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2015-04-07谢飞
谢 飞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乡村公路管理站,辽宁 阜新 123100)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谢 飞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乡村公路管理站,辽宁 阜新 123100)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更为广泛,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道路路面形式之一。但是我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质量问题,阻碍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水泥 混凝土路面 施工质量 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业及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施工技术及工艺水平得到飞速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得到广泛应用。路面工程是原材料种类最多、工序比较复杂、对外界的温度敏感较强的一种道路工程,因此,想要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具备较好的使用性能及较长的使用寿命,施工单位需从原材料的选购到路面的养护和质量验收的所有环节,都需严格控制,以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问题及其原因
㈠路面出现开裂、断板
日温差较大时,温度应力远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抵抗拉裂度,就会发生断板;蒸发量较高且养护不到位,则路面表层会快速干缩,必会出现收缩裂缝;两种水泥混用,也会造成大面积的路面断板和开裂等问题。
㈡路面脱皮露骨、空洞
碎石及碎砂中的含泥量较大,通车后路面会出现坑洞;表层的砂浆度不足,也会引起路面脱皮露骨;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蜂窝麻面,施工人员会采取混凝土或者砂浆对其修补,路面极易在通车后发生脱皮或坑洞。
㈢平整度差
造成路面平整度差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使用劣质的材料,且存在赶工的行为;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过硬,路面摊铺不到位,也会引起路面凹凸不平;基层平整度差也是造成路面厚薄不一,收缩不到位的主要因素[1]。
㈣通车后路面断板、错台
通车2年内,路基没有沉降稳固,就会出现断板,同时基层表面出现大粗糙度,当面板收缩的时候,基层对混凝土路面的摩擦力较大,也会产生断板;通车5年内,基层稳定性差,路面结构的横向排水不到位,掏空基层必会造成断板。缩缝内没有及时插入传力杆,经重型车辆的颠簸和反复碾压,板端会发生沉降,板之间会有错台现象。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㈠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集中于选材,水泥混凝土的选材控制内容有:⑴水泥:施工单位需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购合适规格和数量的水泥,并严禁不合格的水泥进入施工现场。进场后的水泥,需按照标号整齐堆放,并标识清楚;⑵砂:最好选取与规定级配和细数模数符合的中粗砂子,且砂子需具备表面粗糙、干净、无杂质、耐磨等特征;⑶碎石:需选择耐久、干净、坚硬、级配与规定相符的碎石,且碎石的最大粒径需低于40mm;⑷水:水质需洁净,无杂质,不可用泥水或者浑浊的水代替;⑸外加剂:可选用减水剂和流化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性。另外,混凝土在制备的过程中,也需重视原材料的配比量及其放入搅拌机的先后顺序,并控制搅拌的时间,以搅拌出质量较好的混合料。混凝土运输时可采用搅拌运输车进行运输,并封闭运输车辆的车厢底板和四周,避免漏浆和离析[2]。
㈡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已经成为检验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平整度较高的混凝土路面,不但能通过质检,确保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减少面板冲击度,避免路面出现错台、断裂等问题,进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在控制水泥混凝土的平整度的工作中,需将收水抹面及表面拉毛等工作做好,并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水灰配合比,掌握混凝土拌制的最佳时间,确保混合料内的浆体能均匀分布;摊铺时需均匀细致,并控制振动棒的走向和布料的厚度,禁止将振动棒当作布料工程使用,振捣需到位,预防出现漏振和过振的现象;控制真空脱水的时间,避免出现剩余水灰比分布不匀的现象。
㈢路面振捣的质量控制
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部分塑性混凝土可采取人工捣实的方式,其他的混凝土需用振动器进行振实。在混凝土的混合料的振捣中,主要使用平板振捣器2.2—2.8kW)和插入式的振捣器(1kW)、振动梁(1kW)三种器具配套作业;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需控制低于0.22m,就能一次性摊铺,再用平板振捣器将其振实;平板振捣器停留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需控制在lO—15s之间,振捣最佳的样式为混凝土的表面微微泛出浆水,且混合料不会沉落;若有振捣不到的地方,如面板的进水口附近、边角部、窨井和设置钢筋处等部位,可直接通过插入式振捣器对其进行振实;若混凝土板的厚度较大时,可首先采取插入振捣,再进行平板振捣,从而避免发生蜂窝现象;在摊铺或者振捣混合料的过程中,尽量别碰撞到模板及传力杆,从而避免发生移位;对每个振动的部位作业时,需以使此部位的混凝土密实为最佳,并确定混凝土无法下沉且不再冒气泡为止[3]。
㈣路面接缝的质量控制
路面接缝属于水泥混凝土面的关键环节,也会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寿命,故需做好路面接缝的质量控制工作,其具体的措施有:⑴宿缝:宿缝的形式包括压缝和切缝两种,切缝可在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处于30%左右时,采用切缝机对其切割,同时控制好最佳的开割时间;压缝施工需在混凝土拌合物已经做面后,进行压缝,压缝的主要器具为振动压缝刀,当压到一定深度时,需及时提出压缝刀,再用抹子对缝缘进行修整;⑵纵缝:纵缝包括两种形式,即企口缝和平缝,平缝的做法主要有设拉杆和不设拉杆两个形式。企口缝则需先浇筑混凝土板的凹榫一边,缝壁需用沥青涂刷,浇筑邻板的时候,需靠缝壁进行浇筑;平缝就是对已经浇筑的混凝土板缝壁进行沥青涂刷,浇筑邻板的过程中,缝上部需压成深度一定的缝槽。⑶胀缝:胀缝必须和路面的中心线垂直,缝壁也要垂直,缝隙的宽度要一致;缝隙上部一定要浇灌填缝料,下部则直接设置胀缝板;固定好的传力杆需与板面、路面的中心线平行;传力杆的固定,可通过将顶头木模固定或者支架固定等方式,固定传力杆[4]。
㈤路面工程的养护及质量验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需对路面进行定期养护,施工人员需保持路面湿润,并养护7d以上,养护完毕后再进入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工程的质量验收内容就是鉴定工程的质量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详细检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状况,并登记路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最佳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后续工程的施工质量,全面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5]。
三、结束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不但具备混凝土施工的特点,而且也具备路面工程建设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需从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控制施工质量两个方面出发,将施工中的人为影响因素控制住,最大限度地控制和规范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和细节,从而降低事故和操作失误的发生率,以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总体质量,促进我国公路工程的发展。
[1]邱晓东,王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决策与信息,2014(8):268.
[2]崔显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00:172.
[3]史剑发.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6):59.
[4]韩红辉.谈谈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3):428.
[5]王文燕,原文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115.
G322
B
1007-6344(2015)04-0291-01