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珠澳大桥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

2015-04-07胡光辉

四川水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跨海大桥电子标签收费站

胡光辉

(重庆中宇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港珠澳大桥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

胡光辉

(重庆中宇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港珠澳大桥的土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交通工程也逐步进场,作为一项超级工程,每一步都会遇到各种难题,就交通工程而言,收费系统也将面临严重的挑战。考虑到本项目的收费应用环境,方便香港和广东已有ETC 用户的使用,本项目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兼容香港和广东ETC 标准和系统,采用基于5.8G 和2.45G 电子标签的单车道ETC 收费技术,统一车道安装5.8G 和2.45G 两套ETC天线,集成了广东和香港的ETC系统,同时满足港粤两地ETC用户。本论文就港珠澳大桥拟采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进行探讨。

港珠澳大桥;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一、港珠澳大桥建设背景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大桥造价超过720亿元,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全长49.968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公里,该跨海大桥建成后其长度即将变成世界之最,从香港开车到珠海只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2009年12 月15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计划在2017年完成一期工程,大概需要8年的时间建成整座大桥。截止到2015年7月26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高效推进沉管安装施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建设总长度已经达到了3285米,建设进度过半。

二.、拟分析ETC收费系统应用在港珠澳大桥中的优缺点

九十年代初,ETC系统,即全自动收费系统出现了。整个过程通过机器来完成,不用操作人员直接介入,只需管理监督设备并对特殊事件进行处理。

(一)ETC电子收费系统拟运用到港珠澳跨海大桥中的优点:

拟港珠澳大桥建成以后,运用ETC电子收费系统,通行的车辆不需要减速和停车,有限空间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极大的提高,大桥通行能力也得到提升,杜绝了因为在收费站停车收费而造成交通堵塞,同时有效解决了因为交通拥堵所带来的一系列工时耽误,能源和环境问题;记录了大桥随机车流信息,给交通部门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采用电子刷卡的方式,给广大车主带来了便捷,并节约了时间;采用ETC(不停车)电子收费,节约了大桥管理中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并且能及时记录交通事故和道路运行状况;ETC系统应用到港珠澳跨海大桥中,给大桥的后续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还给交通控制和交通管理提供了依据,人工收费系统的度和质量跟现代化大桥的模式和要求都无法相适应,因此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如果应用到港珠澳夸海大桥中,可作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发展ETC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在的国情,要实行大规模的ETC电子收费模式,还存在很大难度,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使用具有相同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ETC设备的兼容互换性;不停车收费系统中具有不同类型的单个的收费系统,所以要同时适应单个系统的收费模式和多车道不停车的收费模式;对于按里程收费的道路,存在多路径问题,为合理收费,电子标签应有记录车辆行驶路径的能力;目前采用的电子标签确认用户的车型类别的方法有各种不足,不利于不停车收费系统发展;在采用混合收费方式的收费站设计中,必须精确估算出使用不停车收费车道的车辆数,保证设置的车道数,能满足使用电子标签的车辆使用,否则应用不停车收费技术可增加收费站的通行能力,但不一定能增加实际通过收费站的车辆数。这些都是将来需要在港珠澳跨海大桥收费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港珠澳大桥拟采用ETC系统的分析

拟采用到港珠澳大桥中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兼容香港和广东ETC 标准和系统,采用基于5.8G 和2.45G 电子标签的单车道ETC 收费技术,也就是说统一车道安装5.8G 和2.45G 两套ETC天线,集成了广东和香港的ETC系统,同时满足港粤两地ETC用户。

广东和香港的ETC收费系统,分别对不同区位的所有过江通道实行统一费率制度,不能实现交通流的时空均衡性条件,特别是高峰时段的流量所带来的交通压力无法缓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采用高清视频抓拍和电子车辆识别系统,实施准确的收集了交通数据,给交通违章、套牌车和环保不达标车辆等违法车辆和行为的严厉查处提供了数据依据和支持。

(一)拟评估港珠澳跨海大桥收费模式

港珠澳大桥拟采用单Y形方案,设置人工岛到Y形结点上。在世界桥梁或工程史中一座大桥跨三地可以堪称世界之最,所带来的作用完全可以跟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相提并论,因为一座大桥连接了三个完全不同体制的区域,所以在收费模式方面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合理探索大桥的收费管理模式对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才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拟分析港珠澳大桥Y形方案特点以及“一地三检” 的基础要求,笔者认为收费系统应该设置在人工岛上,跟边检互相融合。假设采用均一制,大桥收费站点布设图如图一所示:

笔者认为港珠澳大桥采用均一式收费制式,在人工岛三方出口设匝道收费广场,采取一次收费的形式比较适用。

(二)拟评估大桥收费方式

确定收费车道数量的方法到现在为止有两种方式,类比法,选择跟本站预测交通量接近的收费站,通过查阅以往历史统计材料来评估其运行情况,设计的依据为大桥的车道数设计方案;按照排队理论来对需要设计收费车道数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港珠澳大桥有4种走向方案可以进行选择,采用计算和查表的方法来确定大桥的收费车道数,计算2030年收费车道数量结果见表1(计算过程略)。

笔者建议在大桥中设三处收费广场,按双向25条车道规模来配置每一处收费广场,12条用于正常入境车辆,通过收费站来收取全程费用,12条用来作为出境车辆的收费,统一通过收费站来发卡,最后一条作为出口单向迂回收费车道,用于出境受检不允许过关和在口岸需掉头返回的车辆,同样出口发卡,入口交费。建议采取标准来收取过桥费以港币为基础,根据汇率不同确定人民币和澳元的数额并取整数。大桥不提供货比兑换服务。

四、结语

本论文对港珠澳大桥泥采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大桥的建设背景,然后对应用在大桥中的ETC(不停车)收费系统优劣性展开了分析,最后对大桥即将应用的收费系统提出自己的建议,由于ETC在我国的应用还属于开始阶段,在对各项指标的预测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数据依据,因此需要在工程实践中进行验证。

[1]韩飞.基于RFID的ETC收费系统相关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 2014

[2]党晋.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设计与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 2014

[3]李远.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研究与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 2013

G322

:B

1007-6344(2015)10-0033-01

猜你喜欢

跨海大桥电子标签收费站
江苏20个高速收费站实施“准自由流”改造
浙江首个“云收费站”投用
宋代跨海大桥——洛阳桥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基于Spark的高速收费站大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收费站排队模型的模拟实现
适用于高衰减汽车玻璃的电子标签方案与应用
一种新型结构电子标签天线
探寻“千万”的背后——写在金溢科技电子标签销量超1000万之际
SVG在舟山跨海大桥供电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