培养学生成为唯师、唯分的学生。这种学生观在教育中表现为缺少生气和活力,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
3.个别教师持遗传决定论的观念
部分教师固态化地看待学生,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品德都是父母遗传的,特别对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以现在的学习状态来否定他们,埋怨甚至挖苦这些学生,使他们处于被冷落的地位。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受遗传决定论的影响,认识不到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展中的作用,这种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是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的具体体现。
4.教师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这种观点在我国小学中影响较广,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惯性影响,教师普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教师以分数排名次,以分数评优差,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使一部分学生受到偏爱,导致他们畸形发展,而另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受到冷落、疏远、歧视,导致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教师在社会趋利环境下养成的不良风气
个别班主任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家长的“礼品”。尤其是在排座位之前,往往会给学生以及家长某些暗示,以获取一些学生家长的贿赂来对某些学生采取特殊优待,为学生留出“专座”等。他们没有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以个人的私利来对待学生,这也充分体现了个别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
小学班主任的学生观是影响“排座位现象”的主导因素,学生观对班主任的教学理论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负面的学生观的消极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只有转变不合理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有个性、有潜质、发展的个体的学生观,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并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 由“排座位现象”引发的小学班主任学生观的教育学分析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2]在整个教育系统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积极构建和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
1.遵循“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原则,树立民主与平等的学生观
这是小学班主任安排学生座位的总原则。“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就是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 应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科学地安排好每一个学生的座位, 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而不能存有自私的想法,人为地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等和不平衡,应尽量保证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民主与平等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完全是平等的,学生可以自由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来探讨学习问题。师生双方要始终保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课堂气氛,以求发现新的知识点。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水平。
2.遵循“学习互帮、共同进步”的原则,树立尊重与信任的学生观 “学习互帮”即小学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 有意识地安排后进生与优生同座,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差生同座,优生的一些良好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促使后进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学会学习。而优生也培养了自己的责任心与合作精神,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班主任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任一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尤其差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尊重与鼓励。此外还要信任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方面班主任要让学生间互帮互助,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鉴于学生间较于师生间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的良好品德,营造良好的班级意识,优化班风。
3.遵循“性格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树立理解与合作的学生观
“性格互补”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 有意识地将性格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 如爱说话的和不爱说话的、性格开朗的和性格内向的等等, 让他们互相影响, 吸收彼此的优点,以产生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纠正学生在学习和性格两方面的缺陷。小学生正经历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班主任要坚信: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个体,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充分地相信他们会成长为一个理想的好学生,在适当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都可以有所成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获得发展。
四、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主导下的科学排座位策略
排座位策略具有不确定性与多样性,但是座位编排的科学与否与教师的学生观紧密相关。小学班主任力求在正确的学生观的主导下来安排学生座次,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考虑。其中时间维度指的是座位编排在时间上的变动性,实指座位的动态调整问题;空间维度从表面看指的是学生座位的空间分布,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它实际上反映了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对学生身高、性别、性格、成绩等个体特征的考虑。[3]因此,学生座位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就是学生个体特征的空间分布。下面就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谈谈座位的编排策略。
1.空间维度
著名语文教师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调换学生的座位是一种艺术,它必须得经过四周同学的同意才能达到换座的目的。”[4]因此从空间角度来考虑,编排座位要做到科学合理就必须照顾到周围的同学,使他们形成结构合理的团体。具体如下:
(1)动静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性格存在差异性,因而具有互补性和制约性,按性格互补的方式编排座位利于他们得到均衡的发展。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努力把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为他们选好“搭档”,促使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影响,这样做既能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性格,又有助于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
(2)优差互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来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优差互补的编排模式可以避免后进生与成绩好的同学拉开距离,从而达到“以优带差”的效果。但要力求避免同桌间的成绩相差太远,因为后进生在求助的时候由于理解不了优生的思维或讲解方式会产生羞愧的心理,而优生的成绩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坚持有差距但能互补的原则。
(3)分隔包围:针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在其周围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形成一个“包围圈”,以避免其惹是生非,扩散影响。当然设置“包围”并不是放弃管理,教师和同学要主动热心地引导与帮助他们,让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教师要经常观察,除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外,还应采取措施,重新调整座位。
2.时间维度
从时间维度来讲,空间上的编排策略并不能保证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在确保座位编排在空间维度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也要从时间维度着手来完善座位编排的有效程度。座位编排要定期进行整体流动,以全面调整学生的视听方位,扩大学生的接触面,消除后进生的被歧视感和被疏忽感。座位编排的整体流动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1)横向移动:让同桌学生的座位做左、中、右水平移动。这样做既可以照顾到教室边侧的学生,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黑板,避免视力的下降或出现斜视的问题。
(2)纵向移动:在前后排学生身高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让同桌学生的座位作前后移动。为了使身材较高的同学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可以把这些同学安排在教室的两侧,这样就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3)同桌互换:在座位做横向和水平移动的前提下,也可以定期让同桌的学生互换座位,这样做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班主任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变动,可以选择某几种方式来合理搭配,达到效果最优化。在变动的时间间隔上要灵活把握,既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时间太久,否则效果将不明显。通常情况下两周到一个月内变换一次较合理,这也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班主任要同时考虑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因素,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 石子林.编排学生座位的误区及艺术[J].湖南教育,2004(4).
[2] 谢瑞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J].江苏教育学报,2000(9).
[3] 刘建明等.试析学生座位编排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6).
[4] 刘进平.换座位的启示[J].教育文汇,2007(2).
[5] 孔德利.班级学生座位人事编排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5).
[6] 董陶陶.师生积极态度定势的培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5).
[7] 孙君,贾林祥.社会互动视角下的和谐师生关系[J].南昌高专学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